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千里京杭大运河曾在古代中国的南北沟通、中西交流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动的水道,更是一条流动的文脉。其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沧桑变迁是一部部浓缩的文化史。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沿途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直至今天仍散发着独有魅力,影响着运河沿岸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23年《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正式施行。三地统筹大运河及沿线文化资源,构建跨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体系,携手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传承弘扬运河文化,目前已逐步形成一条璀璨的文化带。

材料二 2023年11月,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开幕。主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既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本体保护,也需要做好文化价值的挖掘弘扬;既需要沿线地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也需要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美美与共等。北京市依托当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地域文化,因地制宜提升运河文物文化景观、水和两岸生态景观,使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两岸多停估客舟,樯帆影里酒家楼。”大运河沿线各地采取保护与利用并重,传承与发展同行,千年大运河在新时代的中国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等地协同保护大运河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护大运河文化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传承与发展同行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政治试题
2 . 习近平对青年大学生谈治学做事中提到:“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以下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不一致的是(     
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③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10月)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材料二   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谈新质生产力,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阐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一项民俗,燃放烟花在中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放鞭炮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凝结着人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但是燃放烟花爆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2024年春节前夕,烟花爆竹是禁是放,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声,全面禁售禁燃烟花爆竹规定应予修改。在此大背景下,大多数地方保持“禁放”政策不变,一些地方松绑“禁改限”,一些地方“限改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所说的“不合法”,指的是“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而非“全面放开”,不加任何限制。因为根据现有法律,在一些情况下是允许地方政府在烟花燃放的区域、时间、种类上作出限制性规定的。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看待春节烟花爆竹燃放问题。
(2)有人认为:只有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才能增添节日气氛。有些地方节日喜庆氛围浓郁,所以这些政府调整了“禁燃令”。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该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结论是否可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我国短视频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短视频能够拓展视野、挖掘兴趣,并为当代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长时间看短视频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损害,造成视力受损、失眠和成绩下降等问题,还有可能使青少年陷入“信息茧房”的困境,使其视野狭窄、偏执自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①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短视频的利与弊
②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利影响加强管理,减少负面影响
③新生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对待短视频要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
④矛盾有特殊性,对当前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09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中国农科院坚持对科研人才分类评价: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着重评价其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能力;对从事应用研究的人员,重点评价其对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力;对从事软科学研究的人员,重点评价其对国家农业发展提出战略规划的能力。农科院人才分类评价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要抓住主流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必须抓重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能源资源种类齐全、品质优良,特别是陕北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的综合能源保障基地。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按照“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总要求,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基建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已成功打造智能化管理决策示范平台。榆林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带动产品创新、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积极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陕西榆林是如何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8 . 2022年,我国基本构建起全面覆盖、全程防控、全员有资的税务执法风险信息化内控监督体系,将税务执法风险防范措施嵌入信息系统,实现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追责,不断完善对税务执法行为的精准化监督。以上做法是基于(       )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矛盾
③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村超”“村BA”“村咖”等相继火爆出圈,令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每个村庄都有“诗和远方”,都可以制造专属的“乡村IP”,然后一夜蹿红。 一些资源禀赋欠缺的农村绞尽脑汁也想“不走寻常路”,但缺乏对自身优势的客观评估,以及对市场规律的科学认识,一味效仿复制,盲目制造“网红景观”。 一时间,民宿、农家乐、田园综合体,加上小火车、秋千、花海等游乐设施设备,仿佛成为“网红村”标配。如此投入不少,但内容和形式同质化,市场接纳度和人流量不足,美了村庄、空了财政、增加了村集体负担,实际收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收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的原因。
(2)乡村产业发展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标准答案。如何让那些被“网红”遮蔽的农村获得更多乡村振兴的红利?请你给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023-12-1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漫画《共建美丽乡村》(作者:薛永利)。下列语句与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②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③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④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