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面对全球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主张,改革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正释放,全国各地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得到缓解。国务院促进、稳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主张的出台体现了(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现实性
B.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9-05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开创与拓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结合,坚持“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只有始终坚持这些方法论的指导,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辉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为中国发展繁荣进步创造了重要前提,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借鉴和启示。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带来的借鉴和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试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市场呈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激发市场活力的重点之一在于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企业家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肩负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时代重任,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遵从法治精神和市场规则,专注产品质量、企业品牌和信誉,共同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家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使其在新征程上敢闯敢干、不懈奋斗;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就一定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激发市场活力需要企业家精神。结合材料并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5 . 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
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7更新 | 8203次组卷 | 3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学考)政治试题
6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公开征集航天育种实验搭载项目,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发挥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这体现了(     
①改造世界需要坚持世界的物质性                    
②人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物质具体形态
③改造世界需要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人的探索活动依赖于改造世界的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党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 “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程, 探索适合中国的法治道路。由此可见(     
A.法治建设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法治文明发展没有客观规律可循
C.文化传统决定了各国的法治道路
D.人们的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回应广大民众的诉求,中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民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也得到加强。中国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因时因势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到2023年1月7日,先后制定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路径、正确方向。事实证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的唯物论依据。
2023-03-30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9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秋天的一杯奶茶”,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人的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03-28更新 | 848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10 . 在新华网调查公布的2022全国两会热词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健康中国等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村振兴、正风反腐、强军兴军、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体现出社会对国家发展的强烈关切。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
2023-03-1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