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ChatGPT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根据输入的文本,自动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输出。它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的对话行为,与人类进行自然的对话,甚至可以写论文。有专家指出,该技术的出现不代表AI智能产生了自主意识,虽然这会对底层程序员的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但该AI智能不会完全取代底层程序员。下列能够为该言论提供支撑的正确哲学分析是(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I智能没有经历这一过程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I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AI智能按照指定程序完成规定动作,不具备意识能动的反映功能
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门墩是门枕石的一部分,也是显示门第、表达主人喜好、装饰门面的物件,祖辈居住生活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对门墩情有独钟。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取其美好寓意:猴子寓意官爵,仙鹤寓意长寿,牡丹代表富贵……这小小的门墩,不仅让出入的家人看到时心生欢喜,也给来访的客人、往来的行人,送出美好的祝福。由此可见,门墩(     

①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②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体现人们独特审美情趣
④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在雕刻者头脑中的客观映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春”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常借其抒发情感,如王维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表达与朋友别后的怀念之苦;孟郊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展现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李煜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来抒发亡国之悲。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诗词审美形式的多样性影响了“春”的内容的客观性
②诗人借助语言的魅力实现了“春”与自身情感相统一
③诗人以“春”的规律为基础,创造情与景的具体联系
④诗人借“春”抒发情感体现了意识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把干部队伍管严管实、建好建强。为此,党中央决定修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就是要以高标准锻造执政骨干队伍,激励全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材料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地反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意识活动能把观念变为现实存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受新一轮疫情、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影响,4月份我国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实现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的多重目标。出台上述政策(     
①坚持了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②说明价值观决定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
③旨在通过变革上层建筑推动经济发展
④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作出的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16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毕加索画公牛,第一次十分写实,之后又相继画了十次。从第一幅到第十一幅,形体逐渐概括,线条逐步简练,到最后一幅只剩下寥寥几根线条,却精练地表现了公牛的形与神,看到这幅画的人依然可以轻易地看出这是一头公牛。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们的意识
④艺术创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艺术家的灵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中国乡村旅游形象标识,是由乡村的“乡”字抽象化处理演变成中国乡村旅游品牌的视觉形象。通过汉字“乡”的抽象化演变,既像乡间的小河流水蜿蜒潺潺、轻松欢快,又像乡村的秧歌舞动、自由奔放、恣意洒脱。中国乡村旅游形象标识的设计体现(     
A.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
B.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大脑的机能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标识的设计源于人们对乡村丰富的认识
2021-11-30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8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作者作词时的灵感是曾经游历过的长江,但听众听到的都是家乡的那条河,从童年到花甲,总是安静地流淌着,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实践决定认识
③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具有客观物质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4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人工智能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重要性和可怕之处都被许多人论述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主流观点认为,随着计算机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基础学科研究的突破,人工智能在模仿人的意识方面会有新的突破。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尤其是那些重复性的、程式化的工作。可见,人工智能(     )
①打破了意识形成的界限,实现了智能的新发展
②是人能力的延伸在某些领域可能超越人类
③对外界刺激会有反应,但不会形成独立的意识
④将全方位取代人的工作,给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在人工智能医生能否取代人(医生)的工作问题上,些人认为,那些普通的低水平的医生会被取代,但高水平的医生暂时不会被取代还有一些人认为,机器没有感情、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病患仍然需要人的照顾。这表明(     )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能形成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②任何认识的获得都需要亲自实践
③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具有差异性
④不同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10 . 我们在朗读王维的山水诗《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时,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并发挥想象,就能体会到“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的意境美,宛如身临其境。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人的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诗的意境取决于朗读者的感受能力
③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       
④诗人创作的“诗意世界”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