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期中 2023-06-29 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包含知识技术、传统文化、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各类物种等众多内容的综合范畴,包括丰富多样的、价值巨大的资源和要素。在特定环境中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就是与传统农业生计密切相关的本土生态知识、地方传统技术,以此为重要内容的民族生态文化长期指导着遗产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与之相应的农业景观,就是特定民族在生态文化和农业知识技术指导下,通过长期改造和维护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与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种质资源、相关文化等资源,也都被囊括进了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范围。因此,内涵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囊括了相应区域中的众多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是一笔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宝藏和物质财富。

(摘编自陈茜《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转化》)

材料二:

作为新晋的审美对象,仅直观上就能大致感受到农业文化遗产与纯艺术制品、园林风景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审美价值殊为不同。如果从主流或经典美学理论来看,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更显独特,因为目前主流的美学理论似乎难以阐释其审美价值的内涵。农业文化遗产美学价值的独特性,来源于其创造主体与过程的特殊性,也就是万国鼎先生所说的“世代流传于农民实践”,其中至少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作为创造主体的“农民”、作为创造方式的“实践”以及作为创造基本属性的“世代”。

首先是“农民”。从发生学角度,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审美价值的创造与拥有者,而艺术与科研工作者只是美的发现与赋权者。农民与哲学家、艺术家与科学家们处于同一审美层级,这在过去的审美主客关系中本就不可想象,更何况后者只能审视、定义乃至评判农业文化遗产,却与审美对象没有物权关系。不过农民的主体性似乎是有缺陷的,理论上他们拥有农业文化遗产审美价值最合理合法的解释权,现实中他们似乎又很缺乏审美意识。而且与艺术作品可以脱离创作者与创造空间,被换置在展厅、博物馆、画廊等场所中被人欣赏不同,农业文化遗产从未也无法脱离农民,农民也无法脱离农业文化遗产,所以我们在审美活动中必然要将农民的生产劳作与生活状态视作审美对象的一部分,如此造成了农民群体所独有的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审美客体的独特审美性。

其次是“实践”。农业生产是农民最主要的实践活动,这既是农业文化遗产审美性,也是其功利性与目的性的根本来源,同时某种程度上还对主流美学家所要求的非功利性审美原则进行了修正。正如海德格尔所讲:“只有理解了人类的生存本质,才能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从人类诞生到现代社会,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第一前提,包括审美在内的其他追求和价值都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剩余物”,例如田间垄沟式直线简洁的景观形式是为耕作效率的最大化,乡村生活的民俗工艺品虽体现了农民一定的审美意识,但终究还是为了使用或某种目的(且根本上还是为生产)。大凡农民所制造的工具普遍是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这在殿堂派、学院派看来就显得粗鄙低级,但正是功利性才使得农业文化遗产拥有了美学特质。传统农业生产与创造不仅是与天地间自然法则的体现,也是审美的枢机与对象,人类最初的审美反应就是在农业性生产中获得,因为只有先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黄药眠曾指出:“(先民)希望丰收和胜利的日子再来一次,于是绘画与舞蹈就产生了。舞蹈也常常是将丰收的动作再重现一遍”。直到今天,农民在工具制作和工艺创作中有意识加入“饱满”“红火”等元素的审美心理,依旧是源于期盼粮食丰收的朴素情感,这也是对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科学命题的生动诠释。

最后是“世代”。与纯艺术多属于艺术家的个人内在的创造不同,农业文化遗产美学遗存与价值是农民“世代”的智慧结晶,即父传子、师传徒,如此在农民之间世代流传。因为经历了历史积淀和时间检验,农业文化遗产在“有用性”与“审美性”之间达到高度统一。除体现了时间维度的传承性外,世代流传还暗含空间维度的群体性特征。因为无论传授者还是承袭者,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传授者的经验与技艺必然为集体所接受与认同,承袭者所学习和接受的实际是集体经验和审美意识的延续,这样就导致农民个体间的审美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具有普适性与同质性,例如农民普遍认为“红色大吉、白色不吉”等。另一方面,正是群体认同感与世代传承性的多重作用下,农业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够创新的,例如中国传统农具自唐代以后就鲜有大的变化,因为创新往往即意味着与祖辈经验的割裂乃至文化的失传。在同一文化空间里,农民们自觉认为共同的情感纽带与审美认同更有意义。

(摘编自陈加晋、卢勇、李立《美学发现与价值重塑:农业文化遗产的审美转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景观需要特定的文化和技术指导,并且经过长期改造和维护才能形成,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B.农业文化遗产与纯艺术制品、园林风景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审美价值具有不同之处。
C.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审美价值的创造与拥有者,现实中他们似乎又很缺乏审美意识。
D.由于农民个体间的审美具有普适性、同质性,导致农业文化遗产虽经世代流传却没有创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农业文化遗产指导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主要内容是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
B.农业文化遗产无法脱离农民,农民也无法脱离农业文化遗产,与《乡土中国》中“地缘”内容如出一辙。
C.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第一前提,人们并不会关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与审美有关的现象。
D.农业文化遗产无论传授者还是承袭者,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这也说明农民个体的审美活动是不存在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A.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极具观赏价值的广西龙胜龙脊梯田。
B.中国乡土社会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C.始于东汉时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贵州稻鱼鸭共生模式。
D.“清明前后,撒谷种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等农谚。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历经沧桑的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不仅是夏津人的“救命树”,也正成为夏津人的“摇钱树”,因其特有的功能价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分析古桑树群独特审美价值的构成。
2023-06-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超新星纪元(节选)

刘慈欣

1999年末的一天,位于御夫座的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颗巨大的恒星被星际尘埃所遮挡,没有被人类发现。这次超新星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一场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由于距离超新星太近,强烈的辐射使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13岁以上的人将在一年内逐渐死去,而12岁以下的孩子却因有基因的自主修复功能而幸免于难。

于是,整个世界的大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培育孩子,希望他们担负起领导国家的使命。

一年后,世界上只剩下了孩子。

当大人们全部离开后,公元钟启动了。公元钟由61420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代表一个终聚地,通过卫星信号,全世界所有终聚地的状态都显示在公元钟上。当某个像素由绿色变成黑色时,表示这个终聚地中所有的人都已死亡。

公元钟的绿光一天一天地消失,孩子们像着了魔一样,时刻盯着钟面的变化。第四天早晨,当孩子们走进公元钟大厅时,有一种走进坟墓的恐惧。这时天还没大亮,大厅中一片黑暗哟,前三天的绿光已完全消失了。他们走进这黑暗,看到在公元钟上只剩下一片绿色的光点,像冬夜中稀疏的寒星,直到把灯全打开,他们的呼吸才顺畅了。这一天,孩子们一步也没有离开公元钟,他们一次次数着钟上的绿点,随着绿点一个个减少,悲哀和恐惧在一点点攫住他们的心。

“他们就这么丢下我们走了。”一个孩子说道。

“是啊,他们怎么能这样?”另一个孩子说。

晓梦说:“妈妈去世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当时我也是这么想:她怎么能就这么丢下我走了呢?我甚至恨她,可到了后来,我总觉得她好像还在什么地方活着……”

有孩子喊:“看,又灭了一个!”

华华指着公元钟上的一个绿点说:“我打赌,下次是这个灭。”

“赌什么?”

“我要是猜不对,今天晚上就不睡觉了!”

“今天晚上可能谁也睡不成觉了。”眼镜说。

“为什么?”

“照这个速度,公元世纪肯定要在今天夜里终结。”

绿星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看着已是一片黑暗的公元钟,孩子们仿佛悬在一个无底深渊之上。

接近午夜零点时,公元钟上只剩下最后一颗绿星星了,这黑暗荒漠中的惟一一点星光,在公元钟的左上方孤独地亮着。大厅中一片死寂,这群孩子们如石雕般一动不动地盯着它,等待着公元纪元的最后终结。但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那最后一颗绿星星一直顽强地亮着。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眼色,后来又窃窃私语起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越过这个宁静的城市上空,又在西边落下。在整个白天里,公元钟上的那惟一的一颗绿星星一直亮着。

到中午的时候,信息大厦中出现了一个传言,说治愈超新星辐射的特效药早就研制出来了,但生产的速度缓慢,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要,为了避免社会混乱没有公布这个消息。世界各国秘密地把最有才能的人集中起来,用这种药治好了他们的病,现在亮着的那个绿点就是他们的聚集地。仔细想想,这种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他们又调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世界交换宣言重看一遍,注意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只有当公元钟完全变成黑色时,孩子才在宪法和法律意义上真正接过世界政权,在这之前,成人仍拥有对世界的领导权……”

这是一段很奇怪的话,当大人们前往终聚地时就可以交出政权了,为什么非要等到公元钟完全熄灭呢?只有一种可能:某些终聚地中的某些人仍有活下来的希望!

到了下午,孩子们已经对这个想法信以为真了,他们惊喜地看着那颗绿星星,仿佛在险恶的夜海上见到了远方的灯塔。他们开始查询那个终聚地的位置,并设法与它取得联系,但这些努力都落空了,所有的终聚地都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它们仿佛处于另一个世界。孩子们于是只有等待,不知不觉天又黑了。

夜深了,在大厅里的公元钟前,在那颗不灭的绿星星的抚慰下,一天一夜没睡的孩子们相继在椅子和沙发上睡着了,梦中他们都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

外面下起了雨,雨点打在已调成透明的落地窗上,发出轻轻的声音。下面的城市全笼罩在雨中的夜色里,不多的灯光变得朦胧,雨水在透明墙壁的外侧汇成一道道小溪流下去……

时间也在流动着,像透明的雾气无声无息地穿越宇宙。

后来,雨大了起来。后来,好像又刮起了风。再后来,天空中出现了闪电,并响起雷声,这雷声把孩子们惊醒了,大厅中响起了一声惊叫。

那颗绿星星消失了,公元世纪的最后一片橡树叶已经落下,公元钟上一片漆黑。

现在地球上已没有一个大人了。

这时,雨停了,大风很快扫光了半个夜空的残云,巨大的玫瑰星云出现了。玫瑰星云在苍穹中发出庄严而神秘的蓝光,这光芒照到大地上后就变成月光那样的银色,照亮了丽后大地上的每一个细节,使下面城市的灯光暗淡了许多。

孩子们站在这座A形建筑高高的顶端,凝视着宇宙中发着蓝光的大星云,这是古老恒星庄严的坟墓和孕育着新恒星的壮丽的胚胎,这群小身躯被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色光辉。

超新星纪元开始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也体现出了作者宏阔的想象力。
B.晓梦对妈妈的去世由被抛弃的恨,到后来觉得妈妈某个地方活在,从孩子的视角写出了她对妈妈死亡的理解和释然。
C.文中划线句子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巧妙地映射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D.结尾处孩子们身上镀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色光辉,写出了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态度,忧虑中又不乏希望。
7.关于文中孩子们听到传言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猜想大人们有治病的特效药,表明他们不愿相信公元世纪即将灭亡的事实。
B.孩子们重温联合国秘书长发布的宣言,是想要从中找到公元世纪依旧存在的证据。
C.孩子们对看到绿星星感到惊喜,积极查询其位置,从侧面体现出他们内心的恐惧。
D.孩子们相继地睡了,梦中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终聚地。
8.着力写“公元钟”的变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超新星纪元》这部小说有着“用瑰丽的想象实现了宏阔远景和真实近景的交织”,请结合本文对上述特点加以分析。
2023-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及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进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

十月,即郸降魏。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

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醉而救之,是吾代帏受魏之兵,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思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穷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颈,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

(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B.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C.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D.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魏师/大败/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阴”字的含义不同。
B.“蚤救孰与晚救”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蚤”字的含义相同。
C.“顾反听命于韩也”与“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促织》)两句中的“顾”字的含义不同。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两句中的“期”字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忌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回齐国,为齐国大将田忌所赏识。
B.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而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全文围绕孙膑的经历,精选几个典型事件充分展示其受辱不馁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叙议结合,有叙有议,结构自然,顺势顺理。作者鲜明的爱憎洋溢在字里行间,令人深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
(2)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14.请概括齐国援救韩国最终战胜魏国的原因。
2023-06-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寄松风上人

郑燮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点明别后相思之情。因有千山万山的阻隔,作者和松风上人的相见也就遥遥无期了。
B.颔联用一“似”字感慨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用一“空”字发出相望不得只能独自倚阑的遗憾。
C.“猿鹤”,古人用以比喻隐逸者的伴侣,此处作者用盼望猿鹤“来同餐”极写相望之情甚是殷切。
D.尾联两句既照应首联之“别易来难”和颂联“”空倚阑”,使结构浑然天成,又升华了怀人念友之情。
16.请从语言和手法角度赏析颈联。
2023-06-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写屈原看到草木零落,感慨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3)“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李白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 。
2023-06-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住在江南,我对北方的开阔疏朗一直有一种迷恋。读文学的人,怎么能不去塞北呢?其实,对中国文化报以温情与敬意的人,____①__。飞机的舷窗下,祁连山____a_____,雪白的山头与苍黑的山脊一路延伸,____b_____。地面一片苍黄,都是戈壁。数年前沿着兰州—武威—张掖一线去过一次敦煌,那时还可以看见戈壁上的汉长城遗迹,一道低矮的土坯长城,将___c______的狼烟时代隐藏于后,那是匈奴人哀歌“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所在。当飞机降落在敦煌时,西北的艳阳扑面而来,那种强烈,打得人连闭上眼,都感觉身心暴露于这通透的、澄澈的、热烈的阳光下。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

吐蕃展就位于敦煌研究院,一个不起眼的二层建筑内。在西北正午的骄阳下,明亮的光线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但一到展馆,视线与内心一下子沉入历史的情境。___②___,却集中了国内外许多知名博物馆的名品以及私人收藏。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丝质外套和软靴,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简直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青藏高原气候严寒,___③__,这也许是某个节庆的日子穿的礼服,也许是夭折的孩童的葬服。曾经有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生命包裹在这件衣服里,仅仅想到这里,就觉得这件小外套是活生生地带着人的气息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abc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尘莫及   一望无际   风起云涌B.触目可及   无穷无尽   群雄逐鹿
C.触目可及   一望无际   群雄逐鹿D.望尘莫及   无穷无尽   风起云涌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一个6—8世纪吐蕃贵族小孩的样式像唐装,而织物图案又是带着中亚波斯风格的连珠立鸟纹的丝质外套和软靴,简直不像一千多年前的物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请在文中画横线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023-06-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有人质疑网友将林黛玉怼人的话语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有断章取义之嫌。对此,专家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变化确实产生远离纸质阅读这样一个趋势,但尽管许多都被娱乐化,经典仍然还是经典,经典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

在网友对“林怼怼”的模仿热潮中,不难发现,职场话题是创作焦点。“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一句,表达的是职场人对过度加班的不满;“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则是借林妹妹之口,直言对老板空洞承诺的反感。这其中,语气也许是戏谑“发疯”的,情绪却是极其真实的。

林黛玉“花式怼人”大火的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现实中无法体面拒绝、坦言不满的无奈。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亲戚、同事、领导的无理要求,人们总是要用一些委婉的言辞包裹拒绝的意图。当“高情商”说法也无法回绝时,便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就这个角度而言,如今流行的犀利“林学”,其实与此前被动自我保护的“糊弄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共同传达出年轻人对缺乏边界意识、形式主义、过度内耗等行为的反感。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员工对加班要求的不满,你认为这种“林怼怼”式的表达合适吗?请结合情境,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谈谈理由。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这是《红楼梦》香菱学诗片段,看了以后,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修养或社会现象是否也有感悟和思考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作文主题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6
作文主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司马光(1019-1086)  《资治通鉴》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1-22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谈观点,写评论表达题组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  读书·学习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