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新疆 高一 期末 2024-02-29 6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物勒工名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物勒工名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保证。

自古以来,我国先民就注重追求工匠精神,如《礼记》云差若毫厘,缪以千里,《考工记》指出,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包括精益求精、敬业专一、诚实守信等内容。物勒工名制度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诗经》中即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说法。物勒工名制度之下,统治者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车轮达到的技术要求明确而细致,车轮圆不圆,辐与牙相交处是不是直角,上下车辐是否成一条直线,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在追求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工匠们逐渐形成了精益求精的意识。

物勒工名作为一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这一群体,对其产生的精神影响是很大的,在这种要求和压力之下,工匠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认真劳作,兢兢业业,久而久之就内化为敬业专一的意识和实践。《礼记·月令》有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这里的就是敬业专一的体现,其要求是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指出优质的产品应当是精良的,而不是奇异的,而精良的产品必须通过敬业专一的功致生产出来。

诚信精神在物勒工名制度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物勒工名制度下,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和处理也十分严格。《秦律·杂抄》规定:禀卒兵,不完善(缮),丞、库啬夫、吏赀二甲,法废。也就是说,士兵在使用武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武器的制造者将被罚款,甚至被追责。物勒工名制度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摘编自庄华峰《物勒工名与传统工匠精神传承》)

材料二:

20161119日,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在内的测产验收专家组来到广东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1500公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经过现场收割、称重和测算,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晚稻实割亩产705.68公斤(干谷),加上早稻的亩产832.1公斤,最终年亩产量达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再次刷新了水稻亩产的世界纪录。该项目华南双季稻两季产量相当于以前的三季。

彼时,袁老已经86岁,业已功成名就,但他依然耕耘奋战在科研一线,在求新求变的创新路上忙碌着,创造着。有关部门通报,当时,他正探索种植海水稻,计划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200公斤的目标。若能研制成功,全国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及几千万亩的滩涂有望成为新的良田。袁老还期待实现“90岁前拿下17吨(每公顷)的目标,100岁还想在田里

他的这种为了人类粮食安全甘于寂寞、敢于奉献的求索精神,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网络巨变时代,对于我们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无疑是一堂生动的励志课

(摘编自张东阳《创新当如袁隆平》)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一部署凝聚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于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专注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付出。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当前我们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方式推动形成先进生产力,以的提升带动的提高,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终究是由人来完成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大国工匠,不仅是我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石,更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

培树工匠精神首先要转变社会价值观念。针对当前社会浮躁化、逐利化的思想,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树立工匠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文化,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同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技术工人短缺是目前我国各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劳动力供给不足,工匠型人才更是缺乏。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欠发达,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加快发展与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鼓励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与行业企业互动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培养机制,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还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技能培训制度,发挥行业企业、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作用,定期组织选派优秀骨干参加培训、对外交流,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对各行业涌现的技术创新人才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提高薪酬待遇,引导广大劳动者精益求精钻研技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和美好人生。

(摘编自杨安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建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勒工名”制度是为了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它既能保障产品的质量,也是传统工匠精神传承的重要保证。
B.“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体现了工匠对精益求精的追求,“物勒工名”制度之下,工匠们为了维护声誉,严格要求产品质量。
C.86岁的袁老,依然在科研一线耕耘奋战,不断求新求变,并且期望着实现更远大的目标,这最终让他功成名就。
D.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体现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勒工名”作为一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这一群体,在其要求和压力之下,工匠逐渐内化为敬业专一的意识和实践。
B.“物勒工名”制度下,政府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和严格处理,“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诚信精神得到充分体现。
C.在网络巨变时代,袁隆平为了人类粮食安全甘于寂寞、敢于奉献的求索精神和坚强意志,给追求大国工匠精神的我们以启示。
D.新时代呼唤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只要推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就能形成先进生产力,用“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提高。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唐律疏议》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
B.根据《工律》的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亦必等”,“物勒工名”无疑为器物尺寸的标准化提供了监督与问责的便利。
C.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阵的每一件兵俑、马俑、将俑身上都刻有文字,这些“工名”,仿佛是大秦帝国的基因符号,标识着大秦运转的“遗传密码”。
D.春秋初,各国规定,制造产品要“不取其数”,选材、工序、加工方法等,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使命呼唤,请结合材料三谈谈现阶段培树工匠精神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弧上的舞者·钳工王(节选)

梁晓声

全权代表年轻得很,才三十一二岁。风度翩翩,踌躇满志。对他所表现出的客气,是那种矜持的客气。矜持中有几分居高临下的意味儿。比对方年长近二十岁的章华勋,还是感到自尊心被什么尖锐又细长的东西深深刺了一下。

他怔了几秒钟,一笑,不置可否地说:非常感谢贵方的信赖。我想提醒对方,难道就不需要对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察了么?……

对方说早了解过了。对他在工人中的群众基础和威信,对他管理方面的能力,是丝毫也不怀疑的。

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现在就可以由我向您颁发委任证书!但他并没接证书。他说:可我是有二十余年党龄的党员……

对方又一笑:章先生不必多虑了!只要不影响企业管理和发展,我们绝不要求党员退党。

他仍犹豫着不接证书。一想到将有半数以上工人失业,他内心里矛盾极了。仿佛接了证书,就等于从道义上背叛了那些工人似的。

章先生有什么条件,尽管讲出来。您儿子大学毕业后,可以入厂,还会得到重用……

他双手不由自主地接过了证书。章华勋又想到那些工人的失业问题,心里很不自在,很别扭,很不是滋味。

他陪对方四处视察厂区时,几次欲提出修改合同上那两个关于失业工人安置的百分数的建议,但对方不断地问这问那,使他根本没机会提出。

一些工人们正在厂区挖沟,抢修暖气管道。管道四处射水,细雨蒙蒙,那几名工人的衣服全湿了,脸也全湿了。在十二月的寒冷之下,一个个冻得双唇发紫,浑身哆嗦。

全权代表大发感慨:在这样的厂里,拿差不多是世界上最低的工资,造出差不多是世界上一流的步枪,这个厂的工人们都很可敬啊!

他也感慨起来:您说得对极了!我们厂的工人,个个都是好工人!绝非一半素质好,一半素质不好。这一点我可以很负责地向您打保票!……

全权代表看了他们一眼,用手朝沟下一指低声说:你替我记住他们的名字。像他们这样的人都可免除考核成为厂里的工人!我们很需要他们这样的管道工……

章华勋听了,心中亦喜亦忧。替那几名可免除考核的年轻工人喜,替钳工王等一批老工人的命运如何而忧。他们年轻时都曾是国营厂里的骨干工人。十之八九曾是各级劳模钳工王还曾是章华勋的师傅……

回到会客室,章华勋终于有机会说他早想说的话了。

我们现在谈谈合同好么?

谈谈……合同?合同不是早签定了么?

对方将刚端起的茶杯,缓缓地又放下了。他的话使对方感到了几分意外,也感到了几分麻烦。

是啊,但不是我签的,是我的前任……

不管是谁签的,都已经是既成事实。我的责任和权限,只不过是来履行一下接收这个厂的程序罢了。

对方不给他留有一点儿余地。

可……我现在不还是这个厂的厂长么?所以我认为那合……

因为明明知道从对方到达那一天起,便意味着这个厂已经正式易主了,便意味着自己这位厂长已经被取消资格了。章华勋有点儿理直气壮不起来。

你已不是什么‘三二三’厂的厂长了。‘三二三’厂已成为历史了,你已是我们将定名为‘绅士服装厂’的副经理了。你的立场应该彻底转变到和我相一致的立场上来!对方的口吻中,已经带有训导的意味了。

即使我以‘绅士服装厂’副经理的头脑思考,我也还是认为那合同……

章副经理,我再强调一次,我不愿,不想,也没有半点儿义务跟你谈合同!

对方沉下了脸,口吻已经变得有点盛气凌人了。

章华勋怔愣住了。而对方重又端起茶杯,缓和气氛地笑笑:咱们君子协定,说不谈合同就不谈合同!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

章华勋突然大光其火,挥了下胳膊,放开嗓门嚷道:谈!必须谈!非谈不可!你竖起耳朵给我听明白了!……

对方没料到他会突然发作,被他的嗓门惊得手一抖,洒了一身茶。于是轮到对方愣住了。

他从桌上拿起了那委任证书,一大步跨到对方跟前:你以为就这么个玩意儿,就能使我一点儿都不替工人们的利益着想啦?就能使我彻底地站在你们的立场上啦?没门儿!……

他将大红的委任证书抛在了对方脚旁。

对方弯腰捡起证书,掏出手绢擦了擦沾土的水迹,不言不语地笑望他。那意思是,你说吧,我洗耳恭听。

于是章华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合同中的两个百分数,慷慨陈词,据理力争……

(有删改)

文本二:

梁晓声被称为平民作家。梁晓声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中篇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直面现实,歌颂正义,充满正能量……他曾形容自己是置身弧上的写作者,他以比喻文学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立场。故我们也用他自己曾写过的文字作为他这一套中篇小说集的总名——《弧上的舞者》。在我们看来,这一位作家,仍不倦地睽注着现实,仍不倦地舞着……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述了全权代表的状态及章华勋的感受,呈现出强烈的反差,从而吸引了阅读者的阅读兴趣。
B.“难道就不需要对我进行一番起码的了解和考察了么?”章华勋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对方信任的感激。
C.“今天可真够冷的,有零下三十度吧?”一句全权代表表面说天气,其实是为了缓和章华勋说话的气氛,故意岔开话题。
D.全权代表对章华勋想就合同中数据进行商量一事,根本不予理睬,最后见章华勋态度强硬,才表示愿意洗耳恭听。
7.关于文中画横线处所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年轻工人冒着寒冷抢修供暖管道。
B.“双唇发紫,浑身哆嗦”等细节间接地表现了工人们务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
C.“‘细雨’蒙蒙”“十二月的寒冷”等表明了工人们抢修中工作环境的恶劣。
D.引发了全权代表的感慨与章华勋对“钳工王”等其他工人命运的担忧。
8.文本中,章华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简要概括。
9.文本二中提到了梁晓声曾形容自己是“置身弧上的写作者”。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2024-02-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付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腾》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更欲A受之B非欲C复D以为荣E欲F以G为外援H为万安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
B.“绝宾客往来之望”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字的意义不同。
C.“迁”指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平转,为区分常在其前加一字,如左迁,指降级。
D.诚,意为“确实”,与《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字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孝廉,想要建立自己的名誉,因此在济南任职时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
B.曹操回乡后本想过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但这个愿望落空了,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
C.曹操本可借讨伐董卓之名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担心重新引起祸端,所以常常裁减士兵,不愿扩充军队。
D.曹操担心人们私下议论他有夺取帝位的野心,于是学周公著《金縢》之书写了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真实想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2)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14.文中曹操是如何解释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李清照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注]还解辟寒无?


[注]遗犀:亦作“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髻子伤春懒更梳”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了诗词的主旨,“伤春”一词统摄全词。
B.上阕由物及人,由近及远,用晚风、落梅、淡云和疏月等意象营造出凄清氛围。
C.下阕从室外转到室内,玉鸭、熏炉、瑞脑、朱樱、斗帐等词语写出了室内的华美。
D.结尾一句词人假借向犀角梳的发问,进一步刻画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16.请从情感方面谈谈这首词与词人南渡后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有何异同。
2024-02-15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在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后,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从反面进行了论证。
3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后世不少诗文对这些英杰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无疑是耐盐碱的强者。它们。根据这三种本领,我们可以将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植物分为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三类。

聚盐植物的茎和叶常肉质化,能够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并聚集在体内,但自身不会受到伤害。代表性植物有盐角草等。泌盐植物则通过由根部或其他部位排出体内过多盐分,这种特性有效地减缓了植物体内过多盐分的负担。代表性的植物有补血草等。拒盐植物一般生长在盐碱化程度较轻的地区,根部细胞对于盐分的渗透性小,使得植物吸收的盐分很少。代表性的植物有盐地风毛菊等。

借助种植合适的植物治理盐碱地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优良方法。我国盐碱地分布面积广,。因此在利用植物修复盐碱地时应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技术。首先,。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耐盐碱植物种植,确保选择的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相应的盐碱环境下生存和生长。其次,要进行土壤改良。在种植之前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通过添加腐熟的有机物、石膏等措施,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和pH值,为植物成功建植和幼苗后续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在此时,雪鸮悠然而来。它驻足在桦木杆上,昂首挺立,神色淡定,像一个目无下尘的巡视大员。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鸮,不由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它身长70厘米左右,羽毛灰白相间,花纹简约,一双翅膀婀娜而刚健。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鸱鸮科猫头鹰,雪鸮生就一张圆圆的娃娃脸,眼睛像透明的琥珀珠,根据朝向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眼球不会转动,却可以看清一公里之内的各种猎物。它的超级武器是脖子和耳朵。它的脖子可以旋转270度,耳朵隐藏在眼睛后面,靠鼻翼上浓厚的绒羽传导各种声音,甚至土层下极细微的声音也不会忽略。雪鸮的五官独具表情功能,有时喜悦,有时甜美,有时严肃,有时呆萌。人们看到它,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婴儿,身体中会悄然分泌慈爱的多巴胺,直想把它抱在怀里爱抚。

此刻,雪鸮在我置身的无形蛋壳里划过,忽而像巨大的蝴蝶,忽而像逆浪的飞鱼,忽而像长臂的银鸥,忽而像强悍的鹰隼,看着它的翅尖,我找回了天和地的边界。

20.下列句子中的“作为”和“作为唯一白天活动的鸱鸮科猫头鹰”中的“作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障碍”作为新增疾病,纳入“成瘾行为所致障碍”疾病单元中。
B.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长者食堂要良性持久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惠民利民便民之效。
C.轻型战机不仅在国土防空领域有所作为,还可与重型战机能力互补、轻重搭配。
D.评论一个人,不但要根据他的谈吐,还要根据他的作为。
2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语“超级武器”的具体含义。
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是为了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在中补充体力、蓄积精神,好让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更快捷。,是为了更好地走,这就是字中的人生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1-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  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非连续性文本
6-90.4梁晓声(1949-)  中国现当代小说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曹操(155-220)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清照(1084-1155)  即事感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表达题组
20-220.65一般词语  修辞手法  理解重要概念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奋斗 励志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  成功面面观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