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从历史走向未来,我们更应该传承英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沿着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传承英雄精神的原因。
2020-11-08更新 | 720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十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关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2020-10-3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七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做出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打赢疫情防治战。我们要加快查明病毒源头和感染、传播等机理规律,坚决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发扬团结一心顽强奋斗精神,争取早日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此外,海南通过直面环境短板和问题,瞄准目标靶心,持续努力,不断出招,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颁布实施“禁塑令”《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实施新的《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哲学依据。

5 .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泪史。然而近年来,某些抗战剧的创作出现了怪现象:创作者不对历史资料和真相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便开始艺术创作,作品存在失实与讹误;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收视率,任意篡改和戏说历史。抗战剧创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的基础上为历史记忆注入血肉、涂抹色彩,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经典作品。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抗战剧创作者应如何做到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的统一。
2020-10-2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加大,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中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立足于扩大内需,维护国内的产业链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需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合理性。
7 . 材料:随着16个市数千家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农民合作社集体入驻邮乐农品电商平台,安徽省农产品开启了“e网”时代。作为家庭农场负责人,小李在发展农产品电商前请教有关专家,专家建议:涉电农商必须根据当地特点,把握市场动向,找准了“点”再去做,不能一哄而上。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改革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如今,出国游和海淘的火爆,化妆品、奶粉、电饭锅、马桶盖……海外产品倍受青睐,折射出我们长期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近来,国家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供给侧改革。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将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作答。
结合材料,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并最终成为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公共卫生事件,贩卖和滥食野生动物再度引发人们关注,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制度。以严密的规范、严格的标准、严明的责任,筑起公共卫生安全法治防线,保护野生动物安全,保障群众生命健康。这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符合当下形势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据科学界现有的研究表明,人类约70%以上的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从公共健康保障角度讲,不当利用野生动物的巨大风险性及其导致大规模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未受到足够重视,是引发17年前的“非典”和如今的新冠病肺炎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决定的出台,将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该决定出台的合理性。

10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编纂过程
1954年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02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关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