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新疆 七年级 期末 2023-09-07 204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正在热映的电影《万里归途》告诉我们,中国外交人员如何为海外同胞打通回家的路。

我看到他在战火中奔跑,不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看见他在角落很然,因为恍忽、犹豫,他(  ),甚至哭。但他一次次开笑脸,站起来继续奔跑。张译说,自己演绎宗大伟的过程就是追赶他的过程,跑到这位最美逆行者的正面。我看到了一颗纯粹的心。

最重要的是,‘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外交官在别国的土地上,没有武装的权利,虽远必救、再难必援,靠的是祖国的实力。

有时是废虚,有时是不毛之地,极致的处境,也是对演员功力和功夫的考验。

虽然外交官也是普通人,但请相信,在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方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所有中国同胞平安地回家。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下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然(chàng)B.哭(qì)
C.开(dìng)D.热(chén)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恍忽B.纯粹C.废虚D.奥密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心俱疲B.各得其所
C.见异思迁D.神采奕奕
2023-09-03更新 | 37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选目《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是史铁生。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无尽的爱、深切的怀念以及对母亲不理解的懊悔之情,读之令人感动。
C.《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作品。
D.古代对各个年龄有不同的称谓,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许多称谓沿用至今。
2023-09-03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3.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论语>十二章》中表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句子是 __________
(6)《诫子书》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__________
2023-09-03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较易(0.85)
4.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作为世界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①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发展为自己的意思,有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②汉字手写不应该,但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请你根据材料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这则材料画线部分有两处错误,请任选一处并加以改正:
我选第    处,改为:   
2023-09-03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如果请你帮助鲁迅先生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你选出。(     
A.藤野先生B.阿长C.范爱农D.衍太太
2022-02-18更新 | 100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忠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里的《五猖会》一文,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千字文》,让我无比沮丧,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B.《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一文,鲁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路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万不得已,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
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虽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智激美猴王”中却表现出了忠勇善良又不失机智聪明的一面。
2020-01-15更新 | 555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较易(0.85)
7. 阅读从《西游记》中节选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提着拳头,满出些血来,擦红了脸,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进出,闸闸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真个是谶天炽地。

以上这段文字中的妖精名叫 _____,他口中喷出的火焰叫“_____”,在这场争斗中,他经过观世音菩萨的教化_____”。
2023-09-0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8.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曹操大破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而写的,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十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用写实的笔法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乐府诗本是合乐的可以歌唱。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就是为了合乐而加的套语,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023-09-03更新 | 441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八、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9.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甚远       缀:紧跟
B.一狼仍       从:跟从
C.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
D.一狼其中       洞:洞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狼虽然凶狠狡猾,可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023-09-03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纪昀《狼子野心》)

【注】①畜(xù):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
(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B.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C.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D.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3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九、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凤儿吹动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①②段拟写恰当的标题。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
(3)文章第③段写了济南冬天水的哪些特点?
(4)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23-09-0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1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收麦的故事

杨辉素

①芒种忙,麦上场。

②芒种时节,是小麦收割时节。农村有句谚语:收麦有五忙,割、拉、碾、晒、藏。在所有农作物收割中,主要因为时间的紧迫。麦熟一晌,虎口夺粮”“收麦如救火,家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上阵抢收麦子。

③记得我七八岁时,早晨天不亮,父亲就把我和哥哥喊起来。母亲备好了水壶、干粮和咸菜。父亲的手里,拿着两把磨得锃亮的镰刀。父亲大步流星走在前面,我们一路小跑跟在后面。

④那时候割麦要靠人工。父亲和母亲弯腰割麦,哥哥和我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捆扎成捆。我们从天蒙蒙亮干到日上三竿,直累得汗流浃背,干粮就着咸菜和凉开水。吃完来不及休息,又接着干。我和哥哥很快就像晒蔫的草,如果偷懒,这一年咱们就别想吃白面馒头了。

⑤我家有五亩多地,父母两人两把镰刀,起早贪黑地割了三四天才把麦子割完。之后又是捆麦个。麦子拉到打麦场后,铺散在麦场上。一次不能铺太厚,先铺一层,人牵着牲畜在打麦场上转圈,直到把麦粒脱下来。再挑去麦秸,再轧再扫。一次又一次重复,直到把所有麦粒都轧下来。轧下来的麦粒和麦糠堆成一座小山。再用木锨扬场,用木锨把裹着麦糠的麦粒使劲往空中抛,借助风力把麦糠吹掉

⑥这样的劳动大约要持续半月到二十天时间。那还得是赶,上无雨的好天气,如果连日阴雨,麦穗上就会长出芽来,眼看着到手的丰收就泡了汤。

⑦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村出现了小麦收割机。收割机过处,小麦朝一边倒。省去了人力割麦,把捆好的麦个拉到打麦场上。这时候已经可以几家合伙买一台拖拉机了,用拖拉机装运麦个,不用牲畜来一点点轧了。

⑧我们小孩负责往脱粒机前传送麦个,机器旁的大人负责脱粒。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金灿灿的麦粒从机器一旁喷出来,需要几家人联合劳作,打了一家的再打另一家的。

⑨又过了十来年,我们村里开始有了联合收割机。一台巨大的机器,前面是一个红色的圆滚子,把麦梢儿出来。联合收割机从地这头开到地那头,大人们都在地头等着呢,哗啦啦的麦粒就往蛇皮袋里流。装了一袋又一袋。大人装袋子,小孩用布条扎紧袋子口。

⑩五亩多地,联合收割机连割带收,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再用拖拉机拉回家入仓,一个村子往往只有一两台,大家要排队拿号。

⑪如今,我们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建起了农业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只要一台机器,数百亩小麦一两个小时就能收粮入仓。农业合作社化零为整。节省了农业的成本投入。现在的农民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他们成了新型农民

又到芒种时节,我仿佛又闻到了家乡的麦香

(选自《人民日报文艺》2022年6月15日)

(1)本文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收麦的哪些故事,请按提示概括。
我七八岁时,人工割麦→__________→如今,农业机械化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2023-09-03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十、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步入初中的你,会遇到很多人,也公经历很多事,百感交集,但不管怎样,才会走向成长。

请以“那件事,让我很 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之后作文;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023-09-03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基础知识综合
2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文言文阅读
2
现代文阅读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2,3,4,5,6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0.85字音  字形  成语和熟语  汉字临摹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宣传标语
二、选择题
20.8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50.65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60.65吴承恩(1507-1582)  鲁迅(1881-1936)  《朝花夕拾》  《西游记》
80.65诗歌鉴赏  内容理解  情感主旨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70.85《西游记》  内容概括,主旨把握
五、文言文阅读
90.85小说类课内阅读
100.65小说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10.65散文
120.65散文
七、作文
13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