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1 . 古诗阅读。

三月晦日偶题

淮村兵后

[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释】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③败垣:毁坏的矮墙。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     )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
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
2024-05-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2 . 快乐阅读,完成练习。
古诗对比阅读。

(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破:陷落。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恨别:怅恨离别。④搔:用手指轻轻地抓。⑤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1.这两首诗都是诗人杜甫所作,主题相似,都是关于(     )的。
A.故乡B.战争C.边塞生活D.田园生活
2.诗人在这两首诗中体现的情感不同,甲诗突出了一个“(     )”字,乙诗则紧扣一个“(     )”字。
A.喜          B.狂          C.深          D.恨
3.两首诗中都有对“泪”的描写,甲诗中的“泪”是______的泪,乙诗中的“泪”是_______的泪,但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阅读古诗甲的书法作品,完成练习。
(1)如果你是诗人杜甫,你会选择哪种字体来书写这首诗?
我会选择_______来书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古诗内容,想象诗人当时“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景,抓住诗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片段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3 . 诗歌鉴赏。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具体说一说诗歌前两句描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后两句描写了将士们纵情饮酒后悲壮的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26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语文(基础卷02)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4 . 阅读理解。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前四句表面写了出征和归来时的两种景致,实际则衬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出发时是_______之景,士兵却要从军出征,对比之下,越发显得_________;返乡时是_________________,但能够安然归来,看着__________之象,反而生出_________
2.将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明明送别远方的亲人时,正是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面对此情此景,他想起《采薇》(节选)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薇》(节选)没有表达诗人(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4.这首诗节选自《诗经》,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请你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一张资料卡。
诗经
价值: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_______总集,又名“_________________”。
编订:相传,这部作品为_________________编订。
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1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 采薇(节选)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5 .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这里“将”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当我读这两句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了___________的画面,感受到了将士们__________的精神。
2024-03-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练习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各题。

出车(节选)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注释】①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②遑:空闲。③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往矣               昔:从前,指出征时。
B.雨雪载途               雨雪:雨和雪。
C.不怀归               岂:难道。
D.此简书               畏:敬畏。
2.这首诗表达了远征的战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词诵读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7 . 阅读诗歌及图例,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代表“千山”,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时经历的种种困难。
2.阅读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完成练习。
(1)将诗句中提及的事件,用“〇”在红军长征路线图中圈出。
(2)诗句中的“暖”和“寒”分别指什么?
                                         
3.“等闲”是“寻常”的意思,“五岭”和“乌蒙”真的“等闲”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3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7周年,你的同学将在学校组织的“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朗诵会上朗诵本诗。请你给同学提两点朗诵建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 . 读《七律·长征》,完成练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1-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寒假专项提升专题09 古诗文与日积月累
9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①洮河:河水名,今甘肃境内,流入黄河。②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称,此处借指前来进犯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大漠风尘日色昏”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怎样展现战争过程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军城早秋①

[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②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③沙场匹马还。

【注】①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这首诗作于诗人率兵同吐蕃交战之时。②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寒云和冷月。③莫遣:不要让。

1.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____、汉关、_______________、冷月、西山等景物,描绘出初秋边关_______________的夜景,渲染了大战前的紧张氛围。
2.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面是在写景,实则暗指外族入侵,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密切关注。
B.“满”字描绘了月光铺洒在整个西山的优美景象,展现了边塞的独特景色。
C.“飞将”本指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
D.诗歌语言干净利落,气魄雄伟,格调高昂,读起来使人深感振奋,饱含激情。
3.诗歌后两句刻画了边防将帅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练习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