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安徽 高三 二模 2024-03-15 64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史研究究竟应该向内回归本体,还是应该向外继续扩展?我认为,艺术史研究需要一种向外的有效跨界。跨界不仅是艺术史作为一门新兴人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这一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走向的大势所趋。当下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跨界,而是如何避免短期功利主义的无效跨界,实现长期互惠互利的有效跨界,进而实现艺术史与更多样学科、更多元文化、更多媒介资源的共创共生。实际上,向外跨界与向内关注艺术作品本体,两种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向内的所谓不跨界,在实质上往往以某种对本真性的坚守构筑了有效跨界的基石,这有效的守旧可能比无效的创新更有助于实现真正跨界。与古为新,本就是从时空跨界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天然就是推进跨界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向内也可以是实现向外的一种手段。

需要强调的是,我在这里说的跨界指有效跨界,它与无效跨界不同。无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要么将艺术现象和历史事实简单嫁接,要么视艺术作品为已知历史叙事可有可无的点缀,要么以模式化的研究方法肢解艺术的魅力,既对探究艺术和历史新知无所助益,也不利于研发适配于艺术史学科的有效方法论。无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往往以跨界为目的和终点,对自身和其他学科、文化、媒介研究均无实质贡献。

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则将跨界作为方法和起点,跨界的意义不在破界和出界本身,而在以具有能动性的跨越行为抵达更宏阔的视野。有效跨界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和终点,恰恰在于更好地认知与解决本学科根本性的艺术本体问题——在跨学科意义上,博采众长以解决其他学科不以为意的艺术问题;在跨文化层面上,求同存异式发掘相较其他文化资源的优秀本土艺术价值;在跨媒介研究方面,以深入媒介特质和引入非传统媒介的方式拓展新时代艺术的定义和边界。因此,相比向内回归的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不仅关注艺术本体问题,更坚持探索艺术本可能、还可以是什么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史研究已明显呈现出新艺术史世界艺术史研究方法转向的趋势。国际学界这一方法论转向,印证了艺术史研究在跨文化方面持续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这也表明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主导的艺术史研究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在此情势下,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致力于寻找人类艺术绵延的真正基因,复原长期为现代单一学科、文化、媒介视角所遮蔽的艺术真相,既扎根于微观层面,重识多种当地艺术现象的潜在价值,也着眼于宏观层面,探究人类多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生成机制。那么,中国学者能贡献何种有效的文化资源,阐明何种艺术现象,建构何种学术理论,拓展何种切实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既是推进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初衷,也是当下艺术史研究者肩负的使命。

(摘编自董丽慧《艺术史研究需要有效跨界》)

材料二:

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有聚焦文学本体的内部研究,也有聚焦文学本体以外社会、文化研究的外部研究。相对而言,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研究以符号学、结构主义、形式分析等内部研究为主,20世纪后半叶则转向解构主义、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外部研究。这种二分法由美国学者韦勒克和沃伦揭示,在今天已成为西方文论领域中的常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学领域由内而外的转向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外部研究的拓展和繁荣是建立在内部研究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到的一些从事外部研究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家,往往也对现代主义的种种内部研究理论与方法投入了很多精力。相较而言,艺术史研究领域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换言之,内部研究是外部研究的一个注定不能被逾越的基础性阶段。在艺术界的内部研究根本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展之时,盲目跟风容易造成先天不足的缺陷。

100多年前,学者迪尔凯姆曾指出,一门学科之所以独立,是因为它所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所不研究的。笔者想要补充的是,除了有独特的研究对象,还要有解读这一对象的独特方法。艺术史和考古学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对象是高度重合的,但考古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因其形成了地层学、田野研究、考古报告等独特的方法和路径。正因此,艺术史研究在处理类似对象时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否则它就无法与考古学拉开距离。笔者并非反对跨界和交叉学科研究,但毕竟跨界也需要以保持自身的本体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解读方法为前提,否则艺术史的学科名称就是名不副实的。我们不能为了强调艺术史研究不是艺术实践的附庸,便从逻辑上假设一种没有艺术的艺术史。试想,如果艺术史研究脱离了对于艺术作品的感悟与解析,只简单模仿与文学、哲学类似的话语方式,那么艺术史研究也就没有必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了吧。

(摘编自祝帅《艺术史研究要紧扣艺术本体》)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向内”回归作品本体与“向外”继续扩展,是艺术史研究今后将运用的两个方法。
B.“向外”跨界与“向内”关注艺术作品本体并不对立,前者是实现后者的一种手段。
C.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艺术史研究以“内部研究”为主,后半叶则转向“外部研究”。
D.相较于文学研究领域“由内而外”转向而言,艺术史研究领域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跨界是艺术史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艺术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走向的大势。
B.艺术史研究跨文化持续发展趋势,表明西方艺术史研究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
C.一些从事外部研究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家,往往对内部研究理论与方法也很重视。
D.艺术史学科不但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应该有解读研究对象的独特方法。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一段“向外”有效跨界的论据的一项是(     
A.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举世闻名,如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
B.中国画家吴历指出中国画求“神逸”,西洋画在“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
C.达·芬奇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使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新阶段。
D.学者李松认为“视觉材料”应是美术史研究核心,否则此学科就失去存在理由。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文化创意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跨界文化创意的收益率目前较高,艺术史跨界研究有其现实的依据。
B.非跨界文化创意收益率目前较低,艺术史“内部研究”无现实意义。
C.相较于跨界文化创意而言,非跨界文化创意的经济收益率波动更大。
D.非跨界与跨界是文化创意两类型,这两类型也表现在艺术史研究上。
5.两则材料作者对艺术史研究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风的夜晚

原上秋

是这样啊!出租车司机从一脸茫然中明白过来,他要求把车停到一处宽敞的地方再说。听口音,司机师傅是外地人,姓马,开出租车四年多了。马师傅竭力回忆着往事,四年多经历了太多,但在脑瓜里留下的事情似乎又很少。

这是市电台策划的《百姓故事》栏目,让100个普通人讲述这一年里最难忘的事情。小美接到采访任务,出门第一个就碰到了马师傅。见马师傅同意接受采访,小美坐上副驾驶,对马师傅说:不用着急,咱们慢慢想。马师傅蹙缩着眉头,这一年里在城市里穿梭着,忙忙碌碌,想在短时间里忆起一件事还真不容易。但小美很有耐心,马师傅便努力回忆着。忽然一拍脑瓜,想起来一件事,那是春天的一个夜晚,马师傅正驾着车沿街找活儿,在丰乐里街口被一群人团团堵住,他们说有个危急病人要送医院。等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病人弄上车,马师傅怔住了,没有患者家属上来。原来他们都是路遇,都是在做好事。患者是一位女性,看样子年龄不大。她呻吟一声,提醒病情不能耽搁。马师傅一脚油门,车就像鱼一样滑入城市的河流。

车在跑,马师傅的思想在斗争着,他后悔没打120,那样不是既省事又安全?万一病人在途中有个好歹,家属会不会找自己麻烦?转念一想,这个局面是大家接力形成的,一帮群众做好事,把病人交给自己,自己也只能接力下去。马师傅随即向总务台呼叫,总务台联系到附近第一人民医院的急救科。车一到医院,已经有医生推着手术车在门口等待……说到这里,马师傅停顿下来。

后来呢?小美急切地问。马师傅说:后来,我就不知道了。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小美感觉这个故事不简单。患者后来怎么样了,马师傅和一帮群众的所作所为,对于患者以及我们生活的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小美让马师傅回忆这件事发生的确切日子。马师傅摇摇头,随即用坚定的语气说,那是个夜晚,有风。对,有风,风很大,一股接一股地向我们涌来。马师傅怕风刮着病人,下车的时候,特地将自己保暖用的一条小毛毯搭在她身上。小美觉得这是一条线索,春天的夜晚很少刮大风,到医院查一下那个病人,应该不算多难的事,谢过马师傅,小美要下车走人。马师傅突然说,能不能不报道他?后面的事情他要是说出来,电台可能就不会报道他了。但马师傅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着,就在他把毛毯搭在病人身上回来的时候,医生喊他去做登记。他回到车上,想着去了也没用,患者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他一概不知。他只是一个接力做好事的,把病人交到医生手里,他这一棒的任务就完成了。他清楚,如果他去了,需要签字,交押金,办住院手续……这些还好,万一家属来了,不分青红皂白找他事,赔个车费就算了,就怕再生出别的麻烦。想到这,马师傅车头一拐,走了。

此事过去几天,有电话找马师傅,问他前些天是不是救助过一个病人。他没有承认。后来陆续有电话打来,他始终没有承认。他知道对方一定查过总务台,那里存着他的电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多事情就和石头砸水一样,不去管它,时间会抹平一切,果然,从那以后,再没人提起这件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要不是接受您的采访,我差点儿把这件事忘了。马师傅说。在第一人民医院的采访出乎意料地顺利,院办帮小美联系了疑似患者年轻的李女士。李女士说她一直在寻找救助过她的人。小美让她回忆一下救助过程,看是不是和马师傅的叙述一致。李女士说,那是一个有风的夜晚,对,有风,她记得很清楚,因为是初春,风很大,很凉,势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所以那天她特意围了一条围巾。她独自外出突感不适,倒在了路边。尽管马师傅一开始不情愿见面,但架不住小美一再劝说。小美要的是新闻故事的完美结局。小美觉得,尽管后面有马师傅的勇剖私心,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小美决定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她甚至想象到见面的场景,这应该是一个归还毛毯的故事:李女士手捧毛毯,深情地望着马师傅;马师傅接过毛毯,又握过李女士充满感激的双手,有人不失时机地给马师傅送上一束鲜花,周围响起如潮的掌声。然而,实际结果并不完美,李女士和马师傅的见面冷了场。李女士要归还的是钱。她说救她的是个年轻人,本地口音,开私家车,在医院垫付了八百块钱。马师傅一口外地口音,开出租车。很显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马师傅也感觉到不对劲。他心里愧疚,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认为自己做人是有差距的。

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差错,但小美和她的助理却因为这个差错兴奋不已。她们每天奔波在路上苦苦追寻新闻线索,今天的线索突然如同化学反应一般,一个变成两个,也可能是多个,后面的故事一定会精彩纷呈。

她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夜晚,走在马路上,此刻的风已是暖暖地,扑面而来。

(选自《202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马师傅先同意接受小美采访,后又请求小美不要报道他,这说明马师傅为人优柔寡断。
B.马师傅内心有斗争,但仍将患者送往医院,心理与行为的极致反差彰显了人性的善良
C.小美作为专栏记者,深入挖掘出门遇到的第一个采访对象,表现出很强的职业敏锐性。
D.小说在矛盾的人物关系中探究故事真相,以生动的讲述热情赞扬了人性中的仁爱美德。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结尾马师傅与李女士见面冷场,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起到了深化主旨,耐人寻味的作用。
B.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朴素雅洁,真实地再现了故事的风貌,多处短句的使用,有效调节了叙事节奏。
C.小说运用细节描写与衬托手法,展现了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良善美好,读后让人怦然心动,感怀不已。
D.小说运用“蒙太奇”手法组织故事情节,全方位展示了不同时空的救人故事,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
8.小说阅读分享会上,有人认为小说标题改为“善小情深”更好,你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9.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作者善于讲述故事,试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讲好故事的。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景公燕赏于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已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内篇》)

材料二:

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会不给,则隰朋侍;左右多过,刑罚不中,则弦章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管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寡人请见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

(摘编自刘向《说苑·君道》)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君赏B谗谀之民C而令吏D必从E则是使君F失其道G臣失H其守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国都或京城,与《六国论》中“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的“国”意义不相同。
B.治,治理、整治,与《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的“治”的意义完全相同。
C.闻,让知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闻”意义不相同。
D.游,交际、交往,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游”的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多次下令把优厚俸禄赏赐给自己喜欢的人,可是职计官不听从命令;当他发怒要免除职计官职时,臣下士师又不听从命令。
B.齐景公在晏子朝见时向他抱怨臣子们不听话,晏子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赏赐不当,并深刻阐述了君主爱恶关系到社稷安危的道理。
C.齐景公向晏子请教改善政治的方法,晏子说前提是配备好应有的官员,并指出齐景公犯错很多却无人进谏,应该是身边缺乏诤臣。
D.齐景公听到先君齐桓公得到诸多贤臣辅佐的故事,马上要求晏子引见高缭,晏子先客观介绍高缭优点,后指出他不适合辅佐君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2)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
14.晏子治国理政有哪些重要思想?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2024-03-15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1076年暮春,苏轼登密州(今诸城)北城上眺望。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气。

15.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轻轻吹拂,柳枝随风飘扬,因为春天的风物触动,词人登上超然台去赏春。
B.词人登台看到了半壕春水荡漾、满城花开烂漫,漫步城中看到了千家烟雨濛濛。
C.“寒食后”点明登台时间,词作春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有情景交融之妙。
D.本词以诗为词,短小玲珑,含蓄深沉,语言清新自然,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16.词人为什么既有淡淡惆怅,又有卓立于世的旷达“超然”?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4-03-15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键时刻,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树起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两句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2)林庚在《说“木叶”》中指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意蕴。同样是写猿,李白《蜀道难》中“_____”借猿类善于攀爬的特点极言蜀道之高险,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则以其叫声衬托被贬江州的凄凉心境。
(3)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云”没有尘俗之气,它闲静平淡,成为人们超脱尘累、追求闲适自然心性的外化介质,如“__________”两句。
2024-03-15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_A_,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穿梭于亚运村文化小屋,打卡遍布全城的亚运人文体验点,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_B_,不断增加人们对杭州亚运会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让全省群众和八方来客以亚运为媒,浙江文化来一场深度邂逅。

简约亚运,传承惜物养德的中华智慧,致广大而尽精微,让大型赛事呈现出_C_后的质朴成色。①场馆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设备能租不买、能借不租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临建,仅有12个新建场馆。②如击剑项目比赛场馆设备设施以改代采5000“17的老旧座椅洗刷一新,节省资金约2000万元;杭州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修旧如新,节省顶部太阳膜和座椅资金近800万元……③大部分场馆在亚运开幕前就已制定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④杭州亚运会积极打造大型赛事无废模式,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可回收物利用率,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办赛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与”与文中加点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领导们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B.与人方便是一种修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C.岁不我与,攻坚克难的科技工作者把时间看得很宝贵。
D.越是全球经济下行,我们越要顶住压力与困难作斗争。
2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这两句古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24-03-15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保平给出建议。第一,要观察。观察孩子除了呼吸道症状,一般身体情况是不是比较好。比如,发热退热以后是不是精神挺好?能不能正常玩耍吃饭?有没有呕吐腹泻?睡眠是不是良好? , 家长就可以在家里给孩子进行对症治疗。因为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是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都以对症治疗、让孩子自愈为主。一旦出现精神不好、喘息、呼吸增快、抽搐、不能进食等症状,家长一定要及时送孩子到医院诊疗。

第二,绝大部分孩子到家里附近的医院就诊就可以。因为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疾病,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有诊疗能力,完全没有必要扎堆到大医院就诊。现在很多医院都开设了线上诊疗。一般病情的孩子,家长如果遇到困惑,或需要开药、咨询, ,避免在医院扎堆聚集。

第三,特别想说,绝大部分呼吸道感染不需要输液,口服药就完全可以了。这也是很多家长存在的一个误区,觉得输液了,可能孩子就好得快一些。。该输液的输液,不该输液的根本不需要输液。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4-03-15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软,再上十八盘就困难了。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4-11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说苑》  《新序》(《战国策》整理)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苏轼(1037-1101)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语句复位  熟语(含成语)  词的语境义选择+表达
21-220.65变换句式  情境补写  压缩语段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奋斗 励志  人生感悟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