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模拟预测 2023-07-30 19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王朝不断改良粮食加工及储存技术,营建多种类型的储粮设施,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粮食储备作为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变革的调节器,可以用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灾年的有效供给,同时将粮食储备以赈贷的形式发放,成为农民从事农业再生产的储备周转资源。首先,中央层级粮仓是仓廪系统的核心,存贮于官仓的粮食主要用于政权机构及军队的消费。集中存贮体现出国家对粮食进行统一调控、严格管理的需求,也是昭示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存贮于民间仓廪的粮食主要用于抵御灾害,保证首姓的口粮供应,分散存放体现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方式。再次,以常平仓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粮食储备调节及相关思想,逐渐演化为国家统治的核心观念之一,为后世提供了积储备荒、调节粮食余亏的典范。可以说,中国古代仓廪制度经过长期的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之一,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维系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权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功不可没。

汉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两个强盛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农耕文明(仓廪制度)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储粮制度和技术也表现出不少共同的特征。

汉唐时期都将粮食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以国有官营的方式统一管理粮食调运、中转、分配。汉唐用以储备粮谷的官方和民间仓廪种类繁多,形成了仓、廪、庾、困、窖等十余种仓储类型。各类型储粮设施遍布全国各地,对维系政权稳定、救荒赈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汉中期后,京城人口不断增长,边境连年征战,各方对粮食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据《汉书·食货志》载: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仓廪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粮食储存及保障品质安全,仓廪管理重点则需解决粮食在受纳、余粜等方面的运作,从而进一步优化粮食资源在社会中的配置,并形成管理有效的运行体系。

在继承先秦以来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通过融合吸收外来建筑技艺,汉唐时期中国传统木构营造技艺日趋成熟与完善,并运用于粮仓建筑。汉代官仓中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的做法,虽然唐代至今未有涉及地面房式仓的考古成果发现,但从宋刻唐太极宫图残石中对太仓的刻画描绘与留存至今的与唐代基本同期的日本正仓院中正仓的仓储形式,或能间接显示出唐代应也采用地面房式仓的储粮做法。

汉唐时期的储粮形式中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地上与地下交织并存的演进历程。汉唐以来形成了以常平仓、正仓、太仓、军仓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贮和以义仓、社仓为代表的民间分散存放现象。皇家仓廪因其重要性与规模性,承担了更为广泛的赈济职责;而民间系统则有效弥补了在官方难以维系时的不足,显示出对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属性。

汉唐时期曾出现的由民间乡社所设的仓廪类型以义仓、社仓为代表。这些粮仓中有些具有半官方性质,有些则是以民间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乡间邻里互助储粮模式,带有"赈贷"性质。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间储粮系统承担了为国分忧、纾解民困的粮食应急保障、储备赈济职能,弥补了官方储粮系统之不足,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维系了古代民间乡社稳定与百姓生活安康。

(摘编自韩国河、王祖远《汉唐时期储粮制度和方式之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效的粮食仓储制度与储存方式,可以稳定市场价格、有效应对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不足。
B.中国古代仓廪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发展,逐渐演化成国家治理的核心观念和制度安排之一。
C.粮食在汉唐被作为战略物资,多种仓储方式和国有官营的管理保证了粮食受纳、籴粜等方面的运作。
D.处于仓廪制度发展关键时期的汉唐,形成了十余种仓储类型,这些仓廪用以储备粮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解说中国古代储粮制度的形成和意义,然后讨论了汉唐时期储粮方面的共同之处。
B.在讨论中国古代储粮制度时,文章从三个层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粮仓的重要作用。
C.文章引用《汉书·食货志》,目的是论证仓膜体系营建的核心在于解决国家粮食储存问题。
D.文章列举了汉唐以来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粮仓,论证了汉唐时期储粮形式的多样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粮食集中存贮在官仓是昭示国力的重要方面,保证了政权机构、军队消费和百姓口粮的充足供应。
B.虽然考古还没有发现唐代地面房式仓,但从多种旁证能证明汉唐时都广泛采用了地面房式仓来贮粮。
C.义仓、社仓由民间设置,都具有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能有效地弥补官方储粮系统的不足。
D.汉唐时通过建立有效的国家与民间粮食储备将国家收储、粮食赈贷、民间储存、乡邻互助等结合起来。
2023-07-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平时吃的粮食、蔬果和肉类,都含有少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是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作为肉制品的护色剂,它可以改善肉的色泽和风味,还可以起到防腐作用,防止肉毒杆菌的产生,并延长保质期。

通常情况下,人体一次性摄入0.3克以上的亚硝酸盐才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5克/千克。以亚硝酸钠计,残留量≤30毫克/千克,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远小于中毒量和致死量。人体本身有完善的代谢系统,通过食物摄入的亚硝酸盐可以通过肝脏代谢并随尿排出。

很多研究显示,亚硝酸盐对人体也有保护作用,它可以很好地抑制口腔内有害细菌的生长。亚硝酸盐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释放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既可以保护肠道黏膜,又可以杀灭许多胃肠道有害菌。此外,亚硝酸盐可以保护皮肤,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繁殖。此外,亚硝酸盐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在降低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婧《日常饮食中的亚硝酸盐安全吗》)

材料二:

腌制的泡菜中已经形成的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特别是ph值在4以下时会不断分解。酸度越强,分解越快,亚硝酸盐的含量就会越来越低。同时,乳酸菌本身含有亚硝酸还原酶,也会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最后,会降低到一个完全无害健康的安全水平上。通常放到14天左右就安全了,在冬季,为保险起见可以等到20天。总之,只要泡菜够酸,只要里面有乳酸菌一统天下,就无需担心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制作酸泡菜时添加维生素C、蒜、葱、姜、鲜辣椒等配料,或加入类黄酮之类的抗氧化物质,都能有效降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摘编自范志红《酸泡菜这样吃才健康》)

材料三:

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指亚硝酸钠,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环境中,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日常食用亚硝酸盐并不会中毒,但是当摄入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则会引起中毒,甚至可能会致命。

亚硝酸盐的前世是硝酸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人体的作用可是千差万别。人体摄入硝酸盐后,将缓慢分解合成为一氧化氮,它能扩张血管,缓解高血压,还能辅助保护心脏和肾脏。

亚硝酸盐的来世是亚硝胺。当亚硝酸盐进入胃内,遇到蛋白质的分解产物时,胃中的酸性环境会促使两者发生反应,反应后的亚硝酸盐转世再生,就变成了可怕的亚硝胺类致癌物,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罪魁祸首。

因此,亚硝胺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健康杀手。但是,亚硝酸盐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转化为亚硝胺。所谓特定条件,包括酸碱度、微生物和温度。在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体内又缺乏抑制亚硝胺合成功能的维生素C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摘编自韩倩茜、王笑《亚硝酸盐的前世今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列数字比较了亚硝酸盐导致急性中毒的量和作为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中的使用量,得出亚硝酸盐是安全的结论。
B.酸性条件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会不断分解,并且酸度越强分解速度越快,加上乳酸菌的帮助,最终可让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安全水平。
C.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条件下,山药、胡萝卜和莲藕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贮藏4天后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偶尔出现波动。
D.亚硝酸盐进入胃中后,酸性环境会促使其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发生一系列反应,产生亚硝胺,亚硝胺是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致癌物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硝酸盐在合理范围内被用做食品添加剂,既可以起到防腐作用延长保质期,同时对人体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B.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含氮化合物,所以日常食用亚硝酸盐不会中毒,但要关注转变为亚硝胺后对人体的危害。
C.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分解合成的一氧化氮,既可以保护肠道黏膜、杀灭肠道中的一些有害菌,也能扩张血管、缓解高血压,辅助保护心脏、肾脏。
D.如果亚硝酸盐不处在酸碱度、微生物、温度等特定条件下很难转化为亚硝胺,人体中的维生素C也能抑制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胺的合成功能。
6.日常饮食中,如何减少亚硝酸盐对身体的危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7-3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归来

罗烽

天上没有云,柳絮和蜘蛛丝在碧蓝色的空气里,轻轻地舞着,飘着,全是跑着一个方向忽上忽下地乱飞。它们时常碰在黎典的身上,也有的挂在他的脸上,这竟也引起黎典的烦躁,两手气愤地揉擦着面颊,粉白色的面颊,被揉成红色了。

他躲在树阴下面,两只手插进学生服的裤袋里,两脚稍微分开地站着,并且倾出全部的视力向北张望,心脏异乎寻常地跳动,而身体却也异乎寻常地安静。

黎典已经等得够久了,他的小伙伴白骞还不来。现在他有点儿不耐烦,心里在埋怨着,不是昨天傍晚已经约好了吗?既是说什么都不成问题,就该早来,早把那事情解决才对。难道说白骞变卦了吗?不会的,那么,为什么还不来呢?

两架银色飞机,在黎典头顶的上空,像一对鹞鹰那样盘旋、角逐着,隆隆地轰鸣着。两年以来黎典已听惯这嘈乱的声音,他虽然没有亲眼看见飞机投弹,无理由地轰炸农村的庄稼人,不过那一幅悲惨浴血的景象,无时无刻不在他脆弱的头脑里刻画着。

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就是在现在黎典站着的地方,偏东一里多地的郊野上,一个牧牛的孩子骑着一头老乳牛,就被两架演习机枪扫射的飞机当做射击的目标了。牧牛的孩子慢慢地从老乳牛的身上滚落在草地上,死了。老乳牛的一只腿受了弹伤,惊叫得一边吼叫,一边奔回村子里去。

黎典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者。那时,他被义愤激动了,他想将那个残暴的事实,描写成一段动人的、能获得广大同情的故事,公布给全世界的读者。可是结果失败了,当他将那事实如实地讲述给他父亲的时候,就遭到父亲的教训:

这就是了,你们孩子们还是少浪费点热情吧!

不能,绝对不能的,爸爸,我,黎典坦然而且加重语气地说,“我还是中国人啊!我对于这种暴行,不能不有一些表示的……”

表示什么呢?”父亲捻着老经世故的短须,而后轻微地叹息一声,说,“你应当安分拉,孩子!”

“爸爸,我不相信你的话,你看猪该多么安分哪,可是它始终躲不了屠户一刀!爸爸,我感觉到我们的性命,同样是攥在屠户的手心里,安分和不安分全是一个样!父亲没有继续跟他分辩,从沙发上站起来,关住了客厅的房门,然后亲蔼地推着黎典的肩膀,一直推到卧室里去。他这才安心了,因为这样一来,一切不安分的声浪,才不至于泄流到外人的耳朵里。

当天夜里,父亲就发现儿子失踪了。

黎典是藏在同学白骞的家里。两天以后,白骞将他逼送回家。在途中,白骞说:别再要脾气了,光要脾气是不中用的哩。

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那为什么睁着眼让他们奴化!黎典鼓着嘴唇说。这话已经相隔快一年了。

两架银色飞机,箭一般向东急驶了。放出浓厚的烟幕,好像层叠不穷的白云团,横亘在很大一面蓝天上,渐渐地由浓而淡地消失了,飞机也不见了,只是留着隆隆的余音。

原来已经躲进榆树林的黎典,他知道那两架银色飞机已离开这块草原的上空,可是他又似乎不大相信,他在树叶编织的空隙中眯起眼睛向上窥寻着,倾听着……

天空是晴朗的,周围是静悄悄的。他心里咒骂着失约的白骞,决定去到白骞家里斥责他一顿。

当他越过第一个丘岗时,遥远地有一个短小的影子出现了,样子非常张慌地迎着黎典的方向走过来。从强健的步子、宽臂膀、秃光的脑袋和蓝布长衫等等特点上,黎典看得出那个人就是他久候不来的白骞,现在他虽然立刻感到了愉快,但是他仍是装扮着盛怒的样子迎上前去。

距离渐渐地缩短了。白骞扬起宽肥的衣袖,向黎典招着手,喊道:“小家伙,你等久了,等久了!”

你竟把这事忘了,忘干净了!是不是?

当白骞要跟他握手时,他拒绝了,把右手避到背后去,并且那样责备着。白骞更凑前两步,拍着黎典的肩膀,笑着说:请原谅,实在是意外呢……”

“嘿,真巧!第一次就赶上意外啦,嗯?”

你不要太火性啊,你听我说,刚才我家又被搜查了,……嗳,侥幸得很!”“什么人去的?”“日本宪兵队。”“日本宪兵队?哦!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事走漏了消息?

"不是,昨天我们同班一个同学被他们捕去了,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关系。从前有过类似这样的事情,甚至一个同学遇难,全校要跟着遭殃的……

他们从你家里搜出去什么没有?

你想能搜去什么呢?我家里所有的东西,全像从盘古时遗留下来的尸骸……这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万一也不会犯法的。犯法的证据全在这里呢!”白骞爱抚地轻拍着左胸脯,他感觉到那颗充血的心,正兴奋地跳趾着。他继续说:可是连鬼都无从得知啊!我的心是这样的活跃着呃!他挨着黎典的肩膀,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

我们应该定日期了。

“后天怎样?”

好。

夜车。

好。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插入了黎典去年秋天的一段回忆,揭露了日军残暴的罪行,同时也交代了黎典反抗意识觉醒的原因。
B.黎典想把自己看到的日军的暴行公之于众,但父亲考虑到当时的形势,让他选择暂时隐忍安分守己。
C.“太阳在他眼前闪烁着金色的光丝”,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的内心世界融为一体,包含着白骞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D.小说以沦陷区两个青年一次郊外的约会为主体事件,语言质朴自然,于日常生活的叙述中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8.文中对黎典父亲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却有其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作为抗战小说,本文并未正面展现硝烟弥漫的正面战场,而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
2023-07-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陶,字元钧,眉州彭山人也,徒居成都,举进士,为绵谷簿,复举制科,试秘阁。会王安石新用事,陶对策有“愿陛下不惑理财之说,以慰生民;不间老成之谋,以结公卿:不兴疆场之事,以怀夷狄”之语,策入四等。安石颇不悦,乃以为通判蜀州。时议废永康,陶以永康在西山六州隘口,不可废。知彭州,李杞、蒲宗闵以使事入蜀,议榷茶。陶论:“茶园本百姓两税,土地不产五谷,惟种茶,岂可于两税之外立法,更榷其茶,如此则民困矣!”坐责监怀安军商税。知广安军,以司门郎中召。哲宗即位,除殿中侍御史,上疏论:“蔡确、韩缜、章惇,昔日负先帝,今日负陛下,愿罢出,以正朝廷。”于是相继皆罢去。论保甲青苗之法,坊场河度之弊,与其它欠负竭除未尽者,皆罢之。又言:“今聚敛之害虽除,而浮冗之费未节,他时所入不足以备所出,不免复过取于民矣。愿加载省。”苏轼撰策题,朱光庭弹轼记议先烈,陶奏曰:“台谏为天子耳目,当徇至公,不可借事权以报私隙,轼素疾程颐,所以光庭为颐报怨,臣恐朋党之弊,自此起矣。”迁左司谏,上疏论韩维援引亲旧,分布要近。方太皇太后垂帘,不宜大臣如此专恣,维出。御史张舜民乞西夏封册,舜民坐左迁,台谏上章营救。陶曰:“舜民言,实不可行。”遂为台谏所攻,除京西路转运副使,改梓州路、成都府路,召为右司郎中,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使契丹,还拜给事中。哲宗亲政,陶上疏曰:“太皇太后保佑圣野,于今九年,陛下深知本末,尊而报之,皆用其至,然臣于此时,犹以无可疑为疑,不必言为言。愿陛下听之,盖自太皇太后垂帘,屏黜凶邪小人,不能无憾,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斥逐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既亲万几,则某人可复用,某政宜复行,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于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耳。”始陶奉假,以宣仁后梓宫在殡,辞虏中宴设。西府奏陶不先取旨,除集贤院学士,知陈州,改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坐元佑党落职,再谪分司衡州居住。元符三年大赦北还,提举玉局观,知邛州,复集贤殿编修,知梓州,遂致仕,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东都事略・列传七十七・吕陶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答案标号。
此A乃B治C乱D之E端F安G危H之I机J君K子L小M人N消0长P之Q兆R在S陛T下U察V与W不X察Y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此处指怀柔,是古代统治者对国内少数民族或外国采取的笼络安策。
B.军,文中的“永康军”“怀安军”“广安军”之“军”都是宋代行政区域名。
C.台谏,掌建言的给事中为台官,司纠弹的御史为谏官,两者职责常常相混。
D.寝,“御史张舜民乞寝西夏封册”的“寝”不同于(《六国论》)中“然后得一夕安寝”之“突”。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应试者的吕陶,在策问这一环节中,提出了有利期连的“不”主张,排名却只是在第四等,这个排名让刚主政的王安石大为不快。
B.吕陶在彭州知州任上,对有着使者身份,要在州里征收茶叶税的李杞、蒲宗表达了反对意见,因此被贬,到怀安军做管商税的事。
C.朱光庭罗织罪名弹苏苏轼,吕陶上奏期延,认为先光定利用手中权力投私怨,如果听在这样的事情发生,拉帮结派的坏风气就会形成。
D.当初人吕陶奉朝廷之命出使外族,恰巧宣仁皇后死后人的停恒以待安葬,在外族设宴盛情款待时,吕陶予以推却,可见他守礼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陛下不惑理财之说,以慰生民。
(2)盖自太皇太后垂帘,屏黜凶邪小人,不能无憾。
2023-07-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