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限时训练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10-09 18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此思想指导下所实施的外交政策或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C.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D.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有学者曾这样评价美国前领导人的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的“外交思想”
A.可能出自杜鲁门总统
B.有利于改善美国自身的国际处境
C.意味着冷战政策结束
D.激化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初期C.70年代初期D.80年代末期
2016-11-27更新 | 23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它为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它是在中俄发展和平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对该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于1996年正式成立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B.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C.有利于中俄两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中国成功举办了该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是尊重印度支那三国民族权力的基础上,全面解决政治和军事问题呢,还是只解决军事问题;是全面解决三国问题呢,还是只解决越南问题。对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B.成功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
C.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一年之内,中美外交从不可调和的冲突状态进入了总统使节去北京为总统访华筹备的阶段。其间双方避开了20年来的敌对宣传,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最重大的战略目标”是指中美两国(  )
A.维护现有国际秩序B.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C.建立新的国际平衡D.共同应对苏联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推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材料中关于“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交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魄力,在外交舞台上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演出。下表是关于新中国对外关系的策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表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一览表(部分)。
时间事件外交谈话提要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人下”
2015年巴基斯坦议会演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016年在伊朗发表署名文章“信则立,不信则废”
2017年金砖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国之交在民相亲”“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2018年博鳌论坛“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据此可知,习近平外交思想(     )
A.倾向于增强对国际社会的影响B.借助传统文化树立大国意识
C.倾向于对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D.借助中国智慧推动世界共赢
2020-09-23更新 | 35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A.中美面临的外部威胁有相似处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2020-09-23更新 | 179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针对西方对华的封锁,中国政府于1952年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英、法、德及亚非多国建立了民间贸易联系,与意、奥等国相互设立了商务代 表处。这一组织的活动
A.标志着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形成B.是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C.瓦解了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体现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上图中出现了三次与我国建交的高潮,指出促成每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材料二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2)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材料三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材料四   



(3)材料三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新时期外交有所作为的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中国外交思维逐渐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3
材料分析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1,2,3,4,5,6,7,8,9,12,13,15
2
中国近现代史
1,2,3,5,6,7,8,9,12,13,14,15
3
中国古代史
4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2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3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国鼎立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40.65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单题
50.65日内瓦会议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日内瓦会议单题
6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70.65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万隆亚非会议单题
8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90.6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单题
100.6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单题
110.6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单题
120.65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30.6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40.65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50.6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