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精品专辑 > 专辑详情
升学备考 共108套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收藏

共108套| 浏览:7623次| 更新:2024-05-27 | 尊享会员免费下/PLUS会员8折下 立即升级

2024年中考在即,学科网集万千名师押宝中考!考前押题是中考致胜的一大法宝,《2024年中考终极押题猜想》带领考生窥探中考热点、掌握解题技巧、完成临考冲关。猜好题,押中考,练押题,提高分,在中考的最后阶段,向着心中目标冲刺!

整卷下载 全部加入试题篮
2024-05-21 1676次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向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综合题 | 适中(0.6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从中选择两个中华文明的特性,用历史课堂学过的知识加以证明。
(2)结合所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就“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信息,字数不少于100字。
要求:①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真情实感,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
③题目和字数符合要求。
2023-1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押题解读

本考向为中考热点,多以材料解析题、活动探究题等试题形式考查,建议掌握,属简中度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影响,以及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涵养家国情怀,塑造文化自信。

考向二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兼收并蓄、泽被世界

综合题 | 适中(0.65)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见下图。

——摘自李学勤主编《字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一个叫石建的郎中令,有一次上书奏报事情,文件批下来以后,石建阅读,说道:“我写错字了!‘马’字下面四脚加上马尾应该是五笔,可是现在只写了四笔,缺一笔。皇上发现以后责怪下来我就该死了!”他十分恐惧。

——摘自司马迁《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材料三 北魏鲜卑族的祖先居于北方之地,在乌洛侯国西北凿石室为祖庙。此后鲜卑族南迁,与祖地相隔遥远。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太武帝拓跋焘派中书侍郎李敞去往石室拜谒,并书写祝文曰:“天子焘谨遣敞等用骏足、一元大武敢昭告于皇天之灵……”最后,李敞等“刊祝文于室之壁而还”。

       ——编译自北朝北齐人魏收所著《魏书》

材料四 1980年,考古工作者根据《魏书》等史籍记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发现了嘎仙洞,洞壁刻有汉字祝文:“维太平真君四年……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冤,用骏足、一元大武、柔毛之牲,敢昭告于皇天之神……。”(见下图)学者认为这一发现有巨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字演变的特点。(任答两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材料一能否部分印证材料二的记述,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现嘎仙洞石刻的历史意义,并指出文献研究与考古发现的关系。
2024-04-2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潮州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本考向立足全球视野,把中华文化置于世界文化大背景下,考查形式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建议掌握,属高难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融互鉴,认识开放的文化形态才能取长补短,互鉴成长。

考向三文化遗产见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综合题 | 较难(0.4)
探寻中华灿烂文明,珍视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同学们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文明起源】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研究表明,多元一体文化现象背后的各地方社会,在其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阶段,在各自的环境基础、经济内容、社会运作机制以及宗教和社会意识等方面,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别,呈现出多元格局,并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摘编自2018528日中国日报网“国新办就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1)根据材料一信息判断以下表述:正确反映材料一信息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中华文明从各地起源,各有差别,又逐渐融为一体。(      )
B.二里头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源头。(      )
C.夏商周三代时期我国青铜文明高度发达。(      )
【青铜文明】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华夏“认”同】

材料三: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代的自然生态、气候灾害、社会经济构成、外交征伐,为研究中国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宋镇豪《祝贺!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甲骨文为什么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11-28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本考向立足史料实证的角度,突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考查形式以材料解析题为主,属中度题。考查时往往与最新考古成果为切入点,突出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历史价值,涵养家国情怀。

一、选择题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上说,三星堆文化已初步显示出与中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和殷墟文化(商文化)的一些密切联系,也隐含着更多的一些区域文化因素,如长江中下游,以及滇、越等文化色彩。这反映出(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中华文化兼收并蓄
2023-11-25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下图内容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是(     

A.本土性B.连续性C.凝聚性D.包容性
2024-03-21更新 | 13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以下关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搭配,正确的是(     
A.以农为本:贾思勰——《大明历》
B.书法艺术:王羲之——《女史箴图》
C.史家绝唱:司马迁——《史记》
D.绘画精品:顾恺之——《兰亭集序》
2024-02-29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渝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2024-01-15更新 | 205次组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沿着自身固有的脉络和轨迹不断向前发展,从亘古走到今天而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迥异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文明特色。”这表明中华文明(     
A.包罗万象,冠绝世界B.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C.一枝独秀,独领风骚D.独树一帜,一脉相承
2023-10-12更新 | 20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灵山雷锋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一

人物时期青少年时期经历
司马迁西汉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材料,立志撰写史书。
祖冲之南北朝从小机敏好学,遍览古籍。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皇家藏书和讲学的地方),从事学术活动,他治学严谨,从不盲从。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历史人物青少年时期经历的共同点。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结合所学,概括其历史贡献。

材料二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十六国时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朝孝文帝改革
(2)选择材料二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示例】
选择:①⑤
观点: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说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仁”“礼”的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学习;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绘画的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
2024-03-08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材料一:“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宋史职宫志考正》

材料三:1915年,《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称: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周礼崇尚虚文,汉则罢黜百家而尊儒重道。……(这些制度、思想)无一不与社会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注:去旧更新),则社会永无宁日。

材料四:民法典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民法典注重发挥道德教化在培育民法文化、滋养民法精神、促进民法实施、增进社会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鲜明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编纂中,将民法的技术性、规范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有机结合起来。

——易军《民法典: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

(1)概括一中韩非子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实践法家思想方面的做法。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文化繁荣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青年杂志》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简要说明这种态度出现的社会根源。
(4)结合材料四,说明中国民法典的是如何“植根中华文化,彰显民族智慧”的?
2024-04-15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和谐,没有殖民和侵略的传统,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世界观,是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天下观天下”的天下观,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视野和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中华文化向来强调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摘编自张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渊源,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中国方案”并简要阐释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2024-04-11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智慧印记·百家争鸣】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

【精神印记·文字相伴】

材料二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2)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在文字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政治印记·制度留痕】

材料三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回答,唐代实行了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

【物态印记·技术创新】

材料四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我国造纸术于12世纪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据材料说明“蔡侯纸”“莫不用焉”的原因及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
2024-04-19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刻写在图一文物上的文字被称为什么? 由此文物可以推断,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2)2002年1月18日,图二作为一级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请写出此文物的名称。并根据你的理解分析此文物会被列入该名录的原因有哪些?
(3)概括图三中人物的政治和教育主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祖国传统文化?
2024-02-2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