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重庆 高三 开学考试 2021-09-09 17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中外不少公园管理者为了“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之下,使现代公园治理呈现出令人唏嘘的状态。

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从失去大山综合资源构造体系保护下的狼不再具有生猛威力而徒剩哀号的经历中获得深切的启示,写下随笔《像山一样思考》。他以优美的文笔、深邃的人文关怀描写了人类的种种短视行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导致内在生存危机。文章使用“共情”“感同身受”等手法说明了人与自然间的亲近关系;我们要像山一样去聆听万物的声音和诉求,人类不是主宰自然的主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伤害自然生态就会使回荡在山谷中的狼的哀号更加凄厉悲惨,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灵无处妥善安置。

利奥波德基于深切的理性思维,清晰地看到世界本身是一个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有机体,确立了生态文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对应理念。在《沙乡年鉴》中,他指出:“任何个体都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本能为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而竞争,但个体的伦理观同时促使其与其他个体沟通合作。……大地伦理就是一个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或者共同土地在内的大社区系统。”在他看来,“大地”是能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稳定和美丽的生物群落。人类是大地万物中一个元素,与大地万物紧密相连,人类不能与大地相分离的,大地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类。

大地伦理的目标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大地”,不仅仅关涉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关怀”问题。“要从伦理上、审美上正确以及经济上便利的角度审视每一个问题。”最终要建立一种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

据此,现代公园治理就应该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这正如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所说的:“环境包含参与者在内,参与者是与环境相融合的一部分,并且环境由于积极的人的出现而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人在环境中的出现,把问题的讨论仅仅局限于规划、设计和建造是不够的。因为整个感知和意义的领域将会被忽略,包括审美体验这样关键性的领域。”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日益增长是好事,但必须看到,很多所谓的关注是站在“人”这个以自我为主体、为主宰的功利目的之上的,忽略了环境层面的审美,即缺失了环境伦理意识与环境道德,对于其所具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内涵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尊重。

现代公园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诗意的生态环境”的美好向往与现代公园发展“生态内涵”和“人文关照”的缺位之间的矛盾。利奥波德的《像山一样思考》,拓展了现代公因的治理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为现代公园治理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方案。现代公园作为人的生态环境系统之一,与自然环境之间时刻发生着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的途径表现在各生态元素的协同性与共生性。对于现代公园治理者、自然资源保护者和生态学家而言,“像山一样思考”应该成为现代公园治理的根本出发点,乃至终极目标。

(摘编自李玲《“像山一样思考”的生态文明关注》2021年)

材料二:

塞罕坝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上北京直线距离仅200公里。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唯一的“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同时也是清代皇家“木兰秋狩”的举办地。

但是,从公园生态资源看,塞罕坝森林公园虽然森林景观十分优美,但是与沙漠仅有一河之隔,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十几毫米,生态系统脆弱;而且因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物种相对单一,森林、森林-草原景观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从公园旅游资源看,由于淡旺季突出,造成一年的经济收入集中在几个月,因而不能激发开发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服务设施的改造,造成整体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具体表现为: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礼仪、仪表等方面需要培训提高;购物环境需要改善,诚信公平意识需要提高;服务的基础设施差,舒适度不够;整体环境卫生需进一步整洁美化。同时,塞罕坝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但是,到目前为止,塞罕坝还没有冬季旅游项目,丰富的雪资源没有开发利用。从交通设施看,目前从北京驾车到塞罕坝至少需要6小时车程,坐火车也需要一天。

为了更好建设和发展塞罕坝森林公园,公园应该考虑到塞罕坝地区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天然重合性,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更多的以观光为主的景观,以便促进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让游客享受更好的服务,需要将塞罕坝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可以将宾馆改造成具备大型宾馆、特色民宿等不同特色的住宿形式,对服务人员加强培训上岗,让景区内的一些设施具有特色的统一风格,改善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我们还可以依据塞罕坝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塞罕坝地区的秋冬旅游。秋季以开发塞罕坝的秋景为主,可以吸引摄影爱好者;冬季以开发观雪、滑雪项目为主,以此延长塞罕坝的旅游季节。

(摘编自敖楠程涛《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2018年)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奥波德的著作《像山一样思考》,灵感源于真实的自然,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警示人类:须怀有生态忧患。
B.大地伦理要求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须从伦理、审美、经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经济维度非首要纬度。
C.当在自然中提升地位的本能得到满足后,人类会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态环境,不过这种向往不少仍出于功利目的。
D.塞罕坝森林公园虽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尽如人意,这与物种相对单一、旅游项目开发不充分、存在宰客现象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现代公园治理不善的原因之一是,公园管理者想方设法与商业组织勾结,以谋取利益为目的,背弃了公园设立的根本宗旨。
B.将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引入并落实到现代公园治理中,就一定能解决现代公园发展的主要矛盾,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向往。
C.塞罕坝森林公园森林茂盛,景观十分优美,地理位置特殊,它既是北京市民便捷的休闲游乐场所,也是北京市的重要环境屏障。
D.整合现有各种资源,延长旅游季节,提升游客舒适感,这些建议有助于塞罕坝森林公园提升客流量,也契合了利奥波德的理念。
3.下列对材料一的论证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美国环境美学家柏特林的话,旨在证明现代公园应当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B.文章的语言既准确严谨、逻辑性强,又不乏形象之处,毫不晦涩,有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有力地证明观点,如举出“很多所谓关注”事例的举例论证法以及引用利奥波德话语的引证法。
D.文章两次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含义表面上相似,实则形成递进关系,深化了作者的观点。
4.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中的对策的优劣。
5.为了更好地促进塞罕坝森林公园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提出三条新的建议。
2021-09-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路向阳

多惟惟

李向阳疾行在山路上。山路陡且窄,爬到山腰,已是满头大汗。往前穿过一片树林,便到了山的北侧。李向阳每每就在这里歇脚,俯瞰卧于山坳的幸福村。流云青山,石墙黛瓦,一条小河曲曲弯弯,穿村而过,一幅自然天成的静美山水画。

李向阳的单位在北大街“老司法局”,位于城里的草桥埠。司法局的前身是一家专为劳苦大众打官司的事务所,创办于民国初年。解放后,人民政府成立,老司法人念旧,仍在此地办公。

李向阳这天起个大早进城,是专程回来请周局的墨宝的。

李向阳在幸福村挂职四年有余,每次抽空回单位,都会见到新面孔。到了单位,正要进大楼,一个年轻人以为他是来打官司的农民,就对他说,你走错了,要找法律援助,去门口的林德大厦六楼。

李向阳摆了摆手说,我哪儿也不去,就回来看看。

正说话的时候,恰好周局来了。周局说,文德才,这是法治调研科的李副科长,在幸福村当挂职书记呢。你拦着他干什么?

文德才一脸尴尬,忙说,对不起,对不起。

一见周局,李向阳就乐了,说,周局,幸福村的法治教育基地就等您的书法题字呢!

这个好说。我现在就给你写。周局爽快,让文德才去准备笔墨纸砚。

周局走进办公室,一边脱外套,一边说,老李,你那个村,都成模范村了,工作做得好啊。这回,幸福村名其实了。

说话间,笔墨纸砚已在桌上候着,周局略一凝神,提笔写下“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几个字。

李向阳喜笑颜开:好书法!

任务完成,回村的路上,李向阳脚下像生了风,步履轻快。

幸福村以前不幸福,至少四五年前不幸福。早前,到县里打官司,静坐上访,幸福村的人最多,就是李向阳负责接待他们。后来他到幸福村蹲点挂职,那是自来熟。

熟归熟,一旦工作,那就不能光讲这些。村里民风彪悍,山林田畴,纠纷不断,今天争水,明天为一棵树的归属,后天为一只鸡吃了谷,没完没了。

说到这儿,李向阳第一回冒汗,不是因为爬山路,而是面对一帮老爷们和三姑六婆。

第一次村委开会,阳光正好,李向阳兴致勃勃当街发表“施政演说”。有人却说,白天要做事,你说再多也没用。要议事,只有晚上有时间

一群人跟着起哄,李向阳没辙,头上直冒汗。后来凡是村里有事,都在晚上开会。

这个两千来人的自然村,“怎么管”仨字在李向阳的脑袋里反复打转转。了解情况,倾听民声,李向阳一拍脑门儿,定了个调——“抓经济,也要抓普法”,循法守正,多方致富。

调子刚定好,李向阳就遇到了第一个急需解决的纠纷—村东的上下两眼塘,上一眼塘的鱼顺水流到了下一眼塘,鱼归谁,谁也不让。

上一眼塘是鱼老四家的,下一眼塘是张苟家的。李向阳把两家喊到村委会调解。锣对锣,鼓对鼓,各执一词,那架势,随时要火拼。

李向阳想了想,说,跑到张苟家水塘的这些鱼我都买了。鱼钱呢,我给上一眼塘的鱼老四家。至于张苟,你的养鱼技术差了点儿,就由鱼老四负责教你。一会儿你俩去把鱼都捞出来,今晚请朱大嫂掌厨,你们两家都来,大家和和气气吃顿饭。

鱼老四拿着鱼钱,高兴;张苟想养好鱼,有了师傅教,也高兴。

鱼老四本不想教张苟养鱼,因为张苟偷过自家的鱼,弄得鱼老四很恼火,可既然蹲点的李书记要自己教他,那就教吧。

新问题又来了,大家都养鱼,卖给谁?

鱼老四忍不住就问了,以后鱼多了,销路怎么办?

李向阳拿起手中的小法槌一敲,说,今后不管你们养多少鱼,我全收了!我联系了城里的酒楼饭庄,咱们的鱼专供他们。

皆大欢喜。

养殖、稻谷、特产,李向阳四处奔走,请农林水产水果专家来培训,唯一没有请来专家培训的项目,是伐木。

树如果全部伐了,幸福村的幸福就不长久了。

幸福村法治教育基地落成揭牌那天,周局来了。

李向阳陪着周局走遍幸福村的角角落落。周局说,回去我就跟县委书记建议,到你们幸福村开新农村现场会。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反悔。

当然。

辽远的高天流云下,清凌凌的河水,一路向阳,奔向远方。

(选自《小小说》2021年第5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箱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自然天成的静美山水画,描绘出了幸福村村民美好的生活环境,烘托了李向阳进城时的愉悦心情。
B.李向阳回到单位时被新同事误认为是来打官司的农民,这一情节隐晦地批评了基层单位的某些工作人员依然存在以貌取人的陋习。
C.李向阳在幸福村推进普法工作,表明在主抓经济、力争致富的同时,普及法制教育对民风彪悍、纠纷不断的幸福村村民也特别重要。
D.小说通过叙述李向阳在幸福村挂职期间开展的种种工作,刻画出了一位工作目标清晰、工作方法灵活、一心为农的基层干部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李向阳回城请墨宝为故事切入点,辅以倒叙手法,叙述了幸福村由以前的不幸福到如今越来越幸福的变化过程,使行文富于变化。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运用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显得客观;并且多用每小精悍的段落,使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加快了叙事节奏。
C.小说在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李向阳挂职前后容貌变化的对比、幸福村民风由彪悍到淳朴的对比,都是很好的例证。
D.小说对人物的称谓颇为用心,主人公李向阳的名字寄寓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鱼老四的称谓则充满了生活气息,很接地气。
8.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9.小小说的创作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1-09-0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贞祐中,陈和尚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以《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始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赦,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岁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救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徽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走钧州,城破,陈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诣行帐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噗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选自《金史·完颜陈和尚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B.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C.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D.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
B.《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
C.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
D.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陈和尚多遇贵人,逢凶化吉。被北兵俘虏时,得遇大帅喜爱,让他随身听命;因故入狱后,皇上又赦免了他。
B.完颜陈和尚能武好文,才华出众。他所任官职均为武职,但喜好史学、文学,一直被视为优秀人才,得王渥授业。
C.完颜陈和尚心系家国,正道直行。他羁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设法逃回祖国;帮助兄长处理军中事务时,依理依律。
D.完颜陈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钧州城破时,主动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坚决不肯投降,感动了敌方大将。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
(2)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
14.陈和尚统御忠孝军有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1-09-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白莲

张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用汉武帝金盘承露之典,联想白莲开在仙人承露盘中,犹自水滴娟娟,表现白莲的清雅脱俗美不胜收。
B.词人回忆静夜游湖,乘一叶扁舟,寻见白莲芳踪,波光潋滟,荷香悠远,词人为读者描摹了一副人间至美的画卷。
C.词中“浑不见、花开处”写出了皎洁的月色与洁白的莲花浑然一体之景,不着痕迹地点出白莲之“白”,可谓绝妙。
D.上下阕都用到了拟人手法,但上阕重在刻画白莲的精神气质,下阕侧重描绘白莲的体态风姿。一静一动,动静皆宜。
16.请分析下阕中词人对白莲的情感变化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