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5月高考押题语文试题
湖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5-27 18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记者:近年来,曲艺创作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高玉琮: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以相声为例,必须掌握好相声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杂拼凑实不可取。从网上“摘包袱”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相声的规律。一段相声,垫话、瓢把、正活、底,缺一不可,假如没有瓢把,就没有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话,直接入正活,我想这段相声应该怎么听怎么别扭。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相声在结构上很不完整。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

其次,曲艺创作是量体裁衣。作为曲艺作者,无论写什么都要先了解演员,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明确“我给谁写这个段子”。梁左了解姜昆,写的东西适合姜昆表现,同时,假如没有姜昆,梁左结构的那些包袱也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充分。《电梯风波》等经典是姜昆与梁左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一个是具备相声表演技巧的能手,一个是创作“荒诞题材”的高手,两者合作默契,因此合作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状态,至今被传为佳话。

第三,必须熟悉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观照李润杰的每一部作品,无一不来源于真诚的生活体验,拒绝胡编乱造。他和魏文亮参加中央慰问团,李润杰当时看到桥头上的一幕场景受到触动,但他并不轻易动笔,而是等桥上人下来后仔细攀谈: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解他们入伍的年头、架桥的目的……等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才开始写作,结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锤百炼》。

第四,专业作者要把握住政治标准。我们写作品应当尽量地传递正能量,思想上与时俱进。进行善意的批评,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握好尺度。文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白云鹏说过一句话:“一本曲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二十四史》。”曲艺是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应担负起一定的教化责任。

记者:在读史过程中,我们常常为张寿臣等等创演俱佳的艺术高峰驻足。过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高峰”式的人物,                            

高玉琮: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的艺人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所谓的自觉是受生活的逼迫产生的,许多人要通过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竞争非常激烈。以天津为例,相声演员有一二百对,都非常优秀,那么每个人必须有代表性的东西,唯恐落后。侯宝林特别佩服天津的刘奎珍,他曾亲口说:“我为什么佩服他?因为他不断地更新。”刘奎珍写了一个段子叫 《吃包子》,过去没有版权约束,《吃包子》一火大家都使,刘奎珍马上不使了,稍微一变为《画扇面》了;《画扇面》别人又使,他一变,改《补袜子》了,速度就是这么快。这好比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谁起跑快,跑得快才能过上好日子,客观上使得从艺必须自觉地改革求新。张寿臣为什么成为一代相声宗师?根本原因是他知道创造一切的基础是文化素养,所以不断地加强学习。他把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订全,即使不演出、不挣钱也要去每周六举办的文人讲习所,了解时事,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他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艺术形式,对曲艺造成了冲击。冲击越大,一部分人越不努力,越不努力,情况越糟,于是造成了二十世纪末曲艺生存的窘境。竞争机制失灵了,钻研艺术一时间完全要靠艺人的自觉。因此,目前曲艺发展缺少“高峰式”人物其实是曲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借此,我呼吁尽快组织一支评论大军,进行文艺批评,有的放矢地促进行业生态恢复。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曲艺评论中“一味颂扬”的倾向很危险,会使得评论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记者:                            

高玉琮:以不同的鼓曲曲种来说,京韵、梅花较“雅”,西河、京东较“俗”,无论雅俗,好的作品应追求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俗”不是俗不可耐,“雅”也不是故弄玄虚、高不可攀。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能将“雅”和“俗”两方面要求结合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第二,作品要有它存在的意义,空泛的东西不受欢迎,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就如李润杰先生写的《立井架》《抗洪凯歌》等,都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艺术地进行创作,同样出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呼吁百姓心声的。曲艺是百姓的艺术,我们创作的服务对象是百姓。为什么传统相声能够流传下来而且传播广泛,因为它大量反映了市民生活,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所熟悉的人和事。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相声,一把扇子,一块手绢,最多加一块醒木……小世界反映的是人生大世界”。

——《当历史照进现实——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访谈》

材料二:

甲:你们刚过去,那边口令传过来了,走了走了,哗啦,又都摆上了,那叫一个快,也不知道都从哪钻出来的。有时候一天得来那么几回,时间长了,这也是个乐。太刺激了!比看美国大片都过瘾。你们要有两天不来,我们还寂寞。真想你们。

乙:犯什么瘾的都有。

甲: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天卖糖堆儿的那小子瞎咋呼,来了!大伙赶紧跑,跑了半截不动了。你说这一天是多大乐子。

乙: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甲:都怪我们这些人,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嘴上没把门的。城管不在局里上班了,马路两边,—头一个,嘿,还带把折叠椅子, 往那一坐,严防死守,我们只好转移阵地。

乙:一大堆社会上的难点,热点, 都归我们城管管,我们不管行吗?不管就是失职,就得下岗。

甲:那太好了,我们地摊队伍增加了新成员。

乙:就是我下岗了,不又得增加新成员。

甲: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黑!

乙: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我们是文明执法、亲情执法。

——王鸣禄 相声《城管与地摊儿》节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认为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比如结构和规律。
B.《电梯风波》至今被传为佳话,只是因为姜昆与梁左的默契合作。
C.张寿臣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D.高玉琮先生呼吁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玉琮先生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分析了曲艺创作“方法”的重要性。
B.高玉琮先生表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C.高玉琮先生在答记者问时,多用行话,通俗易懂,没有书面语。
D.城管执法要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城市,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高玉琮先生对曲艺工作者创作“方法”要求的一项是(     
A.《相声有新人》中作品《鬼畜报菜名》部分抄袭B站up主视频。
B.抗美援朝期间,侯宝林创作了《杜鲁门画像》《如此美国》等作品。
C.高英培适合天津话倒口,王鸣禄为他创作了相声作品《教训》。
D.清朝女作家,结合自身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了解,创作了评弹《玉蜻蜓》。
4.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括号内,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
5.材料二中《城管与地摊》在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中获奖,请简要分析其获奖原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军营

高洪波

大凡没当过兵的人,对军营总觉得神秘、威严,觉得连哨兵的枪上,挑着的都像是军事机密。

我的军营,开始便是以这一面貌迎我的。

它有个让人一听便觉得毛骨悚然的名称:大荒田。仅就字面理解就可以想见修建军营之前这一地点的荒凉。事实上,它也荒凉得可以了,四围山峦黝黑,树木极少,风刮起时,尘土飞扬,发出阵阵啸叫,令人心慌气短。

“新兵”是个很特殊的名词,当上新兵,首先意味着身份的改变,介入一种不习惯的、古板严格的纪律之中。新兵又代表着幼稚、胆怯,随便看哪一位衣不合体、帽难戴正而又衣帽簇新的新兵,老兵们都可能随意指点或嘲讽着。

新兵阶段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新兵班长。这位班长来自贵州玉屏县,携带一管箫笛入伍,闲时抚弄,虽非高手,却音韵悠悠。班长姓杨,后来才知道苗族大多为潘杨两姓。他对待我们这群小新兵,从不摆盛气凌人的老兵架子,每每让我们觉得受宠若惊。可杨班长的责任心又极强,时时用“紧急集合”来训练我们。

当时常常在酣梦中被一声长哨惊醒,于是黑暗之中胡乱穿好衣服,摸着黑按“三横压两竖”打背包,塞入一双鞋子,便拼命奔出房门。操场上,杨班长早已恭候了,宣布一下时间,指责一下最后一名出门者“演习”就告一段落。有时杨班长心血来潮,一晚上要训练我们两三次。这种训练的结果,是使我一听到哨声(哪怕是篮球场上裁判员的哨声)就腿肚子转筋,心律加快。为了取得好名次,我研究了被子的最快折叠法、背包绳的高速捆绑法,并在闲暇时反复演练。我的热情使一床新军被在很短时间内露出了棉絮,我却取得了“紧急集合”的第一名。

尽管现代许多国家的军人配备了睡袋(多让人嫉妒的发明!),可我一想起当年的紧急集合训练,还美滋滋的,觉得学得了本领。别的不说,在时间观念的珍惜、分秒必争这一点上,不乏可取之处。

在我的军营四周,有好些散落在山峦上、河岸旁、田野间的田庄,这些村庄大多被秀美的绿竹掩映着,显得幽远而神秘。后来我就在这些村庄里集训。

我以新兵连指导员的身份住在这个生产队的会计家中。冬日里每天训练完毕,便坐在火塘边聊天(当地称 “吹牛”)。从老人口中,知道军营附近的居民均非土著,而是在明代迁徙来的。老人对故乡记得甚明白,据说有老人以前还有过高贵身份,一时让我崇敬不已。

不过,我更感兴趣的却不是考古,而是老人讲述的大荒田的变迁。老人告诉我,我的军营和军营四周的山峦,曾有过森林和众多的野兽,全不似如今这般秃头秃脑的可怜相。那时河畔古木苍苍,猴群奔掠,金钱豹常在村口徘徊,风光、气候都美不胜收!吃山珍也如到菜园子里割一头菜花般方便。

“不远,就是‘饿饭’前几年的时候。”老人答道。

“饿饭”是当地农民们的一种特殊的时间称谓,我知道,这指的是1960—1962年。换言之,在我的军营修建伊始,这大荒田真的是一派莽莽老林,而前辈士兵们正是在这莽林中拓出一座军营来的!

森林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这座凄楚的、以“大荒田”三字为坐标位置的军营又是从哪一年起才名正言顺的呢?我的疑问其实很好解答:五八年的大炼钢铁,伐尽了林木。村民们为一担柴禾常常要跑几十公里山路到远处去砍伐。不到二十年时间,人类的手便粗暴地改变了自然景观,想来真有些不可思议!

训练新兵归来,我很快因身体不适被批准复员,大荒田的军营梦,也因复员而告终。但一想起军营内外绿色植物的匮乏,至今还觉得少了点什么。毕竟我曾把军营当过自己的家,而任谁也不愿自己的家破败衰落,让人望而生畏的。

算起来我告别大荒田军营的时间已经一晃八年,整整一个抗日战争的进度。军营的新兵们,也更换了八茬,当年一同入伍的伙伴,有的当了师长,有的当着团政委、后勤部长,再不是“紧急集合”时手忙脚乱的小新兵了。军营在他们的手中想必是焕然一新了。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愿再回到军营,重新听听那悠悠的箫声和尖利的哨声,爬一爬梦中的山峦……

(有删改)

文本二:

到十五岁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从无离开,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桥边与渡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

再过五年,我手中的一支笔,居然已能够尽我自由运用了,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分,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

——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6.下列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军营》这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大荒田当兵和带兵的一段难忘经历,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军人情怀”。
B.文章开头从“大荒田”毛骨悚然的名字入手,记述大荒田恶劣恐怖的自然环境,也渲染了新兵对老兵的敬畏之情。
C.作者回忆自己新兵第一年碰到了“紧急集合”训练的情况,虽然略显慌乱窘迫,但是也是一种难忘经历。
D.文章的最后一段,足可以让人看出作者内心对军旅生活的深情和怀念。
7.下面对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 )
A.散文对军营生活的回忆,体现了作者灵性写作的特点,不事雕饰,追求自然天成。
B.文中对那位喜爱吹箫的杨班长作者刻画细致入微,表现了对这位老班长的深刻怀念。
C.散文的对话充满了地方特色,这是作者对地域文化的认同,也表达了对生活过的地方的深情。
D.作者创作的军旅生活偶有时代带来的忧郁和感伤,但更多的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向上的。
8.作为一篇军旅散文,虽没有战争年代的紧张悲壮,但也并没有全然消解军旅情怀和军人意识,请在文中举出两例简单分析。
9.“对作家来说,青春经历和体验是冥冥中的力量,常常规范和制约着作家艺术创作题材、风格甚至主题。”(《高洪波军旅散文阅读漫笔》)请以沈从文和高洪波为例分析他们作品的共同点。
2021-05-2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5月高考押题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伺,字仲文,安陆人。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

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与同辈郴宝、布兴合众讨之,不克,乃与钦奔武昌。后更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伺部曲等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唱义讨逆,逆顺有嫌,求别立县。因此遂割安陆东界为滠阳县而贯焉。

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领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弢,有殊功,语在侃传。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皆杀之。贼挽船上岸,于水边作阵。伺逐水上下以邀之,箭中其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追击之,皆弃船投水,死者太半。贼夜还长沙,伺追蒲圻,不及而反。加威远将军,赤幢曲盖。

建兴中,陈声率诸无赖二千余家断江抄掠,侃遣伺为督护讨声。声众虽少,伺容之不击,求遣弟诣侃降,伺外许之。及声去,伺乃遣劲勇要声弟斩之,潜军袭声。声正旦并出祭祀饮食,伺军入其门方觉。声将阎晋、郑进皆死战,伺军人多伤,乃还营。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阎晋,声妇弟也,乃斩声首出降。又以平蜀贼袭高之功,加伺广威将军,领竟陵内史。

《晋书列传五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
B.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
C.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
D.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B.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C.夷,本指东方之人,我国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所以有东夷的说法。
D.正旦,在戏剧行当里指戏曲角色青衣,文中指正在早晨的时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伺威武勇猛,不善言谈。朱伺不知诗书,担任郡中将督,见乡里士大夫名宦,只是作揖报个姓名而已。
B.朱伺善于水战,能造战船。陈敏作乱时,朱伺接受当时镇守江夏的陶侃的命令制造大战船,据守江口,击败了陈敏的先锋部队。
C.朱伺果敢杀敌,战功赫赫。朱伺率部下消灭了张昌,平定了陈敏、陈恢两兄弟的叛乱,因此被封为亭侯,兼任骑督。
D.朱伺忍耐力强,沉着冷静。太守杨珉问朱伺常常取胜的原因,朱伺总结为要比敌人更能忍耐沉住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伺部曲等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唱义讨逆,逆顺有嫌。
(2)伺逐水上下以邀之,箭中其胫,气色不变。
14.朱伺擅长用兵,请以消灭陈声为例说明其用兵巧在何处。
2021-05-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5月高考押题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叙事不仅工在形象,而且注重象外之意,一“荒”字,有咏怀古迹之意。
B.颔联抒情,与唐代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截然相反。
C.颈联写诗人头巾从头上滑下一半,更觉霜发之多,也更深切地感觉到时节相催。
D.陈师道作诗多学杜甫,这首也是学杜甫有得之作,全诗沉郁顿挫、内涵深蕴。
16.本诗和杜甫的《登高》皆用到了“落木”“江”这两个意象,请结合本诗尾联和《登高》颔联分析二者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