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 高三 期中 2023-11-19 2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作文主题、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名校
1. 按要求填空。
(1)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苏洵《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之悲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2. 按要求选择。


(1)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学生阅读完《乡土中国》后归纳的阅读这类著作的策略,不适合的一项是(     
A.关照全篇来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逻辑。
B.分析日常生活描写,领悟作品社会意义。
C.抓住核心概念,以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
D.梳理出作者所形成结论的相关研究思路。

(2)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给老师的手机短信,以下四处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老师您好![甲]感谢您多年来对我的垂念和提携![乙]前日惊闻您接连出版一部大作和一部长篇小说,[丙]很想惠存一部拜读,[丁]但因疫情我不能前往舍下,谨请您快递一本。邮寄地址:×××。敬祝您安康顺遂。学生×××。

A.甲B.乙C.丙D.丁
2023-12-1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约瑟难题——让书目说话

①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对此问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虽然众多研究者的回答都与史实保持了因果一致,但在“为什么"的回答上依然是盲人摸象。

②我们将从制度变迁和科技发展两个维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增添新材料。

③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掌权者会鼓励社会资本集中于获利能力较强的知识,如果制度发生改变,只可能是因为新制度更有利于掌权者。如果科技创新会带有失去现有权力的风险,掌权者便会利用制度设计来阻碍科技的创新。这样看来,对中国古代的掌权者——帝王的制度偏好分析便是我们解答李约瑟难题的关键一步。

④早在西周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政治文化的主流;公元前221年,秦朝完成了正式统一。此后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单一权威”的政治制度,这与巩固皇权的期望以及面积辽阔而人口众多的帝国现实相适应。中国的地理结构和政治文化,都显出单一权威的取向。经过早期的试错、摸索,单一权威在政治文化上最终落实为尊崇儒家。这是因为儒家以礼治为核心的文化,有助于落实掌权者的政治制度。

⑤但是,仅靠制度变迁理论推断出的结论来解答李约瑟难题说服力还不够,我们还要“让书目说话”,要拿出证据来!

⑥西汉以来便有编修前代史书的传统,史书所载艺文志或经籍志记录了当时的存世文献,这是我们了解历代知识存量的可靠途径。载有书目的正史有六部,即《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每部书目都是一个横截面,通过对书目的前后对比,可以看出经史子集中科技类文献的占比变化。

⑦依据前述六部正史书目和清代《四库总目》,以卷(卷是我国古籍的重要计量单位,每卷的容量因书而异)为单位表述各朝代的文献总量,统计可得知识存量的总体变化(见图1)。图1显示,历代知识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根据书目中的分类,可以统计科技类文献(我们将农家、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医经、经方、历数、算术和医方等归为科技类文献)的数量,并计算科技类文献在所有书籍中的占比(见图2)。图2显示,科技知识在所有知识中的占比从汉朝开始一直趋于下降;尽管《新唐书》中科技知识比例略有回升(至10.95%),但与汉朝和隋朝相比仍有明显下降。从汉朝至宋朝,知识总体存量不断增加,科技知识的比例却不断下降。宋代以后,知识总体存量与科技知识比例呈现同时下降的趋势,说明了宋代之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步停滞的史实,这与李约瑟之谜的时间点基本吻合。

⑨根据前述单一权威假说,统治阶级尊崇儒家思想,会对科技创新形成排斥,因此,我们还可以将儒家文献占比作为观察角度,考量单一权威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观察图3,可见儒家文献的比例从西汉独尊儒术开始约占39%,此后不断攀升,到宋朝时达到71%。儒家文献占比与科技文献占比的相关系数为负0.75,显示出很强的负相关。这也印证了在单一权威制度下,皇权偏好维持稳定的制度,强势推行儒家思想,抑制了科技创新,使科技革命不容易发生。

⑩对李约瑟难题而言,历代知识结构的事实证据呼应了单一权威制度的理论假说,证明科技停滞是中国制度变迁的轨迹使然,维护这种制度只会排斥而不是鼓励科技创新行为。即使有好事者生产出先进的科技知识,在单一权威制度的约束下也不容易继续发展而形成体系,相反,在这种约束下,科技创新更可能的结局是悄无声息地散佚失传。

“让书目说话”的研究方法,其意义或许超过了对李约瑟难题的单纯回应。书目是对一个时代知识存量的盘点,可窥见当时社会各层面的知识。对比分析不同时代的知识存量,可以发现其演变的过程。这种方式所呈现由的事实可以揭示文献所记载的历史之外甚至之内的内容。如果拓展李约瑟难题的外延,“让书目说话”可以为探讨古代知识结构的相关问题提供更全面细致的证据。

3.阅读图1,概括历代知识存量的变化,填写在第⑦段空白处。
4.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图3名称的一项是(       
A.科技类文献占比及线性趋势B.儒家文献占比及线性趋势
C.科技类文献占比D.儒家文献占比
5.以下说法如果为真,可以削弱“让书目说话”实证效果的一项是(       
A.艺文志或经籍志都是删繁述要的结果,不代表存世知识总量。
B.唐以前的书籍一卷约一千字,《四库总目》一卷万余字。
C.宋朝之后儒家文献占比与科技文献占比显示出负相关。
D.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以功名为激励,促使人们学习儒家思想。
6.第④段画线部分的推理是如何成立的?结合第③④段加以分析。
7.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概述,一般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结论等。请为本文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给儿子

陈 村

⑴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⑵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⑶你走下江堤,花一毛钱去打票,坐上渡船。船上无疑会有许多人。他们挑着担子,扛着被子,或许还有板车。他们说话的声音很高,看人从来都是正视。也许会有人和你搭话,你就老老实实说话。他们没有坏意。

⑷你从跳板走上岸,顺着被鞋底和脚板踩硬踩白的大路,走半个小时。你能看到村子了。狗总是最先跳出来的。你可以在任何一家的门口坐下,要口水喝。主人总是热情的,而狗却时刻警惕着。也许会引来它的朋友们,纷纷表示出对你的兴趣。你要沉住气。

⑸你谢过主人,再别理狗的讹诈,去河边寻找滩船。如果你运气好,船上只有一两个客,你就能躺在舱里,将头枕着船帮,河水拍击船底的声音顿时变得很重。船在桨声中不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⑹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⑺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⑻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⑼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⑽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⑾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非常好客。

⑿儿子,你去找找那间草屋。它在村子的东头,通往晒场的路边,三面环水。你比着照片,看它还像不像当年。也许那草屋已经不在了,当年它就晃晃的,想必支撑不到你去。也许,那里又成了一片稻田。

⒀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⒁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⒂住上几天,你就熟悉村子了。男人爱理干干净净的发式,两边的头发一刀推净,这样头便显得长了。顶上则是长长的头毛,能披到眼睛,时而这么一甩,甩得很有点味道。

⒃我喜欢见他们光着上身光着脚的样子。皮肤晒成了栗色,黑得发亮发光,连麦芒都刺不透它。他们不是生来这样的。和他们一起下河,你就知道,他们原先比你还白。现在,他们和你的祖先一样黑了。和你父亲当年一样黑。你要是下田,就和你一样黑。

⒄下田去吧,儿子。让太阳也把你烤透。你弯下腰,从清晨弯到天黑,你恨不得把腰扔了。你的肩膀不是生来只能背背书包的。你挑起担子,肩上的肌肉会在扁担下鼓起。也许会掉层皮,那不算什么。你去拔秧,插秧,锄草,脱粒。你会知道自己并非什么都行。你去握一握大锹,它啥时候都不会被取代。工具越原始就越扔不了,像锤子,像刀,总要的。你得认识麦子,稻子,玉米,高粱,红薯。它们也是扔不了的。你干累了,坐在门边,看着猪在四处漫游,看着鸡上房,鸭下河,鹅窜进秧田美餐一顿。你听着杵声,感觉着太阳渐渐收起它的热力。你心平气和地想想,该说大地是仁慈的。它在无止无息地输出。我们因为这输出,才能存活,才得以延续。

⒅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⒆你会爱的。

⒇你就这样住着,看着,干着。你去过了,你就会懂得父亲,懂得父亲笔下的漕河。当然,这实在不算什么,应当珍视的是你懂了自己。你得不让自己飘了,你得有块东西镇住自己。也许,借父亲的还不行,你得自己去找。

21当你离开板桥的时候,人们会送你。你是不配的,儿子。你得在晚上告别,半夜就走。夜间的漕河微微发亮,你独自在河滩坐上一会,听听它的流动。

22要是凑巧,你可以带条狗崽子回来。找条有主见的。开始,也许它有点想家。日子长了,你们能处好。你会发觉,为它吃点辛苦是值得的。

23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我不知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1984.8.5

(有删改)

8.自选角度,赏析第二段划线句。
9.文章第⒄段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10.这是一篇“书信体”小说,是一个当过知青的父亲对一个幻想中的儿子所写的信。赏析作者以此来构思的妙处。
11.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2023-11-1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格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