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 高二 期中 2018-12-07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选修(旧)、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第一次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最重要的全德之称,奠定了“仁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该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018-12-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董仲舒将阴阳二气作为沟通天人的中介,同时涵盖自然现象与人事规则,并赋予道德上的涵义。董仲舒这一理论的最主要出发点是
A.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B.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C.传承中华文化
D.致力于建立一个文官政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天”曾经历了由“神”到“理”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
A.自然科学的发展
B.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C.佛道思想的冲击与融合
D.封建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的这一主张
A.否定君主专制
B.主张以民主代替君主
C.反对君主制度
D.致力于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2018-12-07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清初文化大家王夫之自题画像的中堂联。其上联表明王夫之在学术思想上
A.奉先秦儒家经典为圭臬
B.恪守孔孟对儒家经典的解释
C.缺乏历史责任感
D.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勇于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达到兴盛,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变为儒释道互动的三元结构。”这一转变发生于中国哪一时期?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2018-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宋朝雕塑艺术的塑造对象从高不可攀的佛变为具有“现世得福”的菩萨(指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罗汉和一些侍女、供养人等。这说明宋代雕塑艺术的发展
A.具有世俗化倾向增强的特点
B.远远落后于隋唐时期
C.体现了佛教的社会影响力下降
D.受理学思想影响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宋代的士大夫认为诗、书、画应该融会贯通,他们主张把诗歌、书法中书写不尽的情思通过画面呈现出来,以借物抒情、托物寓兴。这表明在宋代的绘画发展中
A.成熟的中国画理论开始出现
B.形似是衡量当时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
C.唐人的青山绿水重新得到重视
D.写意画开始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宋代民间“尚讼”之风盛行。统治者认为“市井小民、乡村百姓,本无好讼之心,皆是奸猾之徒教唆所至”,“皆是把持人操纵讼柄,使讼者欲去不得去,欲休不得休”,“尚讼”之风不利于社会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奸猾之人是“尚讼”之风的根源
B.统治者的看法受儒家思想影响
C.“尚讼”之风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尚讼”之风不利于社会文明的提高
2018-12-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明代后期小说《金瓶梅》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借以描摹现实社会的世态人情,虽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但带有明代后期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明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
A.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兴起
B.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社会发达
C.疆域空前广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D.数百年动乱后形成大一统,文化上兼收并蓄
2018-12-0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南开大学陈洪教授评说某部“奇书”说:它是“第一部集中反映中国人(三教合一)宗教观念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最浅显、最费解、最滑稽、最严肃的文学经典。该“奇书”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2018-11-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1849年成书)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尽管他已知道中国实际位于何处,但仍在书中说中国居于“万方仰之如辰极”的地位,并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由亚细亚图之后调整置于卷首。这说明徐继畲
A.天朝观念根深蒂固
B.屈从传统的社会观念
C.国家主权观念浓厚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梁启超在此评价的是下列哪一部地理学著作的重要意义?
A.《坤舆万国全图》
B.《瀛环志略》
C.《四洲志》
D.《海国图志》
2018-12-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844年清政府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处理“五口”中外交涉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一开始由两广总督兼任,1859年起改为由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兼任。导致五口通商大臣兼任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
B.国家主权观念的增强
C.外贸中心的转移
D.洋务运动的推动
2018-11-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