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4-13 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素以不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行联想的。

--摘编自杨义《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

材料二:

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来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摘编自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年-月-日”的时间表达方式,体现了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根源于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B.中国人时间观念的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也由此看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优于西方人的时间观念。
C.在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时反映天道,人们通过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
D.中国人表达时间常用模糊表达方式,与中国人对时间感知的主观性有关,体现在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示。
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
B.材料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
C.材料二以农历指导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的例子,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时间神秘感。
D.两则材料均采用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证明了中西方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性。
3.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     
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4-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梦应声而碎

【印度】阿米尔·萨利姆 / 闻春国 译

①这是一条无穷无尽的路。我不知道它会将我引向何处,我只是沿着它一直奔跑。我奔跑,不是因为想要这样,而是我不得不跑。这是一条漫长的路,现在的我已经跑得筋疲力尽,可我还得拼命地奔跑。

②这里是纽约,一座高楼林立、妄自尊大、繁杂喧闹、傲慢无礼的城市。几天前,我作为一个非法移民来到这里。我带着我的梦想走进了另一个梦——纽约:这是我曾经的梦想。

③到了这里,我无处安身。环顾四周,我茫然一片:这里的一切与我格格不入。然而,当我抬头仰望天空,这一念头又很快消失。噢,云彩!是的,那天上的云彩和我离开家乡时并没有什么两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同一片云天。对于它们,我并不陌生,它们是我的云彩。

④想到这,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有云彩的地方,就是我的世界。我开始在街头闲逛,在“大苹果城”没有人管理的街道上到处流浪。在这里,我能看到这座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都会的另一面:到处都是难以自拔的吸毒者,还有那些非官方宣称的无足轻重的老人——他们如今无人问津……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死神。

⑤我不想看到我的梦想就是这一番光景,离开此地,来到了繁华闹市。这便是我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毕竟,在国际刑警眼里,我只是一个非法移民。

⑥在某一瞬间,我想我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来这里,这样他们才会让我在这里待下去。我要告诉他们,我想挣很多很多的钱,然后我就回到我的祖国。我要回到那个金钱万能的社会。在那里,只要你拥有金钱,你就会拥有一切。如果我有了钱,我也会拥有一切的。

⑦当然,他们才不管你这些呢!他们凭什么让我夺走他们的财富呢!这里是他们的国度。

⑧我在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感觉有人在盯着我。在我看他时,他把目光转向别的地方。噢,国际刑警!我溜进人群,消失在他的视野里。这是我犯下的第二个错误:我让他们怀疑我。我有点害怕,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⑨在随后两天,我东躲西藏。紧接着,我又犯了最致命的错误。我碰到了一个同胞,他告诉我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身无分文的我爽快答应,但随后又婉转地回绝了——他要我一起贩毒。我可不能这么做!我只想通过合法的方式去挣钱。我拒绝了他,他转眼消失。我转过身来,发现一直跟踪我的那位国际刑警站在大街的一角盯着我。我还没来得及迈出第一步,他就闪到墙后不见了。

⑩ 我呆呆地站在那儿——这下可不妙了!他们肯定以为我已经参与了毒品交易……可他们不了解实情……我这一辈子总是遭人误解……我必须告诉他们:我不是他们想象的那种人。

⑪“嗨,你!出来跟我谈谈。该死的,我就站在这儿……你想知道我是谁吗?好吧,你过来,我会告诉你我是谁……即便你没有梦想,你又何必要夺走别人的梦想呢?告诉我,我就站在这里,你这个卑鄙小人……”

⑫然而,没有人在听。

⑬夜幕降临,可纽约是一个不夜城。这里万家灯火,宛如成千上万只萤火虫落在上面,河水也被映照得五彩缤纷。天空中浓云密布,随时都可能下雨。那一片片云彩仍是那么美丽、安详,那么令人遐想。我的梦想、我的云彩和我相聚在一起。生活看来是完美的,可平静的背后往往暗藏着危险。

⑭在我的左边,在大桥的一个角落,有一个人正在粉碎我的梦想。还是那位国际刑警,只是他不再是独自一人。他知道,光凭他一人无法赶走我的梦想。他们朝我走来,但这时我不愿意跟他们谈了。他们想把我遣送回国。我不想两手空空地回去,我想出人头地。

⑮所以,我还得拼命地奔跑。我跑到了桥的另一角,他们在后面追逐我。我头也没回,一个劲地往前跑。我在不停地跑,他们在不停地追。我在大街小巷里穿行,试图甩掉他们,可他们快步如飞。天上开始下起雨来。在雨中奔跑,我可是不在话下。从前,我曾在雨中奔跑过,那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只是那时候我是为了赢得她的爱,这一次我却是为了逃命。

⑯如果我不跑,对其他任何人应该都没有影响——也许,这就是我不想再跑下去的原因,我只是在为自己而跑。那么好吧,我就停下来,跟他们正式谈谈。我放慢脚步,他们拐进大街。我正要停下脚步,就听见一声枪响。他们射中了我的腿。我转身想要站起来,他们又开了一枪。这一次射入了胸膛,差一点击中我的心脏。我又一次倒下。

⑰纽约暗了下来。我看不到黑夜里的云彩,可我知道它们在天上看着我。它们似乎在为我的痛苦而流泪。我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今,除了痛苦,我一无所有。我就要离开这里的云彩,离开我所有的梦想。我想在永远闭上眼睛之前,低头看看我的心,那里有我的梦想;我再抬头看看天空,那里有我的云彩;然后,我又环顾四周……那是你们的世界。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最后描述“我觉得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如今,除了痛苦,我一无所有”,可见这样痛苦的生命,毫无价值,无足可观。
B.小说以“我”在“无穷无尽的路”上“奔跑”作为开篇,其“奔跑”既有为逃避国际刑警追捕的现实含义,也有为生计而疲于奔命的象征意味。
C.纽约是一座高楼林立、妄自尊大、繁杂喧闹、傲慢无礼的城市,当“我”发现“这里的一切与我格格不入”,“我”感到绝望。
D.“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而且所犯之错一个比一个严重,这些正是导致“我”最终不幸的根本原因。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反复出现“云彩”和“梦想”,虚实相间,“我”的梦承载于天上的云,天上的云象征着我的梦。
B.小说对“我”的塑造,较多地采用了心理独白的方式,更凸显出主人公投诉无门、孤独无依的窘迫境况。
C.小说中的“我”最终选择停下来并非偶然,在前文已有伏笔做了铺垫,使在矛盾中挣扎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D.在传统的线性的叙事结构中,情节一般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依靠一条主线层层推进,本篇小说按照这样的叙事结构顺叙展开。
7.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悲剧人物:作为一个非法移民,没有身份,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有保障。请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我”的悲剧性还主要体现在其它哪些方面?
2022-04-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超乘者三百

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杞子及其属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皇武子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晋襄公墨衰绖,梁弘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请三帅于公,晋襄公许之,舍秦囚。先轸怒而去,不顾而唾。晋襄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节选自《左传》)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蹇叔之子师(参加) 吾点也(赞同)
B.自郑使告于秦(派人)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派遣)
C.若潜以来(发兵)     必退(军队)
D.梁弘戎(抵御)        于家邦(治理)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B.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C.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D.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三百乘”:即三百辆战车。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春秋后期,指高度发达的诸侯国。
B.骖,本意是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骖,基本意思指四马中左边的马。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衅鼓,上古时的一种祭礼。上古凡重要器物(如鼓等)制成后,一定要杀牛、羊、猪等,把它们的血涂在新器物上表示祭,称作衅。“衅鼓”也是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
D.衰绖,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达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2022-04-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文言小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2. 下列各选项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莫春者,春服既成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技盖至此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刑于寡妻                                振之以威怒
2022-04-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3. 下列各选项中不全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而听细说
B.于反覆不宜卤莽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C.行李之往来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D.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黎民不饥不寒
2022-04-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名校
14.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今道所以                  具:详细地
B.思国之                      安:怎么
C.庖丁文惠君解牛            为:替、给
D.吾何一牛                      爱:吝惜、舍不得
2022-04-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名校
15.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臣未之闻也
B.虽董之以严刑
C.终必不蒙见察
D.如土委地
2022-04-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