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邓小平说:“不要拒绝变,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这一思想方法之所以正确,是因为(     
A.它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
B.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
C.发展具有普遍性
D.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各不相同
2021-06-11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英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体育专业单独统一招生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 . 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②“南北各异的家的味道”寓于“唯一的家人之爱”中
③每个人对家的情感源于其长期的生活体验
④人们对家的感悟取决于他的生活意趣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1-05-21更新 | 629次组卷 | 52卷引用:2015届山东淄博一中高三考前热身练习政治试卷

3 .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人类反贫困的中国样本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8年来,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8年来,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1)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反贫困中国样本的正确性。

◆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2)运用唯物论或唯物史观的知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综合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2021-05-07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4 . 过去针对需求不足的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这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应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表明
①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建立新的联系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