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决定意识(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河北省气象部门为了增加降水量,缓解干旱等自然灾害,组织在冀中南、冀东地区开展飞机增雪作业3架次,飞行12小时16分钟,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地面人工增雪作业85点次,发射火箭弹251枚,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人工增雪(       
①是人们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的表现                    ②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气象运行规律
③突破自然条件的制约满足人类需要                    ④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门墩是门枕石的一部分,也是显示门第、表达主人喜好、装饰门面的物件,祖辈居住生活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对门墩情有独钟。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取其美好寓意:猴子寓意官爵,仙鹤寓意长寿,牡丹代表富贵……这小小的门墩,不仅让出入的家人看到时心生欢喜,也给来访的客人、往来的行人,送出美好的祝福。由此可见,门墩(     

①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②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③作为一种物质载体,体现人们独特审美情趣
④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在雕刻者头脑中的客观映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②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③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④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离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5-05更新 | 629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预测政治试题
4 . 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 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 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如实反映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③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④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做“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2022-12-12更新 | 2645次组卷 | 17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政治试题
6 .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伴随着元宇宙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人们大量的工作和生活活动都将在元宇宙场景中发生,如购物、娱乐、社交、学习、办公等(图2),元宇宙将成为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实世界与以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世界将会走向深度融合,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上述认识是基于(     
①具体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二元构成
③虚拟与现实是相互依赖和互相影响的
④意识能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见下图)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这一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璧。奖牌共设五环,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的设计表明(     


①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主动创造性
②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③意识活动在艺术领域内能够独立于物质而存在
④离开了人脑,就失去了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

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1)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做了怎样的努力。
9 . 我国先民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每候对应一种物候现象,这是古人对自然更为细腻的观察及解读,展现的诸多自然变化图景体现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构成了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先民的自然观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
③物候呈现的自然规律来源于人类意识的主观加工
④情感与诉求的艺术表达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满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三沙永乐龙洞”是已知的最深的海洋蓝洞。“三沙永乐龙洞”有着悠久的传说,海南渔民称此处是定海神针所在,孙悟空拔去定海神针做如意金箍棒,留下深不可测的龙洞;也有渔民说龙洞是南海的眼,藏有南海的镇海之宝。关于“三沙永乐龙洞”的传说(       
①是客观事物进入人脑并经过人脑加工的产物②表明有些意识并非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③是人们对“三沙永乐龙洞”的歪曲反映④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灵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