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污染物治理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当前制约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改善的“新难点”。与常规污染物相比,光污染、“白色”污染、海洋塑料微粒等新污染物具有危害严重、风险隐蔽、不易降解、减排替代难度大等特点。

这个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已久,“现在提出新污染物治理,是很及时的”。参加今年全国政协联组会时,总书记叮嘱:“有了新的问题,不能说前面的老问题还没处理完就可以歇歇手,要同步抓起来。”联组会上,针对新污染物治理,总书记给出破题路径:要以“改革的思路、技术的力量、转型的方式、市场的手段”,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铺好绿色底色。

材料二   近年来,鄱阳湖水质呈持续改善趋势,但成效仍不稳固,主要原因是总磷指标不达标。为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于20241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全国首部针对湖泊总磷单项污染防治制定的省级地方性法规,确立了减少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加强污染治理与修复的防治思路,对阳台露台洗涤废水直排问题、鄱阳湖流域含磷洗涤剂使用问题等作出规定。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治理新污染物,为中国高质量发展铺好绿色底色。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释出台《江西省鄱阳湖流域总磷污染防治条例》的合理性。
2024-05-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已整一年,在先行先试的探索中,除了省级层面统一规划共同富裕蓝图外,各地级市也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实施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如宁波市制造业基础雄厚,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优势;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可以在如何推进“第三次分配”等方面进行探索;而山区26县一直是浙江省区域均衡发展的“短板”,这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应作为我省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性“抓手”。

材料二    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重要使命。浙江在践行这一使命过程中,按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总体要求,以满足人民美好精神需求为导向,进行了有益探索:坚持用好古越文化等具有浙江独特精神气质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船启航地特有的红色资源,融通优秀外来文化资源,不断推出有浙江辨识度的文化精品;打响“最美浙江人”品牌,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推广“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着力提升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浙江正以昂扬之姿,努力成为人文之美更加彰显、精神生活普遍富足的省域范例。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省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角度,分析浙江省是怎样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省域范例的。
(3)实现共同富裕,有你有我。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助力共同富裕提两条建议。
3 .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此举的政策意图是(  )
①创新实践,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路径
②搞好关键部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
③研究矛盾特殊性,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④形成典型经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示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乡村是人的聚合,自人情社会、熟人社区脱胎而来的中国乡村,在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群生活方式以及生计模式等方面呈现出复杂异质性特征。据此,要想构建乡土中国必须(     
①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实现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②明确乡村治理的异质性,找准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③抓住乡村治理的主要矛盾,突出“人”的核心地位
④坚持走群众路线,有序构建“人治”的乡土中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03-22更新 | 3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在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2019-01-22更新 | 106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