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23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完成下面小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完善: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党的十八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体系中,形成了“五位一体”。这种总体布局的形成(     
①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改造的重要成果
②是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发展要求和人民期待的战略部署
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
④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自我完善的事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在讨论收入分配改革时,有同学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即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也有同学反对这种思想,认为过度强调“平均主义”不利于经济发展。从辩证法的角度,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们因立场不同,对收入分配改革的看法会有差异
②对收入分配改革既要重视效率,又要更加注重公平
③只有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改革,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
④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是从效率到公平方向不断完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方案强调:重组科技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机构改革属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必将提升治理能力
B.政府机构改革旨在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履行政府职能
C.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有效杜绝怠政懒政现象
D.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机构改革方案是对政府监督的体现
4.中国入世20多来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由我国入世后相关经济信息可知(     

①世贸组织始终支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③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④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中国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形式逻辑角度来看,这一结论(     
①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态度做出的真判断
②两个选言支都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
③用换质推理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
④用类比推理描述我国改革开放的现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3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2023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2022年,全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

材料二   2023年是商务部定位的“消费提振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在最近几个月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扩张,有效带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服务业持续向好、传统消费旺季带动消费场景更为丰富、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持续好转、促消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有所缓和等多项利好因素推动下,加上岁末年初传统消费旺季来临,预计年内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稳步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1)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发挥消费有效带动作用就能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社会革命要面对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独有难题和艰巨使命叠加。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百多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指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将“纪律”单列一章,注重自身建设,为完成社会革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党的八大强调,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党的十四大提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一百多年征程既是一部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史,也是一部激浊扬清的自我革命史,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如何理解“党的自我革命和党领导的社会革命是有机统一的”。

材料四   2023年是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的28%左右。以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十强来看,国产电影着力表现时代变革中的人与事,让文化基因融入时代脉搏,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价值观与当下联结,贴合当下观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让观众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一部好电影,要有高票房,就要讲好故事,而讲好故事除了要使用先进的专业技术之外,还要能沉下心来在丰富的民族文化中挖掘电影内容,体会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流量纵横的网络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4)运用矛盾的观点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新时代中国电影应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024-05-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1-30更新 | 386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4 .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对其赞美。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对“人间芳菲”“山寺桃花”的描写体现矛盾特殊性
②诗词作为主体的想象,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③诗人融合自然具象与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诗词表达
④体现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把握,源于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5-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对其赞美。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贺知章诗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对春天各种景物的描写来源于诗人对春天的想象力
②对春雨、桃花、垂柳的描写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③对“人间芳菲”“山寺桃花”的描写体现矛盾特殊性
④对春天各种直观描写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8-30更新 | 4026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艺术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