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所在。深圳市华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华为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企业的文化根基,坚持成就客户、开放进取、自我批评、至诚守信等理念,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团队合作、低调务实、时时刻刻危机意识为灵魂的企业文化。企业重视员工的文化培训,使企业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底线思维是华为转危为安的重要秘诀。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华为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摆脱困境,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将发展目标定为“活下去”,同时往“活得好”的方向发展,全线收缩甚至关闭边缘业务,聚焦核心主业。同时企业还创新发展渠道,将生存基点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上来,加强金融科技和智慧家居的投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企业始终没有放弃在半导体领域方面的研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后,华为摆脱困境,恢复了正常运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坚守底线思维,让企业活下去、活得好。
2023-06-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第一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电子商务作为一新生事物,它在我国正处于破茧化蝶的关键期,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电商商城网络销售以“低价”为旗号虚假宣传、“以劣充好”所产生的纠纷不断;以淘宝、京东等几家代表性的大电商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停留在价格这一低水平较量上。互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电商自身改进,还需要国家完善等层设计,促进电商健康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

3 . 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的自给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一旦粮食被别人卡了脖子,将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种子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做到了完全自给。但也应看到,我国的品种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大豆、玉米单产水平还不到美国的60%,种业创新主体企业存在小、散、低、重的问题。如果我国种业不能及时补上研发短板,那么我国的“菜篮子”“米袋子”就可能受制于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打好种业翻身仗。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打好种业翻身仗。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尽风雨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回望20年,从2003年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引领澳门特区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澳门也从“背靠祖国”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发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崭新定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澳门梦”深深嵌入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之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回归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开创了史上最好发展局面:1999年至2018年,澳门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第三,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回归20年,澳门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澳门同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爱国爱澳、与人为善,守望相助、包容共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必要条件,也是澳门的精神财富,值得倍加珍视。


(1)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获得更好发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澳门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澳门发展的积极作用。
(3)爱国爱澳是澳门社会的精神财富,请就传承与弘扬爱国爱澳精神提三条建议。
2020-0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在谈到改革开放时曾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改革要与时俱进,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7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绝知此事要躬行”。


结合材料,谈谈习近平的引经据典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两岸贸易额为3283.4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24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大陆向台湾出口7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同胞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同样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努力。

由于受到“台独”思想毒害,也由于两岸政治分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一些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性质和国家认同问题认识出现偏差,对祖国统一心存疑惧。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相亲,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愿意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创造条件加强两岸交流交往,不断加深广大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逐步减少他们的误解和疑虑,进而走出受“台独”煽惑的历史误区。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观点的正确性。
2022-10-1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龙涛教育集团高中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20-21高三下·广东·阶段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阐释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主张。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多边主义,讲团结、促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中方欢迎各国支持《巴黎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1)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人类命运与共,单边主义没有出路。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此加以阐述。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为主题,撰写两条发言提纲。
2021-04-1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3月大联考(广东卷)
9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早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这一名言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1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材料二       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涉及了中国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内国际的两种做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有关哲理,分析中国是如何通过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2)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提一条具体建议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2-03-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