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安徽 高三 阶段练习 2024-03-02 1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生物学家来说,章鱼和乌贼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但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因为和人类差别过大、研究手段限制等,对章鱼和乌贼的研究逐渐沉寂。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新研究手段的发展,它们重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头足类动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在6亿年前,刚刚演化出神经元,还没有聚集形成可以称之为的中枢神经系统。之后,头足类动物和人类就分道扬镳了:脑的进化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几乎是从零开始,各自独立地发展到了极致。

通过比较人脑和头足类的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复杂神经系统,我们一方面可以尝试了解复杂的大脑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了解还有什么样的神经结构可以产生智能。如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神经系统都采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某一功能,那就说明这是生物经过亿万年的演化所能找到的最优或者唯一的解决方案。反之,如果我们发现两种神经系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某一个功能,就能为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提供更多模仿学习的方案。

头足类神经生物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J·Z·杨在20世纪初发现了乌贼的巨大轴突——一条直径达一毫米、长数十厘米的巨大神经纤维。得益于这个独特的巨大轴突,英国科学家HodgkinHuxley第一次记录到细胞内的动作电位,解释了神经传导的信号——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作为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这也是迄今为止,整个生物学研究中,仅有的能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J·Z·杨随后开展对章鱼学习记忆行为的研究,通过损毁实验发现了章鱼存储记忆所在的脑区。这是最早的关于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此后的数十年中,在果蝇和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不同动物的脑中记忆存储结构都是采取类似组织方式。遗憾的是,近几十年来,大部分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都集中在果蝇、小鼠等模式生物中,很少人对头足类,特别是它们复杂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章鱼和乌贼是变色伪装的高手,根据环境瞬间改变全身颜色和图案,和环境融为一体。与陆地上的变色龙相比,它们的变色速度更快,也更精准——不仅改变整体的颜色,还能在皮肤上直接模拟出背景环境的纹理和图案的细节。

章鱼和乌贼的皮肤就像覆盖全身的显示屏,上面有上百万个微小的色素细胞,每个色素细胞相当于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这些色素细胞具有不同颜色,每个细胞由一个精妙的神经肌肉的机关控制,使得色素细胞可以随意快速地变大变小。章鱼和乌贼的大脑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皮肤不同区域的色素细胞变化来组成不同的图案。这个皮肤显示屏的分辨率高于市面上所有的电视机屏幕,使得章鱼和乌贼可以在身体表面随意产生出各种复杂图案。

那么,如何研究章鱼和乌贼这种独特功能呢?人工智能技术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实验室内,我们运用包含数亿参数的大型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隐藏在背景环境中的乌贼,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乌贼变色图案是在模拟环境中的哪些关键视觉特征。通过对乌贼变色进行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乌贼变色不依赖于预设的运动程序和固定的路径。每次变色过程都采取类似梯度下降的算法,是一个起于随机探索、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经过多步迭代逐步逼近背景环境的过程。

头足类研究的新进展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其研究成果也将反哺新技术。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能从复杂的环境图案中提取出抽象的视觉信息,由此所启发的算法已经引发了多次计算机视觉的革命。运动系统根据抽象的视觉信息重新生成复杂的体表图案的过程可看作第一步视觉处理的逆过程,整个动物界仅有头足类动物拥有这样的图像生成功能。因缺乏对头足类动物研究,使得与之相关的图像合成与渲染等计算机图形学算法一直缺乏来自神经算法的启发,因而在算法效率和速度上远逊于计算机视觉算法。头足类动物视觉系统通过对比体表图案与环境图案,对运动系统的输出进行调整优化,此过程可能会启发人工神经网络训练中的搜索算法。

应该说,乌贼和章鱼在神经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的神经运算可能比不上人脑复杂,但以现有的技术手段,人脑还是一个黑箱,无法进行精密研究。而头足类动物因其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有很大一部分分散在全身,使其神经运算的复杂性被暴露在外,易于研究。

如今,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进展已经重新燃起了学术界对头足类动物研究的热情。最近一两年,包括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科学家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追随我们的脚步,重新开始关注这些神秘而奇特的生物。

(摘编自梁希同《为什么研究章鱼、乌贼——来自海洋智慧生物的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乌贼等头足类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过程:由英国科学家J·Z·杨发端,到过去的几十年比较沉寂,再到现在的重新关注。
B.章鱼、乌贼的神经系统很复杂,而且它们与人类的神经系统截然不同,但是对生物学家来说,它们却是研究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绝佳对象。
C.章鱼、乌贼的变色没有预设成哪一种颜色,其变色先要随机探索,再反复利用视觉反馈优化,最后经过多步迭代才能完成。
D.虽然乌贼和章鱼的神经运算比人脑复杂,但它们的神经系统不完全集中在脑里,有很大部分分散全身,所以它们在神经研究中显示了巨大潜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头足类动物和人类拥有着共同的祖先,后来随着脑的进化,二者就分化开来,但各自的头脑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化并发展到了极致。
B.大多数人都把果蝇等模式生物集中作为针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对象,因此大脑存储记忆的模型在果蝇等的研究中被反复印证。
C.J·Z·杨发现的乌贼巨大神经纤维让其他两位科学家发现了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该发现是目前在生物学研究中可以用数学方程完美描述的现象。
D.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还不能精细解密人类大脑的奥秘,但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章鱼和乌贼的功能进行研究。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章鱼和乌贼变色伪装特征的解说的一项是(     
A.章鱼和乌贼会利用自己的变色功能来隐身于周围的环境中,速度快,也精准。
B.章鱼和乌贼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数量众多,且具有不同的颜色,可以任意变换。
C.章鱼和乌贼在组成不同图案时需大脑通过神经肌肉精确控制皮肤的色素细胞。
D.章鱼和乌贼拥有关键视觉特征,研究时通过使用神经网络模型的表征来分析。
4.请简要说明选择乌贼和章鱼等头足类动物作为神经系统复杂性和演化的研究对象的优势有哪些。
5.关于乌贼和章鱼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现实意义?请根据文本概括。
2024-03-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大地(节选)

杨志军

雪还在下,白花花的牛奶还在下,下到地上就不是液体的牛奶了,是凝冻的酸奶,是提炼出的酥油,是结块的奶酪,是粘连在一起的洞隙密布的奶皮,是溶解后的曲拉。雪还在下,白花花的牛奶带着天上的芳香,不尽不绝地覆盖着草原,没有不白的地方,气度恢宏的冬天总是在告别的时段以最强劲的力量提醒人们牢牢记住它。父亲说:记住啦,赶紧去吧,已经变成灾难啦。这香喷喷的灾难,伴随着父亲的走家串户,很快变成了对生命的诅咒——漫长的冬天里体质很弱的牛羊开始死去。父亲心痛地看着那些冻硬的牲畜说:只要不是病死的,我都收。但牧人是不要钱的,并不仅仅是因为沁多草原的许多牧人都认识父亲,更是出于习惯:牲畜的冻死意味着牧人的亏欠和悲痛,怜惜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谨小慎微,来自对牛羊的尊重和依靠,怎么还能卖出去呢?牛羊跟人是一个样子的,一生都在施舍,施舍奶水,施舍皮毛,施舍血肉,原本是施舍给人的,如今因为牧人的照顾不周而冻死饿死啦,再去吃掉的话就连良心也没有啦。保持良心的办法就是把它们的尸体变成另一种施舍,施舍给狼和秃鹫,施舍给雪豹、猞利、雪貂、狐狸等食肉动物,而食肉动物吃了这些施舍的牛羊,就不会再去吃别的小动物了。牧人们不知道父亲收去后是要运到城里卖钱的,还以为他行善行到了家,要把牛羊的尸体运送到动物密集的大山里。父亲明白牧人的心思,再也不说给钱了,也不说买卖了,好像他要背着牧人偷偷地卖掉。

云散了,雪霁了,风清日朗,没见过如此亮丽的天空,天上是照耀,地上也是照耀,金光和白光交融起来,组合成一种浅蓝色的坚硬的光芒弥漫而去。唯一需要的就是把辫起的头发散开,把盘起的头发放下来,耷拉在眼前,遮住强烈的日光和雪光。牧人们行动起来,按照父亲的吩咐,把冻死的牛羊用牦牛运到了可以通车的地方,然后便去放牧了。父亲骑着马回到县上,等了两天,便等来了去班玛县马可河乡出差的晋美和果果。如同父亲说的,班玛县的牧人知道钱的好处,养牛养羊就是为了出售。他们不虚此行,收了一车冻肉,就是路不好走,还费油,途中又没有加油站,要不是拦住过路的车,高价买一点,就回不来啦。父亲问:成本算了没有?晋美说:算啦,班玛县的一车肉运到沁多县,能赚一千多,运到西宁的话,差不多能赚三千。父亲说:不少啦。晋美说:人家一听是沁多县的,就说你们沁多县的草场比我们大,牛羊比我们多,肉是最肥最香的,怎么还跑到我们班玛县来买肉?父亲说:你说实话啦?晋美说:果果差点说实话,我挡住啦。父亲说:那就对啦,说了实话,人家会瞧不起沁多县的。牧人宁肯草原超载,也不愿意卖牛卖羊,这样的事,估计班玛县的人想不到。晋美说:对着呢,人家的销售渠道多,还都是直接和内地人打交道。父亲说:以后我们恐怕少不了往那里跑。看着雪消了许多,父亲便要果果再辛苦一趟,立马跟他走。果果说:我瞌睡死啦。父亲说:你慢点开,可以开一会儿睡一会儿。果果拍着肚子说:那得先加油,还得吃肚子,听见了没有,打雷的声音。父亲说:你快去加油,完了去拉面馆,我和晋美等你。

一路上果果开一会儿睡一会儿,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堆积着牛羊肉的地方。果果跳下车,惊喜地叫了一声:这么多?两个人装了满满一车,还剩下一半。父亲说:再来一趟吧。汽车启动之后,父亲指着远处的山脉说:往那里开。”“干什么?”“你不是藏族人吗?果果诧异地瞪了父亲一眼。父亲说:牧人不吃冻死饿死的牛羊,连藏獒都不吃。”“我们可以运到西宁,吃肉的都是城里人。”“原本我也这么想,现在又改变主意啦,城里人当然可以吃,但我们不能卖,我们是买卖人,一分本钱不花就去赚大钱的事不能做,要是我们一开始就投机取巧,以后肯定会有大麻烦。再说啦,要是卖掉的话,草原上狼豹的食物就少啦,活着的牛羊就要遭殃啦。果果说:你一会儿是买卖人,一会儿又不是,什么时候‘沁多贸易’变成动物保护组织啦?他们把车开上了一道平缓的山梁,朝两边的沟里扔了一些牛羊,又开上另一道山梁,又扔了一些。回来再拉剩下的,又向别的更远的山梁开去。狼跟着他们,秃鹫和黑鹰跟着他们,乌鸦跟着他们,后来又看到雪豹和猞利跟着他们,再后来又看到漂亮的火狐狸和更加漂亮的雪狐狸跟着他们,连百灵鸟也跟着他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带来的灾难使不少牛羊死去,而牧民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周导致牛羊死去的,并未怨恨自然,这是因为他们对自然有着虔诚的敬畏。
B.沁多县的牧民宁愿草原超载也不愿卖牛卖羊,这种选择体现了他们对牛羊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说明了他们意识的落后和所处环境的闭塞。
C.小说的结尾写许多动物跟随着他们的车,等待着进食,其中既有自然生态的真实,又具盎然的诗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呈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美,让读者看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可以引发读者对当今时代的反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形象在人物语言、行为中得到突显:父亲不愿晋美和果果对班玛县人说实话,但父亲最后并未卖掉收来的牛羊,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B.“什么时候‘沁多贸易’变成动物保护组织啦?”运用反问的手法写出了果果对父亲行为的不满,表现了他认真、执拗的性格特点。
C.小说在叙事的过程中多次穿插描写,即使表达方式多样,又使得情节的发展有了更多延展的空间,舒缓了叙事的节奏,有利于表达小说主题。
D.小说与沈从文的《边城》有颇多相似,如都描写了一处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都呈现了真实质朴的人性美,都有诗化的风格。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原本我也这么想,现在又改变主意啦”,请根据原文分析父亲改变主意受了牧人什么影响。
9.《雪山大地》是一部地域性很强的作品,在以上节选的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呈现这种典型的地域特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3-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懔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意将未可何以然?黄帝学大颠,颛顼学录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誉不传乎载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者哉?《诗》不云乎:‘不不忘,率由旧章。’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著令,置三师之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况太子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恶,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礼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尚书王珪兼为魏王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驱使,甚知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珪亦以师道自处,时议善之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四·尊敬师傅》)


[注]①泰:魏王李泰,唐太宗第四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朕比寻讨A经史B明王C圣帝D曷尝无师傅哉E前所进F令遂不睹G三师之位H意将未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三师,古代一般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即太子的老师,后来逐渐成为虚衔。
C.“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与“匪我愆期”(《诗经·氓》)两句中的“愆”字含义相同。
D.“诚”在文中意为“确实,的确”。“诚”还有“如果”之意,例如“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赏赐给李纲一辆代步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拜他为老师。
B.唐太宗认为古代贤明的帝王都不能没有老师,如果黄帝、颛顼、尧、舜、禹等人没有老师的点化,那么也不能名垂史册。
C.唐太宗认为人的善恶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周成王因受贤师的教诲成为圣君,秦二世胡亥因受赵高的影响而导致秦国很快灭亡。
D.因为王珪个性刚直、心存忠孝,所以,唐太宗选择他来担任魏王的老师。王珪也用为师之道来要求自己,得到了当时的好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
(2)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
14.唐太宗在教育皇子方面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024-03-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点明了送别的时令、地点、天气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认为友人虽然性格冷漠但文章却韵味深远。
C.颈联虚实结合,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
D.尾联用了比喻的修辞,取眼前“杨柳春风”美景喻金榜题名之事。联想自然,意境优美。
16.有人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4-03-0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语文教学质量检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