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BingDwenDwen)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而“墩墩”,则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该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对象
③主观与客观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3-18更新 | 1845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13更新 | 3056次组卷 | 194卷引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3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634次组卷 | 17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4 . “悲秋”可追溯到造字之初,秋心为“愁”,或曰秋天有一颗哀愁的心,在中国文学里,从《诗经》起,人与自然就表现出血肉相连的关系,故当秋风萧瑟、木叶飘零、鸟去兽隐,岁之将终,敏感的人们便心生悲凉:自伤年华易逝,哀叹美人迟暮。由此可见(     
①“悲秋”的心境源于人们的多愁敏感性格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秋天的情景是形成“悲秋”心境的客观基础
④秋天的情景与“悲秋”的心境是相互影响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泰裤辣”“主打一个XX”“家人们谁懂啊”……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思维是本原的,思维可以认知存在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13更新 | 995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③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2-06更新 | 2062次组卷 | 14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文科)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盐湖,实地察看盐湖风貌,6500万年前的一场地质运动,造就了影响华夏文明的一池雪白:600余年的开采史,积淀了运城盐池博远厚重的文明元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湖生产经营活动偏重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力度不足,导致盐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2020年9月,盐湖保护范围内停止一切工业生产。2021年,运城市启动实施《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并对盐湖堤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盐湖的自然风貌,厚植了盐湖的生态底色。目前,盐湖共记录鸟类大约205种,特色植物资源30余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开展盐湖生态保护的必要性。
8 .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干虬枝,横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体现了一种老树新花、青春勃发的审美内涵,使人产生比观赏生活中的梅花更丰富的美感。可见(     
①艺术之美是生活之美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
②艺术之美不同于生活之美,它源于对审美观的加工与制作
③艺术之美饱含着艺术家的创作情绪,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
④艺术之美浓缩生活之美,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每天拿着手机刷微信,关注“朋友圈”的新动态,衣、食、住、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支付也选择微信功能,这不仅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加入到微信一族中,这被人们称为“微信依赖症”。“微信依赖症”这一新词的产生表明(  )
A.新词的产生是主观活动,不受客观条件所制约B.新词可以创作的存在方式
C.意识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10 .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心流”是指当人们全心全意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的忘我状态,人的精神将获得满足,内心将感觉到幸福和愉悦,人们可以利用“心流”理论,提升行动效率和幸福感。以下,对“心流”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心流”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事物无关
②“心流”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心流”的产生需要投入生活实践
④“心流”对人的生理活动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3-10更新 | 1232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