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州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是广东省唯一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青山有幸留英,浩然正气代代传。

梅州市重视红色基因的保护和传承,整合三河坝战役址、梅南九龙、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旧址等革命红色源,突出梅州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付出的艰苦绝的力;于2021年1月1日出台实施《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促进梅州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全面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梅州市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的做法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2)走读梅州全域,回温那些不应被忘却的“红色”记忆。某校拟举办“探寻红色基因:党史里的红梅印记”研学活动,请拟两条活动宣传标语。
2021-07-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起要,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面受数”法。一本书包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这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任务。

“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指根据各区域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让每个功能区各能其能,各展所长,成为各自功能的引领者,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分工清晰、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一是珠三角核心区要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示范区“双区”建设利好叠加,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核心区主引擎作用进一步显现。二是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强化,沿海重要产业集群和产业带逐步形成。三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优势凸显,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四是“软硬联通”不断完善,陆海内外互联、东西双向互通交通设施网络,全省“一盘棋”统筹机制和差异化区域政策体系保障有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广东省是如何着力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然而,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大中小学要设立劳动必修课程和劳动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于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劳动教育回归课堂,有助于补齐、修复现有教育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识,分析补齐劳动教育这一“短板”对构建全面培养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
2021-06-2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廉江市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它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对疫情,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举全国之力,组织调派4万多名军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大量医疗设备、人员、物资往湖北倾斜;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余家方舱医院迅速开设,实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创举;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


为顾全大局,一座千万级别人口的武汉被“封城”,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这一需要巨大政治勇气的决断,展现了极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疫情防控大局,14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宅”在家里,以一种特别方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这是响彻华夏大地的铿锵心声。“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剪影,它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1)抗疫精神对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原因。
2021-06-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东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选择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喀斯特天坑谷底,绝壁环绕,几近垂直,从坑沿到坑底有1100米。大巴山无情的绝壁,让下庄人一直生活在贫困、闭塞、落后中。一条出山的路,成为下庄人的奢望。

1997年全村390余人,以坚若磐石的意志向恶劣的自然环境要出路,在绝壁上谱写出一个史诗般的悲壮故事——耗时7年,在绝壁上“啃”出一条长达8公里的出山公路。修路有多苦、多险、多难?村民们腰系长绳,站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上钻炮眼;没有挖机,就在悬崖峭壁上先放一炮,炸个立足之地,然后再用钢钎和大锤凿,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两脚蹬,在半山腰炸开一处处缺口,步步为营向前推进。修路过程中,6条鲜活的生命,从绝壁上坠落。正是这种“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坚定决心,“人心齐,泰山移”的昂扬斗志,铸就了“下庄精神”,换来了峭壁变通途,让下庄离“上面的世界”越来越近。如今这条在悬崖绝壁上凿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天路变成了迈向未来的幸福之路。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材料二   下庄村天路的修成,离不开一个“当代愚公”——村支部书记,毛相林

面对绝壁环绕,他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扳着指头给村民们算账。“不修路,我们只能像祖辈一样过贫苦的日子!修路,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但下一辈人能过上好日子。”终于,在他动员下,下庄村民鼓足勇气,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向贫穷发起了挑战。

为了筹措资金和物资,毛相林以身作则,以个人名义贷款1万元,还“挪用”了母亲700元的养老钱。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7年中村民们共集资近十余万元,出工近万工作日。为了修路毛相林还积极争取巫山县有关部门的支持,先后从农业局申请到了总计23万元资金用来修路。终于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和县政府的支持下,历时7年修成了这条希望之路。


(1)下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生动诠释,弘扬下庄精神对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毛相林是如何带领村民完成修路壮举的
2021-05-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的自给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旦粮食被别人卡了脖子,将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但也应看到,我国的品种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到美国的60%,种业创新主体企业存在小、散、低、重的问题。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结合材料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外部大环境下,中央提出要加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因而国内大循环要立足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打通国内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但当前商品质量标准体系、消费环境、服务消费基础设施等仍不能满足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需求,应着力解决。同时,要通过积极推动新型全球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哲学智慧。
2021-03-22更新 | 46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政治(选考)

10 .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这样的场景让很多老年人很“闹心”。

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了部署,让广大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独行快,众行远,全面小康路上请善待“慢行”的人。运用一个哲学原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