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全国 高三 专题练习 2019-06-26 2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
A.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
B.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2019-01-08更新 | 202次组卷 | 15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孙中山认为,要解次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B.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
C.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D.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
2018-11-15更新 | 41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
(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
(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
(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
(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
(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2018-02-02更新 | 275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0-10-04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周末自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2018-01-06更新 | 371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
A.共和政体不断发展完善
B.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终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都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据此判断新文化运动
A.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C.具有鲜明的西化色彩
D.以改变文字来改变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道:“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019-06-20更新 | 459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永安市第一中学、漳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第一次联考(4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以上言论应出自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很多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镖短棍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起后,谷子价廉……民食问题不如从前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思想文化的新旧嬗递而言,戊戌前后是一个新蕾茁长的时期。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他列举白话文的八益;一曰省日力,二曰除矫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省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一言以蔽之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启超“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字风靡一时,其传布之广泛实在是超迈前人的。在新思想突破旧思想的时候,新文体也突破了旧文体。       新文化运动在除旧布新过程里所体现出来的破和立的具体统一,在白话文运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以白话取代文言,并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而且还是一场深刻的双重意义上的语言革命;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书面语,使书面语与口语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传统语言的内在分裂;另一方面重建了全新的文学语言,使文学内容与形式之间获得了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维方式。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文化史(旧)、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1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文化史(旧)
1,2,3,4,5,6,7,8,9,10,11,13,14
2
政治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单题
2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30.65新三民主义单题
40.6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三民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题
50.65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单题
60.65新文化运动单题
70.6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单题
80.85新文化运动单题
90.65新文化运动单题
100.6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单题
110.65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单题
120.65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三、论述题
140.65新文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