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自由主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0-21高三·江苏·开学考试
1 . (经济学常识)

面对凯恩斯主义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滞胀”现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自由市场原则,认为“政府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一经济主张和经济政策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颇富争议的思想遗产。


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思想等同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谈谈你的观点。
2021-08-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政治开学摸底考试卷》02(江苏专用)

2 . 有人认为,我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大规模减税措施,减少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就是经济活动中的新自由主义。


你赞同上述说法吗?请阐明你的理由。
2020-01-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16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好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简述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说明对我国深化农村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经济危机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遇到了极大的挑战。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其他国家也应采纳这一模式。但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事实证明,无论是凯恩新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联系材料,分析说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道理。
(3)通过以上两问的解答,总结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革命的异同。
2019-07-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体经济是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遭遇了困境:实体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高,投资回报率下降,大量资本脱实入虚;实体经济税费成本过高、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融资责;存在着严重的区域性和结构性产能过剩,这使得不少市场主体进入了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破坏了市场秩序。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处提到要大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特别重视实体经济?未来应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有人认为:“遵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最好方法”,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
2018-07-2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要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减税已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和重要选择。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2016年l2月25日,我国首部环境保护税法获得通过,制定环境保护税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实现收费与征税制度的平稳转换,该法明确“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纳税人。
(1)结合材料,论述环境保护税法的开征是怎样促进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
(2)有人认为,我国要促进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要依靠市场自身的作用,反对政府过多干预,结合《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评析。
2018-07-20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根据重叠需求理论,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接近时,消费需求的重叠范围就会扩大,这会促进两国间贸易范围的扩大。
材料二       表1:甲乙两国猪肉、粮食的劳动生产率/每人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甲乙两国在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展望两国贸易的前景并说明理由。
(2)近年来,美国实施的“再工业化战略”不仅促使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向美国本土的回归,这给我国的制造业和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请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7 . 材料一       供给侧改革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与以往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的管理方式相对应,本次改革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主张供给居于首要地位,生产的增长取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拉动内需,最终促进供需平衡。
(1)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供给侧改革具体措施相对应的经济学依据
例:我国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改革应从生产端入手,通过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对象、质量和水平等,通过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
①采用“加法”,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②采用“减法”,通过实施“营改增”等减税政策给企业松绑、减负,激发起活力
③采用“乘法”,通过科技创新,挖掘新动力,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④采用“除法”,清除产能过剩这一 “拦路虎”,那中国经济战车顺利前行扫清障碍。

材料二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讲话中指出:“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攻击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
(2)结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谈谈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自由主义中的“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异同之处。
2017-05-06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二)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