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 高一 期末 2024-02-07 79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学习国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人人能说,文字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好几年,为什么到了中学阶段还要学习?这是因为平常说的语言往往是任意的,不免有粗疏的弊病;有这弊病,便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必须去掉粗疏的弊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和语言一样,内容有深浅的不同,形式有精粗的差别,小学阶段学习的只是些浅的和粗的罢了,如果即此为止,还算不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必须对于深的和精的也能对付,能驾驭,才算能够尽量运用文字。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而终极点在;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在人群中间,经验的授受和心情的交通是最切要的,所以阅读和写作两项也最切要,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其他学科是不负授予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

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材。国文教材中排列着一篇篇文章,使学生试着去理解它们,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教师不教学生先自设法理解,而只是一篇篇讲给学生听,这并非最妥当的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着去揣摩它们,思虑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如果不试着去理解,试着去揣摩,只是茫然地今天读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明天读一篇《史记》的《信陵君列传》,那是得不到什么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的,国文课也就白上了。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单凭一部国文教材,是不够的。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该用研读国文教材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材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只要你存心读书,完全可以就自己所好,就各科学习上的需要,就解决某项问题的需要,从各处找到书来读,这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该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产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作的。

(摘编自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

材料二:

在以八股取士的时代,很多人读书就是为了写文章,应科考。许多读书人专门找周墨”“墨卷来读,揣摩人家是怎样中了举人、进士的,以便自己去模仿,找到捷径。如果今天还以为读就是为了写,试问:读报纸的通讯是不是为了当记者呢?读小说是不是为了当作家呢?很少需要写文章的人还读不读书呢?这道理不是很明白吗?读书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增长见闻,汲取精神食粮。对任何人来说,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不能认为只要识了字就会读,读,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读得好,更不简单。人与人之间,读的能力是大有高低之分的。在语文教学中,训练读的能力,本身是个目的。一个人理解得好,理解得快,记得牢,说明他读的能力高。

写,当然也是目的。读与写既要配合,又要分别处理,不能混为一谈,分、合之间,关系要处理好。有内在联系的两个事物,把它们截然分割开来,认为互不相干,固然不对;把各有特点的事物不加区别,纳入一个模子里,也不行。互有关联的事物,应当结合处理,但是结合要适当,否则,不适当的结合会造成互相牵制,互相干扰,当合者合,当分者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读与写的关系怕也要做如是观。

写作水平的提高,要靠多方面的配合,如:观察力的提高,思想的提高,知识的积累,语言的不断丰富,等等。这些都同读有联系。读可以促进写,读书破方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对写的帮助。反过来,写也可以促进读,自己有了写的体会,自然就提高了理解、欣赏的能力。语言训练首先是技能的训练,提高技能要靠反复实践,必须有一定的量,少了不行。但是,也应该有个限度。

(摘编自张志公《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平时说的语言不是任意的,改掉粗疏的毛病,进到精粹的境界,才算能够尽量运用语言文字
B.阅读和写作这两项的知识和习惯,由国文科专门负责授予和训练,其他学科是不负授予和训练的责任的。
C.从课外学习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是每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明确的目标。
D.学生在获取阅读和写作的知识时,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文章一篇篇地讲解,并让学生试着去理解、揣摩它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量运用语言文字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
B.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即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终极点在“行”,即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
C.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帮助从教材中习得阅读知识,再用这些知识去阅读更多的书。
D.为养成阅读习惯、充实自己的生活,必须多写;为养成写作习惯、适应生产的需要,必须多读。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B.写作时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砧锤上二十次。
C.你如果要写作,必须有字句的知识、不矫揉造作的艺术。
D.阅读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
5.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2-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树下

铁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么。老于说是。老于的女儿说,中学还是大学,老于说,中学,同班。女儿说,人家都说中学同学比大学同学亲。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女儿说,又不是别人,她不是你的中学同学么。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有数学天才,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项珠珠同学,项珠珠市长。

找找她又有何妨?谁让她总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呢,谁让她是这城市的父母官呢,难道老于不是归她管辖的一个市民么。再说找她又不是为我老于,是为我的女儿啊,她是个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让属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有好一点的居住条件又有什么不对呢?

老于家中没有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

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吗?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字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

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会一下子不断地处在请求之中,或许到了他这岁数,谁的日子里都会伴随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请求吧。这时老于坚信一年后女儿肯定能考上大学离开家,那么她就会住进学校里有暖气的宿舍。剩下他和老婆两人,又有什么对付不了的事呢。日子会好起来的。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于禁不住老婆孩子的劝说,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最终决定向身居高位的老同学求助的一刻,就已经放下了自己极为看重的自尊。
B.老于给项市长打电话特意选了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的时间,因为他觉得为了房子求助老同学是让他感到羞耻的一件事。
C.老于滔滔不绝地跟老同学讲文学时,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的原因在于,强烈的自尊和现实生活的诉求让他处于两难的境地。
D.老于离开项珠珠家时,在老同学的一再追问下坚决否认自己此行是有求于她,和前文者于与项珠珠打电话时的表现相呼应,强烈的自尊心关闭了老于现实诉求的大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了老于日子拮据和生活困顿的境况,同时提到他的老同学,为下文老于找老同学帮忙解决问题做铺垫。
B.小说使用第三人称视角叙述故事,这种视角使叙述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更加细腻全面地展现老于复杂的内心世界。
C.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老于的形象,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生动显示出他内心的矛盾挣扎。
D.老于最后只能对着龙盘槐说出自己的诉求,这批判了当下存在的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感知群众疾苦、为民解忧的现象。
8.请简要梳理小说中老于的心理变化过程。
9.小说的标题是“树下”,有何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2024-02-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北逐单于,破东胡,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B.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C.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D.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11.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本义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B.“禁中”,一指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又指帝王所居宫内,此处指前者。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D.“节”,即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使节出使外国所持的一种凭证。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听人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向冯唐询问他的看法时,因为冯唐的父亲跟李牧和李齐都曾交好,故此了解李齐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
B.冯唐和文帝交谈时无所避讳,他直接告诉文帝,纵使文帝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士,也不懂得任用,文帝听后很生气。
C.汉文帝待人宽厚,尽管冯唐说他不能知人善任而触怒了他,却并未因此而疏远冯唐,反而在怒气平息后耐心向冯唐问明缘由。
D.冯唐据理陈辞,认为因为谎报杀敌人数而对魏尚做出的处罚过重,并最终说服文帝赦免魏尚。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2)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4.冯唐为什么认为文帝即使得到廉颇和李牧,也不懂得任用他们?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4-02-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②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
B.颔联明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暗示出他长期驰骋沙场,并故作反问,激励其一往无前。
C.颈联以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惆怅之情。
D.整首诗中,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英雄豪气,使人读来感到激动振奋。
16.有人说“读岑参诗,可知盛唐气象”,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2024-02-07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秋天落叶飘摇的悲凉之景,“____________”,一句则直述自己身体不好还孤身登高。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对自己当下的性格、年龄、事业与人生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想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我们可以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可以吟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2-1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末,戏曲依然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在中国的乡村,看戏如过节一般隆重。戏台上的一唱一吟、一招一式都是中国人独有的乡愁美学。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如今,浙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疫情期间,戏曲演员用个人账号发视频、开直播,对着手机屏幕唱戏,吸引了广泛关注,收获了巨大流量。有不少年轻戏曲人,,一夜成名。戏曲直播所产生的流量,让戏曲演员有了存在的价值,更增加了文化自信。

从露天演出,到勾栏瓦舍,再到现代化剧场,戏曲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况且,戏曲如今已然处于大众娱乐的边缘,能通过直播收获更多受众,展现戏曲之美、之魅,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吗?对此现象,也有人,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一味迎合观众、娱乐至上,过度曝光和商业化,失去了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明珠蒙尘难放放亮,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吸引更多人来看戏,让更多人爱看戏,已经成为戏曲传承的当务之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以下修改最准确的一项。(     
A.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
B.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青睐。
C.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尽管有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青睐。
D.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尽管有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仿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2-2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六、整本书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整本书阅读-填空 | 较易(0.85)
21.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考查。
(1)人们的行为不受规律约束,不靠强迫性的外在机制来推行,而是通过教化的形式让人们主动服膺于传统,由此来维持社会稳定的做法被称为__________
(2)人类学中,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被称为__________,是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乡土社会中,按照父系亲属的伦常组合社群,成为一个事业组织,大小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
2024-01-2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七、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读下面删去了结尾的微型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情节出发,展开想象,猜测并续写结尾,80字左右。

如果先生的墓志铭

我迷路了。

夜,伸手不见五指。我跌跌撞撞地走进了一个阴森森的地方。

突然记起身上还带着手机,抖索着摸出来,摁亮屏幕,想照一下周围的情况。

忽然,手机发出滴——的一声响,低头一看,原来是扫到了一个刻在石块上的二维码。

屏幕上跳出一行行的字:

欢迎你关注如果先生的微信平台!

……

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就一定能考上大学。

如果我再大胆一点,就一定能追上那个女孩。

如果我再肯干一点,就一定能坐上那个位子。

如果我早点戒烟戒酒,身体就能一直健康。如果我不沉湎于网络。

如果……

如果看了我的墓志铭你还无动于衷,那么,朋友,请你进来静静地躺着,换我出去好好地享受与珍惜时光。

这么有趣的墓主人会是谁呢?……


结尾续写:_____________
2024-02-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当代中国青年应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出青春力量。


培养时代新人是时代责任,作为青年学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进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整本书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铁凝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司马迁(前145-前90)  《史记》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岑参(715-770)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选择+表达
220.65情境补写  逻辑问题语言表达
六、整本书阅读
210.85《乡土中国》  理解重要概念填空
七、作文
230.4青春 使命  责任 担当  引语式材料  国家情愫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