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范仲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阅读理解。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的同情。
2.这首诗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这句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借代B.比喻C.拟人D.对偶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劝。
6.展开想象,描绘画线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3-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 江上渔者练习
2 . 古诗词阅读。

[甲]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乙]过华清宫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两首诗都写了美食,甲诗中的美食是________,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是________乙诗中的美食是________
2.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感情。乙诗通过妃子看见荔枝的嫣然一笑,与专使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扬起的一团烟尘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皇宫骄奢生活的不满。甲诗通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2023-07-2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2023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六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诗词曲鉴赏 | 较难(0.4) |
3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但”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1)只;仅仅。(2)但是。(3)姓。这首诗中的“但”应该选第(      )种解释。
4.“出没风波里”的“没”应该读作(méi   mò)(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___”)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江上往来人”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但爱鲈鱼美”写岸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美味。
D.后两句写捕鱼人那只像一片树叶一样的小船在风浪里漂荡,时隐时现,自由自在。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C.这首诗主要写了渔民的勤劳。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8.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0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古诗专项训练】《江上渔者》范仲淹
4 . 下列作品、朝代、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B.《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C.《寒食》——唐——韩愈
D.《春夜喜雨》——唐——杜甫
2023-04-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对文人的了解连一连。
范仲淹             他的作品多是咏 怀和讽喻之作。
韩愈                 他倡导“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龚自珍             他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                 他世称“韩昌黎”“ 昌黎先生”。
陶渊明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2023-03-12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练习卷
6 . 根据情境填写古诗词名句。
(1)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谦《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气;苏轼《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范仲淹《江上渔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悯。
(2)我们品读许多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关的古代诗歌。“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那是皇上对王公贵族们的格外恩宠;“__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那是牛郎织女相知相爱却又被迫分离的无奈;“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那是诗人道出的绵绵思乡之情。
2023-02-20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7 . 下列古诗与其作者及朝代相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园不值》——叶绍翁——唐代
B.《江上渔者》——王安石——宋代
C.《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代
D.《石灰吟》——于谦——清代
2022-11-14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2022年部编版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
8 . 古诗《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A.李白B.韩愈C.范仲淹D.白居易
2022-05-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B)
9 . 根据语境写诗句。
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座镌刻着“心忧天下”的人生丰碑。“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宋代诗人林升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愤慨;“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陆游未见祖国统一的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着龚自珍希望人才涌现,一扫沉闷局面的期待。
2022-01-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4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
10 . 诗文赏析,韵无穷。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 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 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   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句,除《渔家傲•秋思》中的以外,你读过的此类诗句还有“_______”。(填出一句即可)
2021-12-1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练习卷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