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准确分析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我国当前与未来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要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在一场名为《转基因:争论中的是与非》的报告中,科普专家、基因农业网主编方玄昌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为现场听众答疑解惑。他说,像飞机、火车、手机在诞生之初面临非议一样,一种新技术面世后被人们误解很正常。“新技术面世后被人们误解很正常”,这是因为(       
①新技术本身可能存在不足和缺陷
②人的认识不可能与时代发展同步
③旧观念影响人们对新技术的认识
④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性创新,是一种向未知领域探索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出错在所难免。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失败中不断提取和积累成功的因子,才能厚积薄发。习近平指出: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断试错。不要搞科技领域的大跃进,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全社会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全社会要“宽容失败,允许和鼓励试错”的合理性。
4 . 所谓"信息茧房,,就是指在海量信息面前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信息茧房,看似"越来越懂你,实际上使人在无形中失去了解不同事物、不同观点的机会,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锢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在通信领域要"破茧而出,才能拓宽视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只有亲身实践获得正确认识才能突破"信息茧房   
②突破"信息茧房,要深入实践,遵循认识发展规律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突破"信息茧房,要打破思维固化和认知单一,不断拓宽视野、深化认识     
④个体的兴趣爱好等存在主体差异性 ,使之成为某类信息的偏食者,体现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中国的发展注定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前进,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富有民间智慧的俗语常被用来表述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合理性。
2022-11-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型遥二火箭托举着“天和号”核心舱拔地而起,成功入轨,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次成功发射大约是在国际空间站成功发射后20年多,是在国际空间站不允许中国宇航员进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航空航天实行封锁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结果。联想到目前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封锁,给中国造成“缺芯”的严重困难,我们中的不少人认为,因难是暂时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最终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


(1)有人认为,“科技自立自强就是万事不求人”。试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谈谈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断供,“困难是暂时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能最终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的理解。
2022-11-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欧洲科学家历经近30年研究,首次发现围绕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旋转恒星的行进轨迹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测精准吻合,再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这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认识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从认识到实践过程是直线上升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20更新 | 98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开发史,就是对超深领域的不断探索史。

[勇闯勘探禁区]

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先后五上塔里木。受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制约,无法搞清地质结构,无法查明构造形态,纵使老一辈石油人苦苦寻觅,打了130多口探井,却只收获两个中型油气田。

[向超深层进军]

一深带万难,超深层探索之路几经波折。塔里木油田企业专家杨文静回忆,形容那段“受挫——打碎——重塑——再打碎——再重塑”的艰难历程,是一次次对知识与经验的颠覆性认识。

系列颠覆性地质理论认识,为超深特大气田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持,理论突破,一扫过去的阴霾。塔里木进入超深领域规模勘探阶段,勘探深度一步步从6000米、7000米、迈向8000米。

[突破深度极限]

塔里木油田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创新了超深复杂压力系统安全封隔技术、发明了三套复杂难钻地层快速钻井技术、创建了极端环境下井筒完整性技术。一系列科技创新“组合拳”接连打出,突破了深地复杂油气藏钻完井关键技术,实现了难钻地层打得快、复杂地质钻得深、极端工况靠得住、难动用储量采得出。

2022年5月,塔里木油田首口超9000米的深井开钻,向塔里木盆地北部超深地层钻进,这一深度将超越“地下珠穆朗玛峰”。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解读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史。
9 . “勿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其蕴含的哲理是(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16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这背后是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近几十年的团结协作和辛勤付出。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震得杨利伟的五脏六腑都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杨利伟安全返回后,工作人员分析这种情况,认为飞船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通过改进技术工艺,最终解决了问题。2005年,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在火箭和飞船发射升空后,聂海胜在返回舱中情不自禁地说:“感觉真好!”中国航天人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相关的航天系统,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飞行任务返回地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