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在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诚挚邀约,传递出14亿中国人民的美好期待。

主题口号是历届奥运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独特文化和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我国通过承办冬奥会,可以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大国实力和精神风貌: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脉相承,同时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的又一中国印迹。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应如何通过北京冬奥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材料二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立足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立根塑魂、正本清源,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警示人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1)材料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2)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国家制定和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因。
2021-12-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协作卷政治试题
3 .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这说明意识(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对人的生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③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滞后性       ④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12-02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的都是人上人”成为2021年的年度流行语之一。该流行语缘起打工人往往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但工作却十分辛苦,只能通过这种方式相互鼓励。这反映了(     
A.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立足部分,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5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岁月流转,掠过漫天星斗。从董存瑞、雷锋,到钱学森、陈景润,再到“四大天王”和周杰伦……到了思想观念多元的00后一代,已再难有统一的答案。偶像的更迭,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也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近期,“硬核医生”张文宏成了“网红”,他专业素养高,不讲虚话空话,为患病者和更多的人作出实际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九十大寿的小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网友叹服于袁老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性贡献……网友追捧大科学家、大知识分子,指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翻看再多的人物传记,都不及当下的现实更能让中国年轻人再次思考或重塑自己的英雄观。星空浩瀚,引路者众。不知不觉间,当前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已从“仰望”向“共生”改变,他们不再采取匍匐膜拜的姿态,而是用偶像的精神引导日常生活。


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对当代青少年偶像观的嬗变进行恰当的解读。
6 . “躺平”、“爷青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1-11-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7 .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为开展规模更大、更丰富的科学实验,了解太空和宇宙奠定了坚实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   
①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②有力论证了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深刻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④说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22更新 | 32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化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8 .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     
①是激励人们奋勇前进的决定力量②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伟大建党活动
③是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④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03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摆脱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正升华为一曲时代颂歌。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路径。精准脱贫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只有倍加努力,才能赶上时代的脚步。青年一代,更当胸怀梦想,接续奋斗,为风起云涌、生机勃发的中华大地描绘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生图景。


有人认为,胸怀梦想就能创造美好生活。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我们尽享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的信息似乎变得越来越“透明”,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等都可以轻而易举被他人掌握。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修正案(九)、民法莫等都制定或者补充了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条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这些散落在不同法律中的条款无法实现对个人信息全面、彻底的保护。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和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全方位构筑起个人信息保护的“金钟罩”。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网络数据法律体系中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块“拼图”终于落定。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