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3-03-04 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
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
2017-05-16更新 | 1066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连云港、宿迁苏北三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 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C.唐代大邑白瓷、邢窑青瓷等釉色光亮,各具风格
D.唐宋以来,中国海上对外贸易之路被称为“瓷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列图片所示“筒车”和“水排”的出现, 从其使用功能的共性来看,能够说明
   
            筒车                                 水排复原模型
A.灌溉技术的发展B.生产方式的变革
C.耕作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商王武丁妻子的妇好墓,曾出土200多件青铜礼器、5件大铜铎、16件小青铜铃、44件青铜器具、4件青铜镜、1件青铜勺、130多件青铜兵器、4个青铜虎、20余件其他青铜器。这些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代青铜器
A.生产地点广泛B.品种种类单一C.铸造水平较高D.日常应用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载,贵族格伯以“三十田”换取了某人的良马四匹,官吏建立了文书档案并规定了界限;裘卫承担了治理河流的工程,贵族厉答应以“五田”作为偿付,后产生纠纷,官员前往裁决并勘定田地。这些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
A.土地兼并现象突出B.“田里不鬻”的格局已被打破
C.宗法制度开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采取鼓励政策
2021-05-23更新 | 55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小农经济形态的长期存续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2021-05-23更新 | 11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西汉时期多数农妇需终日忙于田地耕作,穿衣等日用品依赖于市场。至东汉时,各地农妇专心从事于纺织才成为可能。以上变化最能说明
A.自然经济兴起于东汉时代B.生产力发展推动家庭内部分工
C.妇女社会地位呈下降趋势D.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土地的减少
2020-09-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21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田庄经济自给自足D.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