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国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海南 高二 期末 2023-03-01 14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修辞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修辞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节选自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在如今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自我包装、自我夸耀、自我炒作的倾向,例如某些人在公众面前或媒体面前发言时,通常会用世界一流”“国内领先”“零的突破等词汇夸大事实,以突出自己或团体的成绩和地位,但这些修辞并不符合事实。这些词汇的盲目滥用,造成了领导发言、工作报告等内容上的假大空;经过他人传播和模仿,更会引起恶劣的社会效应。这样的修辞行为违反了修辞立其诚的原则,不仅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加剧了文化的泡沫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修辞立其诚原则就是在中国修辞学界贯彻诚信原则。修辞立其诚出自先秦经典《易传》,是中国早期修辞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文人说话和自我约束的准则之一。西方的修辞学一度不重视修辞,以致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因境,尝到了声名狼藉的恶果。

然而,修辞立其诚也并非尽善尽美。过于强调,会使修辞陷入寸步难行的僵局,无疑是作茧自缚,使语言变得索然无味。封建制度强调各安其位、上贤下孝的封建伦理,但已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打破并建立新制度、制定新原则。过分强调伦理,就会忽视修辞规律。修辞活动中过于强调伦理制约,会阻碍修辞活动的进行,不符合交际效果最大化的原则。从这个方面来说,修辞立其诚过于重视操作层面,相对忽视了效果层面。提高表达效果是修辞的最终目的,因此修辞立其诚要适度。

从其内涵入手,欲达到修辞立其诚,必先言之可信,措辞得当,谦恭诚恳,涵养丰富。这就要求人们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特的气质。但是纸上谈兵容易,还必须考虑其操作性。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如果必须保证话语的真实性,还要兼顾态度诚恳,甚至要体现自我涵养,那么开口之前的准备阶段未免太长了。所以说,做到修辞立其诚不是轻而易举的,须辞欲巧情欲信

修辞立其诚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对于古人的言语构建和人格构建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修辞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时代变化,修辞立其诚的内涵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过分强调伦理反而会制约修辞活动的进行。另外,修辞立其诚是修辞学的重要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修辞理论研究需要多角度的创新之见。

(摘编自周强《浅析修辞立其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立其诚”指文章要写真话、抒真情,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B.材料一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的话,批评了曲学阿世的行为,其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背离了端正修辞的准则。
C.修辞活动强调“诚”,意味着不能使用夸张、含蓄、虚构等表达手法,因为这样会使内容显得虚假,从而影响表达效果。
D.任何社会行为都应该讲究节制,语言修辞也不例外,说话写文章能做到“修辞立其诚”自是好事,但也要警惕过犹不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时至今日,“修辞立其诚”依然是修辞理论的核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也是社会言语交际、文章写作的重要原则。
B.“修辞立其诚”强调的并不是文章的外在形式,而是指文章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实际,作者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C.我们如果不重视“修辞立其诚”,就会像西方的修辞学一样,被诡辩派利用而陷入困境,尝到声名狼藉的恶果。
D.有些领导不懂“修辞立其诚”的原则,所以喜欢用“世界一流”“零的突破”等词语,结果造成了发言内容的假大空。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A.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
B.著名学者韩儒林曾将范文澜为学的态度概括为: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这是对范文澜治学精神极好的写照。
C.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假大空”,“代之以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影响十分深远。
D.《论语·学而》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钱穆先生解释说,巧言与令色是因为非“真情善意”,所以才少仁。
4.两则材料引出中心论题的方法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修辞立其诚”,在内容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在我的心里,已不是多年前的事,而是此时此刻眼前的情景了。它们全都出现在我的眼前,就跟当年那倒霉的日子里,我颤抖的手被昆宁先生握着,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在我如此荣幸地开始独自谋生的第一天早上,童工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奉命前来教我怎样干活儿。他叫米克·沃克,身上系一条破围裙,头上戴一顶纸帽子。他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他还告诉我,我们的主要伙伴是另一个男孩,在给我介绍时,我觉得他的名字很古怪,叫粉白·土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这个孩子起初的名字,而是货行里的人给他取的诨名,因为他面色灰白,像煮熟的土豆般粉白。粉白的父亲是个运水夫,还兼做消防队员,以此受雇于一家大剧院。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

帐房里的钟已指向12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进帐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外套的前襟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

我说我很好,希望他也好。其实,我心里非常局促不安,可是当时我不便多诉苦。

……

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

到达温泽里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

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没结婚之前,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

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猜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

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半个小时不到,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6点钟,我见她躺在壁炉前,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着力刻画两个童工及其父亲这些小人物群像,说明“我”很快融入新生活。
B.跟米考伯会面心里局促不安,表明变成孤儿后的大卫开始并不想见米考伯先生。
C.米考伯先生家楼上的房间里什么也没有,但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成天拉上窗帘,表现了米考伯一家人爱体面的特点。
D.“我”认为米考伯太太跟米考伯先生一样,都是能屈能伸的人,这一评价充分展现了“我”对米考伯夫妇的钦佩之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本过着幸福孩提生活的大卫·科波菲尔被迫停学做童工,小说就是这样在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突显故事的张力。
B.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我”就在心里认为那是“家”,侧面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C.米考伯太太一再述说娘家的辉煌,从3点钟“急得死去活来”到4点钟“吃吃喝喝”,极为写实地展现了一个耽于幻想、债多不愁的乐天派形象。
D.小说描写住宅破烂,房间空空,一件家具也没有,让社会下层小人物的性格在与环境互动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富有暗示性与象征性,激发读者情感,隐喻主题。
8.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
9.选文前两段中对小科波菲尔生存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选自《新书校注》)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B.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D.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车,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驾。
B.斧钺,古代作战用兵器,也是斩刑所用工具,这里指受重刑。
C.黔首,与“黎庶”“南冠”“鲰生”意思相同,指百姓。
D.少牢,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再加上牛一头即“太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立场坚定,大义凛然。面对李陵的软硬皆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表现冷峻。
B.屈原正道直行,高洁不屈。面对“举世皆浊”“世人皆醉”的现实,屈原坚守理想,不受玷污,以死警世。
C.秦始皇武力统治,威振四海。对外向南北军事出击,对内废仁政弱化百姓,还加强防卫策略,固守天险。
D.庄宗恪守父命,矢志复仇。用兵前请三矢,凯旋后还三矢,恭敬收藏,于强敌中竭诚忧劳,故能有所成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请结合一、二则材料,简要谈谈苏武和屈原忠君报国表现的异同。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书怀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在被免去参议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②和銮: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③本诗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均作于陆游闲居之时,前者从衰病起笔,后者紧扣住一“愤”字,抒发自身感怀。
B.前诗中“位卑”一句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的情怀。
C.后诗选取“楼船”、“铁马”“衰鬓”等典型意象,将辉煌的过往与无奈之现实做对比。
D.后诗中“塞上”句用“长城”的典故自比,该句意在表明作者想为国立功的昂扬之志。
16.两首诗尾联均谈到了诸葛亮,试分析两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