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题 > 按关键字
试题 试卷 专辑
更多:
显示答案
|
10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昆廷·斯金纳尔讲道:“乡村居民必须先维持自己,才能以剩余产物维护城市居民,所以,要先增加农村产物的剩余,才谈得上增设城市。”近代中国城乡间矛盾对峙关系的存在和日渐加剧,造成广大乡村经济的残破和农业生产者的贫困,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使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无法得到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从而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502025年中国城乡人口以及城镇化率演变示意图

——摘编自顾朝林著《中国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的角度归纳“导致近代城市的畸形发展和近代中国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受到诸多制约”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形成这一趋势的政治保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到1831年,英国南部各郡总人口约326万,有权选举议员235名,北部6郡超过千万的人口却只能选出68人;南部的康瓦尔人口30万,全境选民仅千人,能选举议员42人,同时期北方的兰开夏人口高达133万人,却仅有2名议员。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     
A.新兴社会力量被政党体制排斥B.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政治革新
C.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D.工业进步的潜力和阻力并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有学者研究得出,农民阶层的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有私营者.在1999年底分别占乡村从业人员总数的66.3%、25.6%、9.6%。此外,农民阶层还有雇工、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管理者、农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从业人员群体。这一结构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B.国家户籍制度不断放松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吸引
2024-01-1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曼彻斯特是海洋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并非海滨所在,丰富的煤炭资源让它获得了显要地位。1789年首台蒸汽机在曼彻斯特城内安装,于是商业中心曼彻斯特表现出强烈的集聚效应,纺织厂、骨粉厂、煤气厂、印刷厂、制革厂等相伴而至。作为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所用大量原棉来自遥远的美洲、亚洲和非洲,其棉织品既供内销,更重外贸。曼彻斯特为周围的工业城镇提供了优良的商业服务,成为兰开夏工业区的磁场。曼彻斯特市中心是商业、仓库和办公设施所在地。四周紧挨着河谷的连片的厂房和工人“背靠背式”“大杂院”式的住宅,被淹没在烟雾之中。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厂主则纷纷外迁郊区。

——摘编自《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以近代上海与曼彻斯特为例》

材料二   租界成为近代上海城市的发端,其设立之初因“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致使“华洋分居”成为既定的制度。1853年小刀会攻陷上海县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形成“华洋杂居”格局。面对租界的一再扩张,上海民族资本家在20世纪的头十年中积极兴修马路,开办工厂,形成闸北工业区;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拆除了老县城的城墙,使南市、租界、闸北连成一片,以外滩和南京路为贸易中心,外围则是工厂区和工人住宅区,中间还有富人的花园洋房。上海作为国际性都市,还把西方的城市文明传入中华大地。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国曼彻斯特城兴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上海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与曼彻斯特的不同。
(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岁入
项目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七年(1891)
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
地丁税3281334076.4%2366691126.39%
盐税498587111.62%71724308%
常关税470481410.98%25884132.58%
海关税1820677720.30%
厘金1631682118.20%
岁入总数4250420589684858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7世纪,英国纯农业人口从15世纪的90%下降到50%,但人们却热衷于投资农业:占有土地、改良粮种和土壤、采用轮作制、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到18世纪上半期,农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业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这一现象说明(     
A.城市化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B.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量增大
C.圈地运动推动土地所有权的变化D.英国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浓厚
论述题 | 较难(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户藉制度
1949~1957户口登记制度正式确立,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每年都要进行户口登记。城乡户口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对于人口的流动,没有明确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后登记即可在城市落户。这一时期,进城落户的农民达1500万人,中国城镇化率由10%增至15%
1958~1977城乡居民的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且居民不得随意迁徙,从农村迁往城镇或从小城镇迁往大城市均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粮食供应等社会福利均与户口桂钩,城市户口享受的社会福利远远优于农村户口。1961~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从19.8%降至17.92%
1978~2012城市落户限制逐渐放宽,基本实现了小城镇的自由落户。部分社会福利,如住房、粮食供应等与户口脱钩,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无法落户的农民工也享有了所在城市的一些福利。到2012年,城市流动人口已增加至2.36亿,中国城市化率已超过52%

从表中任选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阶段的户籍制度进行阐释。(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兴衰迭起中维持了千年,1453年被奥斯曼人灭亡。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控制着重要的商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它的货币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帝国的出口转运贸易和国内商业达到了西方国家无法企及的水平,不仅推动了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中世纪西欧贸易活动的复兴和城市的兴起,加快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商业活跃。拜占庭政府积极吸引各国商人进入帝国境内经营,把征收进出口关税的特权赐给了在东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为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帝国的商人及其商品,对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经济,对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拜占庭商业的不断进步,使帝国始终保持强大的国力,积累了雄厚财富,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文学、艺术名著和宗教。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材料二   唐朝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不仅进行了市与坊的划分,而且在市内又设有行与 肆。随着商业的繁荣,产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如绢行、肉行、磨行、药行等。市坊制对市坊、行、肆的划分,推动了行业分工的细化。在商业发展的推动下,长安城内出现了南市与北市,城郊草市的繁荣扩大了城市规模,推动了古代城市化进程。市坊的划分将商业贸易空间规定在狭小的范围内,政府还运用行政法律手段限制市的规模的扩大。经考古勘测,长安城面积约为83平方公里,东西两市分别为 0.924平方公里、0.956平方公里,仅为长安城面积的 2.2%。市坊制下的商业贸易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不利于商人扩大经营。市坊之下商业原有市铺已经划定,投身贩卖之业的平民不得不进行灵活性较强的流贩贸易。唐初,对坊市商贩征税为“三十税一”,后来变为“税十之一”甚至“税五之一”。中唐以后,管理者“大索长安城中坊市商贾所有积屯货物,意其不实,辄加榜捶,人不胜苦,有缢死者”,政府越来越腐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弊端显露,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摘编自李小虎、卢川《从市坊制度看唐代商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拜占庭帝国商业繁荣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坊市制度的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后期市坊萧条和走向瓦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2021-08-31更新 | 654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