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系统优化的方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21世纪初,浙江农村经济发展了,但环境却“脏乱差散”,为此该省推行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年来,“千万工程”不断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群众。浙江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逐步在整治范围、内涵上不断延伸;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塑造了业兴民富、政通人和的乡村新风貌。上述做法蕴涵的哲理是(       )
①着眼于事物整体性,用综合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努力让事物各个部分的功能最大化
③立足于关键部分,发挥其对事物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④优化事物的内部结构,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某市盐碱地耕地面积达408.58万亩。近年来,为推动盐碱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耐盐碱良种引育,发展盐碱地特色产业,涌现出“旱碱麦”“黄骅苜蓿”“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昔日“十年九不收”的盐碱地渐成沃野良田。该市做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通过优化组合能够实现事物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实现实践的预期效果
③事物发展是依靠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实现的
④实践推动自在事物联系向人为事物联系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30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政治试题
3 . 2023年12月7日,位于地下2400米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②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物质
③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④认识工具的发展能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1世纪初,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浙江农村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经济发展了,但环境“脏、乱、差、散”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制约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也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习近平同志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明确提出“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在实施过程中,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整治垃圾、处理污水、硬化道路,加强整体规划,逐步在整治范围、内涵上不断延伸拓展,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齐头并进,一体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率先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创新发展之路、“城乡共繁荣”的协调发展之路,描绘了乡村的美丽风貌,重塑了业兴富民、政通人和的乡村风貌。

20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乡村文化、传承乡风文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非遗”展厅、村史馆等文化阵地,普及乡村文化,展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村里的图书馆、咖啡馆、艺术馆越开越多,各类乡村文体赛事如火如荼。

(1)坚持系统观念与系统方法是“千万工程”成功的重要保障。结合材料与哲学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相关知识,说明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意义。
(3)全面乡村振兴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参与乡村振兴提两条建议。
2024-05-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9日,人民网发表《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一文。

【带动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

该文认为,发挥好博物馆的作用,对建设文化强国有重要意义。一场场沉浸式博物馆主题展,利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3D互动等高新技术,打造智能互动体验展;扫描每件展品对应的二维码即可“云”听讲解……各地博物馆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用现代科技带动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激发观现众对文物和历史的兴趣,让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获得高度的历史自信。

(1)发挥好博物馆作用,对建设文化强国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一种亲历、一种触摸,更是一种交融、一种对话】

我国红色资源丰富,遍布大江南北。作为特殊的历史积淀,这些在战火纷飞中保留下来的红色资源,可以向今天的人们述说不凡的岁月。从党的一大会址到党的各个重要革命根据地,从北大红楼到武汉“二七”革命纪念馆,从段焕竞、李珊夫妇的两张“七大代表证”到河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当年民兵们自制的榆木大炮……年轻人在接受革命精神洗礼的过程中,重温当年的一次次艰难求索,是一种亲历、一种触摸,更是一种交融、一种对话,可以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发挥好红色资源在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中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乌镇位于浙江嘉兴桐乡市,依托全域旅游带动共富增收,是“千万工程”的经典案例。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这个时候,乌镇“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开发方式一波三折,不少人抵制。有的人觉得所谓历史遗产是落后的东西,保护没意义。有的人认为在保护中开发旅游,把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变成了拱桥,影响出行起居。在这次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鼓励大家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桐乡市以乌镇全域旅游为依托,发挥核心景点的带动效应,西栅培育高端业态,与东栅中端业态错位发展,并将互联网、红色、戏剧等新元素融入旅游,实行旅游资源整体产权开发;将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实施“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全域智慧化”,累计投入各类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80亿元,水乡风情和城镇功能实现完美融合;以品质度假经济吸纳就业创业,住宿、餐饮等富民行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周边河鲜、果蔬等农业生产销售,培育形成了董家茭白等7大农业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南浔、吴江等地乡村游,有效拓宽农户致富渠道。

目前,乌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2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向全国推广“乌镇模式”。

(1)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不动摇?
(2)请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乌镇模式”的推广价值。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请结合你家乡的文旅资源特色,为家乡的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7 . 在长三角,上海是“龙头”城市、开放前沿、创新高地,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浙江数字经济领先、民营经济发达,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业特色鲜明。2023年 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这一论述(     
①体现了分析和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系统观念
②反映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贯通
③运用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结合的辩证思维
④看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基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擘画了更加清晰的路线图。“看准了就抓紧干”。中部各省一以贯之抓好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联动,不断取得发展新成效。由此可见(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会根据主体的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
②坚持正确认识能够指导实践达成预期目标,实现发展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通过普遍性体现出来
④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在部分乡村,耗资几百万元建起的高标准农田,被用来建设光伏电站,此举能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却可能损害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国家曾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对此,政府应该(     
A.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牢牢守住耕地这个底线红线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护耕地限制发展光伏产业
C.坚持系统优化,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寻求最佳方案
D.在解决耕地保护和产业用地的对抗性矛盾中促进发展
2024-04-15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10 . “新质生产力”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热议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要建构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由此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     
①必须割裂与传统生产力的联系,以颠覆性技术催生新动能
②必须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系统考量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③必须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打通束缚堵点
④必须着重把握科技创新这一主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