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84 道试题
1 . 古有史学班彪、班固、班昭一家,文学苏洵、苏轼、苏辙一家;今有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知名作家杨绛、数学泰斗吴文俊。许多文化大师都成长在家学渊源的环境里。他们凭借着自己对文化的热爱,唤醒了领略千年积淀之美的自觉,主动去寻找前世存留的精华。因此,有观点认为,家庭环境决定了人们对文化的传承。上述观点(     
①肯定了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
②否定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否定了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④肯定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6-01更新 | 3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2 . 漫画《观念转变》(作者:何青云)提醒人们(     

①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全新联系
②没有客观规律的物质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③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行动的依据
④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教育部近日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引发社会不小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让中小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社会普遍认同,但对于课该怎么上、如何进行评价、怎么让劳动课不流于形式看法不一。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劳动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是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一大变化。新劳动课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与时俱进、丰富多样。其目的就是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劳动教育回归课堂,有助于补齐、修复现有教育体系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状,从而实现教育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分析补齐劳动教育这一“短板“对构建全面培育的国民教育体系的作用。
(2)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某班拟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帮助策划两项活动。
2024-05-3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训练政治试题(一)
4 . 漫画《审时度势》(作者:刘志永)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提醒我们要(     

A.淡泊名利,勇挑使命担当
B.抓住机遇,实现人生价值
C.敢作敢为,争做时代新人
D.突破关键,推动全局发展
2024-05-31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5 . 下图漫画《小时候长大后》告诉我们(     

小时候,不懂事会走一些弯路。长大后,走弯路是因为自己脾气倔。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②要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在实践中寻找成功之路
③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取决于其对人们的实践能否发挥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3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考前冲刺政治试题
6 . 执行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考察队员中,锐气十足的“90后”占46%,经验丰富的“80后”占30%。他们不仅对极地充满热情与向往,而且面对环境特殊、工作复杂等极地挑战更能迎难而上,展现了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这告诉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应(     
①有理想,把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融入个人发展
②敢担当,走在时代前列,开拓创新勇于奉献
③能吃苦,淬炼优秀品质,向下扎根磨砺本领
④肯奋斗,怀抱热情、拒绝平庸就能赢得成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3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最后一卷文综考试试题-高中政治
7 . 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创业青年,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关注个人创业成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将目光聚焦于乡村发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进而改善乡亲们的生活质量,构筑一个更美好的乡村家园。这启示当代青年:(     
①应不断增强自身本领,肩负起民族复兴使命担当
②务必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艰苦奋斗书写青春华章
③要以个人理想服务伟大梦想,积极投身伟大事业
④应怀揣家国情怀,以创业创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是培养青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观要求体现到高等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材料二   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来看,对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和阐释是一个较为艰深且复杂的问题,既要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融合,更要审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历史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活化历史场景,找到了“何以中国”的密码,让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提升了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谈谈青年学生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精神特质的探源成果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2024-05-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9 .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今年五一习近平总书记激励我国亿万劳动者要诚实劳动、拼搏奉献、勇于创造。这是因为(     
①勤劳才能致富、勤劳就能致富
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劳动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表现
④劳动创造推动了人类进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3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测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细化方案。

材料一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抓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与社会》知识谈谈应如何更好地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材料二   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绿色旅游。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鼓励绿色出行,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构建绿色低碳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

——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知识,分析说明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需要倡导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请给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①每条字数不超过25字;②学科术语使用准确;③逻辑清晰,表达连贯。
2024-05-2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