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学校提出了一系列原则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让所有课程都流淌着爱国主义“血液”,汇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大合力。在充分发挥校内教育和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各校要积极打造“行走的课堂”,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一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要将爱国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心中。爱国主义教育法明确规定,“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理性、包容、开放,尊重各国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材料三   有同学摘抄了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部分条文。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十一条   中央爱国主义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县级以上地方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网信、文物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1)针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和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后,某班以“将爱国的种子埋进我们年轻一代的心中”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3)有观点认为,只要学校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这门必修课,就能将爱国的种子埋进年轻一代的心中。结合材料三,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 .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也是现实的问题。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指出:我国的黄河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治理黄河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不同地区各有其特点,治理黄河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游要以水源涵养等为重点,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做好保护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南昌主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长江的保护和发展做出重要讲话。

“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不搞大开发是不要乱开发、低水平开发、粗放开发、破坏性开发,而是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现在路子是对的,要继续走下去。”

“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要持续强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扎实推进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把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做法。
2023-11-23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一模政治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4 . 下列成语与漫画《一个快乐的失败者,本身就是另一个胜利者》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舍本逐末,本末倒置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D.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浩如烟海,后人可以从各不相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自然环境:“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是风景绮丽的江南春色。这说明(       
A.文学宝库中各不相同的文学描述是特定自然环境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B.文学作品要给人深刻的印象,就必须抓住事物与众不同之处进行描述
C.无论是北国草原还是江南春色都体现出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和创造性
D.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作家的实践是创作歌颂壮丽河山作品的充分条件
2023-01-05更新 | 2048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模拟政治试题
6 .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作者:张新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最接近的是(       

①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9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政治试题
7 . 清明时节,空气温润,百花千卉共芬芳,目之所及,品读古人诗词,处处充满着生动的神采。
花的姿态诗人眼中的花
海棠妩媚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陈与义
桐花娉婷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
樱花烂漫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方岳
从上述诗句中我们品读到的哲理有(     
①海棠不惜胭脂色,包含了万物莫不相异的原理
②雏清于老凤声,蕴含着对适度原则的追求
③百花千卉共芬芳,说明了事物万变不离其宗
④山深未必得春迟,体现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3更新 | 63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说到奥运会主火炬,人们脑海中想到的首先就是一团熊熊烈火,不管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神来一箭,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空中飞人,观众已习惯了放在主火炬台上的“大火”。按照这样的方式,每一分钟,它都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
不同于以往的盛大与恢宏,本次奥运主火炬首次以“微火”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奥运史上全新的一幕.全部参赛代表团的引导牌组成了巨大的雪花,这朵大雪花加上缠绕的橄榄枝,构成了火炬台,经过火炬手的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搭乘着这朵雪花升起在鸟巢中央,原来这就是本届冬奥会的主火炬!中间的火炬火苗虽然小,但是所有国家将它围在中央,共同保卫这个和平的火焰,蕴含了世界人民对美与和平的期盼。这次火炬点燃方式清晰地传达了低碳环保的理念,生动地表达了“一起向未来”的主题。
题目设问: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北京冬奥之火点燃方式的创新之处。
考生甲作答如下:
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中国放弃了大火炬台的形式,以另一种思路,选择小火炬台被雪花包围的方式。
②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这次火炬台不是以大火炬点燃的方式,而是直接将小火炬旋转,同时也节约了燃料。
③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以这种方式更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和精神体验。
这是某市模拟考试中的一道试题及考生甲的作答。请指出考生甲所犯的逻辑错误并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加以纠正。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我们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历史任务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两代领导人的论述(     
①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特点
②说明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要热情支持新出现的事物
③基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一质变一新量变”的循环往复
④启示我们不满足已得成就、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新高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02更新 | 1673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商丘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三)
10 . 南朝梁诗人王籍曾在《入若耶溪》中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下列诗句与其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
④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