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的特殊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征程,新奋斗,各地区各部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广袤田野上,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1.广西武鸣区八桥村村民将土地流转给了公司进行沃柑标准化种植,引进物流公司;开展果蔬购销、鲜储、代购等业务;成立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示范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实现该村农民土地租金收入200多万元,全村60%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该村的发展得益于(     
A.探索了乡村振兴新路径,壮大集体经济
B.改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增收
C.变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盘活农村资源
2.(多选)乡村风貌整治绝不是千篇一律的“穿衣戴帽”。乡村振兴,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根据材料,“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需要(     
A.尊重乡村建设的规律,从乡村实际出发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的指导
C.从矛盾的普遍性出发,做到全面看问题
D.根据乡村具体的情况,制定切实的方案
3.(多选)2023年3月,火遍全网的贵州“村BA”篮球联赛总决赛落下帷幕。“村BA”爆红中,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重大影响。“村BA”爆红的背后有乡土文化的影子,能塑铸乡村振兴文化之魂、激活乡村振兴文化之源。下列对“村BA”的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以彰显优秀民族文化为根本价值追求,焕发民族文化活力
B.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C.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保障村民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D.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4.(多选)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     
A.系统具有有序性,乡村治理要坚持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B.系统具有客观性,乡村治理要发挥创新思维改造世界的作用
C.系统具有整体性,乡村治理要注重整体、坚持综合的思维改造世界的方式
D.系统内部结构具有优化趋向,整体功能必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也不能超越现实盲目大干快上。“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据此,有人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就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积小胜为大成。
(1)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相关原理,综合学科内容评析该观点。
(链接: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____________
(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请你为此提出三条政策性建议。
_____________
2024-01-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4(上海专用)

2 . 向新求变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要任务,中国正在向新求变,蓄能未来。

1.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作为重要产业载体,具有新的时代特质与丰富内涵的生产力。
(1)以下对新质生产力理解正确的是(     )
A.与生产力的外延不相容
B.与生产力的本质不契合
C.是属于生产力的种概念
(2)(多选)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其“新”在(     )
A.更高素养的劳动者
B.更和谐的劳动关系
C.更高技术的劳动资料
D.更广泛的劳动对象
(3)(多选)下列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措施路径,正确的是(     )
A.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加大各要素投入力度→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B.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新科技攻关水平→掌握前沿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速数字产业的发展→加快替代传统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D.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强的根基→实现原创成果突破→源头解决关键技术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多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重要的方法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
A.辩证的否定观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实践第一的观点
(2)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传统制造业基地,很多企业存在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失调,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以及废弃物排放问题严重,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增长动力。政府要善于优化政治生态,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环境,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政府应当如何优化政治生态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___________
3.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高科技创新产业,经常会面临创新成果侵权等诸多挑战。请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为企业保护好创新成果提出两条建议。要求建议具体且有可行性。
2024-04-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二、实现共同富裕历史任务

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向着更加远大目标、更加美好前程开拓前进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期盼、把握历史主动的重大战略抉择。

1.(多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共同富裕是(     
A.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B.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我国在新时代的根本目标D.中国共产党新的伟大工程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1)“因地制宜”是强调矛盾的(     )
A.普遍性B.特殊性C.主要方面D.次要方面
(2)“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表明(     )
A.勇于实践就可以冲破一切条件制约限制
B.人们在规律面前经常会表现出无能为力
C.量变必定引起质变并将决定事物的性质
D.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需要尊重客观规律
3.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向着更加远大目标、更加美好前程开拓前进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顺应人民期盼、把握历史主动的重大战略抉择。该判断为(     
A.选言判断B.联言判断C.假言判断
4.(多选)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将让中国人民有更多成就感和获得感;中国积极推动全球包容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必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重要力量。这表明,多年来(     
A.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B.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坚强有力推动者
C.各国应该采用无差别发展模式D.中国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
5.促进共同富裕需要三次分配共同改革、形成合力。按照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顺序,对符合要求的选项进行排序(     
①坚持多劳多得,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
②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
③加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管理,鼓励高收入人群回报社会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促进共同富裕。
综合学科内容,谈谈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解。
2023-04-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3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