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 道试题
1 . 在新华网调查公布的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村振兴、正风反腐、强军兴军、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体现出社会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2023-03-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2 . 2022年11月20日,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本届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是一条会飞的充满动感的头巾,灵感源于阿拉伯人标志性的头巾,既美观又很有中东特色。拉伊卜的设计(     

①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说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说明物质与意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体现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下列观点能正确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回答的是(     
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③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却万万不能
④凡事既需要尽力而为,又需要量力而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2年6月以来,江西、湖南多地遭遇了严重旱灾,给人民的社会生产、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旱灾发生后,广大人民自强不息与旱灾抗争的号角在各地吹响,正验证了“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说明(     
①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统一起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识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其后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是“技”的物质基础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文化的内容决定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重“戏”而轻“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19更新 | 96次组卷 | 13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哲学角度看,作出上述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世界具有物质性,新发展阶段的客观现实是党制定政策的立足点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③联系具有系统性、有序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科学把握我国目前新发展阶段的独特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关于形神之辩历史上有诸多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有人则认为:“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天文观测证据已经证明,暗物质在宇宙中的存在是没有问题的,和普通物质一样,暗物质也是产生于宇宙大爆炸。揭开暗物质之谜,为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意义重大。这表明(  )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暗物质的本质
③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022-11-08更新 | 1732次组卷 | 9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