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玉兔踏雪归,金龙腾风来。随着甲辰(龙)年的到来,寓意正义、力量、勇气、奋进和吉祥的“龙”的形象的图案、手绘、工艺品点缀着我们的节日生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最为特殊的存在,因为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一个不存在于人间的动物,仅是集多种动物之长的虚构形象,尽管如此,“龙”的图腾依然深深的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不依赖于物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④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3-2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镇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统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如实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6更新 | 60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将艺术作品赋予自己理解的过程,往往是令作品最具有魅力的部分。作品创作离不开对表达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和思考。艺术欣赏者加入更多自己用心、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更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传达出的深刻思想并与之产生共鸣。该观点所蕴含的哲理是(     
①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       
②意识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4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月球形成于约45亿年前,质量只有地球的1%左右,理论上它应该快速冷却,很早就停止火山活动,但事实上月球火山活动一直持续到20亿年前。我国科学家根据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揭示了月球火山活动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刷新了人类对月球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的认知。由此可见(     
①提出月球热演化模型是正确反映月球火山活动的前提
②人类关于月球的科学实验活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③深化人类对月球热演化的认知有赖于客观实践的发展
④认识能力的提高为完善月球热演化模型提供了支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王勃登临滕王阁远眺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范仲淹笔下“衔远山,吞长江”的岳阳楼之大观,长江的水脉沁润了诗意的文脉。长江之所以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经常描写的对象,原因在于(       
①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真实反映地理环境的物质条件
②大江大河深刻影响和塑造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③长江自身的感性特质符合文人审美偏好和创作需要
④关于长江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对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2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卷
6 . (双选)“雪”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他就借描写雪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元稹诗曰“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不同的诗人看到同一景象,往往抒发不同情感,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诗词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
B.诗人对雪的描述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诗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
D.诗人对雪的文学描述和雪的实际情况是相互依存的
7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运用虚景与实景相结合的手法,使欢聚时的悦景与想象中离别后的孤寂形成对比,烘托出诗人惜别知音的悲凉心情,也映照了诗人被贬为龙标尉时怀才不遇的心境。对此诗理解正确的有(       
①“忆”虚构的旅夜孤寂的场景,来源于诗人独特的思维和丰富的形象
②“人舟凉”是诗人借当时当地的凄凉景观,表达内心怀才不遇的心境
③诗人通过想象创造了当下和未来的联系,使该诗更具朦胧美和表现力
④从“橘柚香”着手描写欢聚时的悦景,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3年9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谣言监测发现能力;要坚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网络辟谣。上述要求体现的辩证法哲理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整体具备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要立足整体
③主要矛盾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要抓住主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的这首词描绘了两幅元夜图景,展现作者在相同节日里的不同情思。以下解读对应不正确的是(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的特点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相作用的结果
C.“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意识是人脑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
D.“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客观存在的变化影响作者的情思
2023-12-0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实验班12月大联考政治试题
10 . 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借物抒情。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友人别情,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传递思乡愁情,还有“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抒发忧国浓情。诗人“借物抒情”说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为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③“物与情”往往是互相依赖的
④诗歌创作是按诗人的内在本性去改造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