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网络改变世界,科技成就未来。“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电子商务作为一新生事物,它在我国正处于破茧化蝶的关键期,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电商商城网络销售以“低价”为旗号虚假宣传、“以劣充好”所产生的纠纷不断;以淘宝、京东等几家代表性的大电商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停留在价格这一低水平较量上。互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电商自身改进,还需要国家完善等层设计,促进电商健康发展。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天宫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其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 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的是验证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是否成熟,并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和利用开好局。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构建天宫空间站的。
(2)航空航天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专业报考热潮,假设你被某高校录取为2022级航空航天专业学生,就如何开启“面向星辰大海的征途”写出两条人生规划。

3 . 谁也无法预料,2020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巨大的黑天鹅,展开遮天蔽日的翅膀,影响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材料   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主题为“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面临严重困难。为应对疫情,各国立足自身国情,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向他国援助医疗防护物资。疫情不分国界,如果疫情在全世界持续爆发,最终也会影响中国,此时,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4 .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袁隆平追逐半个多世纪的梦想,追梦路上,他始终赞成: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天然杂交”获启示

1961年,袁隆平把上年“鹤立鸡群”的水稻种苗播在试验田里,但是它们没有成为有希望的一代,秧苗参差不齐。冷静分析后他猛然顿悟,这是遗传学上的分离现象,更加坚定了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决心。

殚精竭虑育国种

1964年夏初,袁隆平每天头顶烈日,脚踩污泥,两个月检查140000余个稻穗,寻得6株天然稻谷的“父本”,迈出了水稻育种的关键一步。紧着者,他又苦苦思索如何解决杂交水稻育种难题,几乎走火入魔,他将烟灰掉进了茶杯里、把衣服的纽扣扣错、在地震中抢救谷种、在余震中搭建窝棚、在饥饿时甘蔗充饥,只盼着发了芽的稻种在摇晃的土地上苗壮成长。

大海捞针获珍宝

直到1970年11月,袁隆平收到团队的电报:“找到雄性不育野生稻。”他连夜挤上火车,直奔海南农场,就为那一株比金子还要贵重的野生稻。

1973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品种杂交水稻研究成功,1988年杂交水稻种植覆盖半个中国。2006年,我国26年粮食受捐史画上句号,全世界羡慕不已,纷纷邀请他亲临指导。现在,我们不仅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是施惠于世界!


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角度,谈谈袁隆平故事带给我们的哲学感悟。要求:至少运用3个哲学原理,感悟深刻。字数200字左右。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时代的发展,不会因为有人跟不上就慢下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就医挂不上号、消费支付障碍重重……

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做实做细为老午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善待“慢行”的老年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百年来,人类对于宇宙的瑰丽与深邃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履,航天事业更成为推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而中国航天,不仅凝聚着尖端科技力量彰显着国家实力,更传承着悠久文化赋予东方人内敛的浪漫。1960年2月19日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T7试验探空火箭成功发射,为我国的航天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成功发射,只是天问之旅“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才能抵达火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具体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天问”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绕、落、寻”,这个难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就连一向傲骄的美国人目前也没能做到,有人用“地狱级”形容,这样的比喻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在着陆方式上我们更是选择了难度更大的反喷辛和射式,同时又搭载火星探测器、着陆机、火星装载机,一箭多机,基本上咱们一口气就追上了美国的火星探测水平。这是几代航天人精诚团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克服了巨大的艰困难才取得的成就,真可谓来之不易。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天问一号”成功发射的原因。
7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和关注焦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早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脱贫地区产业要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要搞好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要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并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完善。党中央决定,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用辩证法的知识说明这一名言对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对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攥指可成拳,合力方致远。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每个人都不是孤帆,而是同一条船上的水手,命运休戚与共,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知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2021-07-16更新 | 17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州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是广东省唯一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青山有幸留英,浩然正气代代传。

梅州市重视红色基因的保护和传承,整合三河坝战役址、梅南九龙、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交通中站旧址等革命红色源,突出梅州人民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付出的艰苦绝的力;于2021年1月1日出台实施《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正确处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促进梅州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全面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梅州市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的做法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2)走读梅州全域,回温那些不应被忘却的“红色”记忆。某校拟举办“探寻红色基因:党史里的红梅印记”研学活动,请拟两条活动宣传标语。
2021-07-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起要,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了。

宋代苏轼读书用的是“面受数”法。一本书包多方面的内容,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复研读。从这一角度读,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从另一角度读,解决另一方面的问题。如此步步深入,最后就掌握了这本书的全体,书也就读“厚”了


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上述两种读书方法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