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人工智能(英语缩写AI)以其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AI产品的高强本领引发社会高度热议,人们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正方:人工智能研究应该叫停反方: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推广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依赖智能系统,若劳动力被AI系统取代,会引起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比如,大量的失业人员该何去何从;若人工智能萌发出自主意识,一旦失控,甚至会威胁人类,人类文明有消失的风险随着AI技术的普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日益便捷化、高效化。虽然人类过多依赖智能机器,但在设计和研制智能系统时,又会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AI的进步会取代人类部分劳动,但其所延伸的许多领域又将带来诸多工作机会
运用所学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人们对人工智能产生认识分歧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暑假,博物馆都会迎来人流高峰,文明参观的话题也被一再提起,有人在广东博物馆留言本上质疑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表示:“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有网友表示,如果孩子爱玩爱闹就应该去游乐场,不应来博物馆。也有网友在替展品、文物担心,“重点是文物不可复制,坏了就没了”……广东省博物馆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参观礼仪问题上存在不同理解的原因。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3 . 结合课本55-56页,完成下列表格。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因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2022-09-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设计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
4 . 结合课本50-56页,分析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2022-09-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作业设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下列是我们党在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三个伟大历史决议的相关内容。

三个决议历史背景共通性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旨在彻底解决党的历史问题,克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三个历史决议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三重维度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三者的一脉相承就是党在各个阶段的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的相一致、相贯通、相传承。三者的与时俱进,从本质上来讲,是知与行相统一、历史与未来相衔接。三者的—脉相承和与时俱进,形成了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力。
1981年党的十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之中。经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党内外呈现出一派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存在一些对新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党中央认为,必须正确认识,科学总结。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历程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检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有关知识,说明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要与时俱进。
2022-08-0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他与书的“不解之缘”,号召大家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治学的追求。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些古语阐明实践的重要性。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2)从社会生活角度,举一例说明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7-18更新 | 55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第二次学业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对自然有一种敬畏、崇拜和顺从的态度。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天应时,靠天吃饭,总体上人与自然是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在全世界的蔓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助长了“征服自然”和“人定胜天”的冲动,上述种种对待自然生态的“陋习”在工业文明的旗号下变本加厉,成为文明的反面。

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坚持的应该是集合了古今中外先进自然观精华而形成的科学自然观。以自然为本既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在科学自然观中,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自然生态的平衡,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过程。
2022-07-0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非实验班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21年5月下旬起,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移,引发了中国乃至世界媒体的关注。象群报道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北漂象群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真实作为,海外的一些社交媒体对中国政府及民众在此次事件中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给予了很高的赞誉。但也有人认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再适合亚洲象生存,亚洲象栖息地保护管理不当。事实上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严格按照保护区条例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且该片区亚洲象一直有迁移扩散的习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对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北移现象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
2022-05-15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迅猛来袭。人类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是个过程。疫情爆发的最初阶段,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更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措施。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可以确定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防治的主要办法是隔离。但全面封城隔离的办法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政策也不尽相同,两年来全球疫情反反复复,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和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中国因为采取了正确合适的防控政策与治疗手段,疫情总体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医充分发挥其辨证论治的优势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总有一些人对中医药有些争议和其他的看法。对此,中医学专家说:科学总是在被质疑当中发展和进步,中医药学也不例外。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真理性认识是个过程。
2022-05-0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10 . 新高考改革自2014年在浙江、上海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分阶段分地域稳步推进。2021年,江西省宣布2021级高一秋季入学新生采用“3+1+2”方案。高考改革以生为本,从尊重学生兴趣、特长角度出发,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然而,“3+1+2”方案规定物理或历史为必选科目,引发是否重回文理分科老路、限制考生选择权的争议。专家认为,传统文理分科模式下,学生只有2种选择,现在“3+1+2”给学生提供了12种选择,增加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自由。学会选择,发现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规划自己人生,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行之路,关乎整个国家未来竞争力。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争议可以通过进一步论证和研究,做出科学的研判和选择,使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新高考改革方案存在争议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