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574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4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022·河北·模拟预测
2 . 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统一性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03更新 | 99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新高考测评政治卷(猜题卷六)
3 . “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据此,下列对“语言和意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语言是个别的特殊的,意识是一般的普遍的
②正确的语言和意识是对人们思想的如实反映
③语言与意识具有相通性,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语言与意识无法脱离社会,与社会存在相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1更新 | 102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知行学校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4 . 颜色是物品的一种属性,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引人遐想。红色代表着吉祥和好运,因而深受国人欢迎。2021年9月,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的孟晚舟女士在踏上祖国的土地后说:“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人们对颜色的这种“遐想”(     
①体现了认识是主观内容与客观形式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包含着人们对自身和外部世界关系的体验和理解
③揭示了客观事物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具有的功能和属性
④反映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9更新 | 2419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生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开天辟地→岩石风化→葵花向阳→老马识途→审时度势”这一过程可以看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物质决定于意识
C.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器官
D.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6 . 韩非曾经提出“不期修(循)古,不法常可”的社会发展观。他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人们必须“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该观点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活动反映并支配事物的发展进步B.人们能够有效地改造世界
C.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必须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7 . 我们在朗读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并发挥想象,就能体会到“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的意境美,宛如身临其境。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人的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诗的意境取决于朗读者的感受能力
③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       
④诗人创作的“诗意世界”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心流”是指当人们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的忘我状态,人的精神将获得满足,内心将感觉到幸福和愉悦,人们可以利用“心流”理论,提升行动效率和幸福感。以下,对“心流”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心流”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无关
②“心流”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心流”的产生需要投入生活实践
④“心流”对人的生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0更新 | 123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课时36 把握思维的奥妙用
9 . 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但刘禹锡对秋天是这样说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下列对刘禹锡《秋思》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人对秋日景致的别样感觉表明思维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秋日固有的景致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必不可少的基础
③鹤排云上的秋日胜景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内心追求
④诗人独特的风格使其获得了不受对象约束的审美自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31更新 | 842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漫画《轿子没了,“老爷”还在》针砭时弊,富含哲理。从其所含哲理来看,下列选项中与漫画最接近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仍是中国心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2020-09-22更新 | 83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