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当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处于日常清醒状态时,可通过自然界的各种信息对感官的不同刺激作用,形成对信息的传导、存储、运算和加工处理,然后实施对肢体不同的运作和语言表达方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最终来源于人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11-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北地处长江之“腰”,长江、汉江与古云梦泽留下星罗棋布的湖泊,形成全国最大的江河湖泊湿地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湖北省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措并举探索实践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截至目前,湖北省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0.79万亩,实施退耕还湿19.16万亩,新增湿地面积7.77万亩。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优质的游憩休闲生态产品,又提升了周边地区的营商环境水平,走出了一条湿地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结合材料一并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3)结合材料二,就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现代化提一条建议,并说明哲学理由。
2024-01-0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从提出精准脱贫到建设生态文明,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无一不是从调查研究中得出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可以说,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找到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搞好调查研究,才能找到改革发展的“金钥匙”。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2023-11-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到,“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而且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的特征
②社会和谐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
③意识决定于物质并对物质起反作用
④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于生态文明之中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落实。江苏在对口援疆过程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受援地的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施策,精准扶贫,助推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江苏对口援疆建设蕴含了的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二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邹新曾家中看望。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人民群众比喻为“天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2)结合材料,用群众史观论证“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观点的合理性。
2022-02-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于8月17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促进共同富裕的舆论引导,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氛围。


(1)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的?
(2)运用真理相关知识,阐述对于共同富裕的理解。
2021-11-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

材料一   俗话说,没文化真可怕。文化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重要底蕴,决定一个人能否长足发展的软件支柱。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A村坚持走“志智双扶”路线,多形式开展“文化扶贫”主题活动,把优秀脱贫攻坚典型和作品送到贫困群众的身边,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解决好“贫在素质、困在精神”问题,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B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不少村民靠领取国家救济金度日,存在“等靠要”等保守思想。近年来,在国家促进精准脱贫的政策号召下,B村积极培育村民创新意识,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用提留的集体基金为村民办事,建立社员收益保底、按股分红、劳务工资、绩效奖金等多元利益分配机制;与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B村走上了小康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A村走“志智双扶”路线对脱贫攻坚所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B村是如何决胜脱贫攻坚的。
2021-07-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8 .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们如何在大脑中储存信息,以便下一次能够找到相同的路径?”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研究成就展示了较高认知功能的细胞基础,他们发现了大脑的定位系统,即“内部的GPS”,从而使人类能够在空间中定位自我。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一切物质具有反映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③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独立存在     
④科学实验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9 . 2019年3月8日,2019中国(成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本次峰会共享创意设计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以“新经济:文创城市与创新驱动”为主要学术议题,旨在搭建国内外文创领域“官产学”的对话平台,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如何优化文化创新的路径与方略,以文化力量推动产业融合、提升城市竞争力。这是一场商业和文化融合的盛宴。本次峰会聚焦政府政策沟通、产业投资优化和繁荣中华文化三大重要方向。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文化产业是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提出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创新。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论道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