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也引起各界的强烈共鸣。
材料一: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生存秘诀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很多时候,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规范,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的“工匠精神”,难以产生一流的产品,也间接将消费者推向国外市场。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材料二: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的也是工匠精神。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大量卓越的工匠,如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等。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今年两会上有两位人大代表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产品与日本德国最大的差距是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意义。
(2)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需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据此有人认为,劳动者和企业只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我国就能建成“制造强国”。请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2016-11-2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华清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单元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