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 高二 期末 2024-04-06 7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聚落地理学和社会学对于聚落属性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分歧,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我们会看到,聚落地理学还保持了对于房屋和聚落的一种朴素的实体论想象,而在社会学中,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

聚落是大地上的人文,地不同,人不同,纹理也不同。这看上去很好解释,但聚落的历史往往比较长,影响因素多,要跳出个案来寻找一般规律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有的地理学家的解释仅考虑到地形生产上的便利与否对聚落规模的影响,没有兼顾人们在生活上的考虑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有的对于解释同一个市场体系内部的聚落间聚落规模差异是有效的,却不能用来解释聚落形态的区域间差异,因为在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中心的体系。也有地理学家用经济区位影响聚落规模的规律来解释,这个规律看上去是颠扑不破的,它适合解释在同一个经济区域中具体哪一个聚落会成长得比较快,但也不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

历史的因素被看成是地理因素的重要补充,一般认为历史较长的聚落会大一些。这一观点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比较容易成立。如果以一个乡镇为单位来统计,会发现规模和历史长短之间确实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观察到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却不等于可以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在同一个区域内大的聚落更可能是古老的,但聚落是一个体系,其中必定会有大有小,是大的容易久存,还是老的发展机会多呢?老的容易变大,也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区位优势。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部,区位对于规模的影响力其实会比历史更加明显。一旦区位优势丧失,无论多么古老的聚落都会衰落下去。

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被引进来做进一步的补充,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聚族而居的说法,但聚族的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即使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一个宗族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中,各个聚落大小不一。再如,不少研究注意到国家政治对于聚落形态的影响,尤其是日本学者对于古代聚落形态的研究,以及今天人们从宅基地制度或者城市化政策等方面对于聚落形态的研究等等。不过,如果要从具体的制度或政策的角度研究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更值得重视的不是全国性的制度或政策,而是地方性的治理实践。在大一统的社会中,各地具体治理实践的差异性很重要,与地理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相比较而言,这种治理上的差异似乎更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区域差异,因为施政者往往是县级或以上层次的地方官。

变量的杂多实际上给人带来了一种无序感,甚至有学者认为这种无序性其实正是传统聚落形态演化的基本特征。对于自发形成的结构来说,变化路径不清晰几乎就是必然的,但对于今天的学者来说,我们总是希望从这种必然复杂的历史中获得某些明晰的教益。要减少这种变量杂多带来的无序感,或许应该引入演化的视角,将以上各种静态的因素放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进行梳理。人们对于聚落形态演化过程的描述是有共识的,这个过程可以被概括为生—长一变三阶段。问题在于生—长—变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过程机制是怎样的?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莫衷一是。有研究者提出,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即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有学者认为,散村是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的原生方式,集村则是长期发展或演变的结果;传统中国乡村聚落形态的总体变化趋势是立基于自然与经济需求的分散居住的原始倾向逐步被放弃,立基于社会、政治与文化需求的集中居住越来越成为主导性的倾向。这两种说法都倾向于区分自然—经济的因素和社会—人文的因素,并认为前一类偏静态,后一类偏动态。

这些人文地理学家或者规划学者的文献显示出一种集体性的认知:在描述聚落的演化时,需要更多地重视社会文化的因素。然而,囿于学科的界限,他们很难展开对于社会过程的分析。聚落实体观可能妨碍了地理学家的想象力。在地理学家看来,每一个聚落都是一个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它们是一个个客观的物的体系,各种物尤其是房屋与周围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成一体。而且,每一个自成一体的聚落都有一个专有的历史。抱持如此扎根的聚落实体观,就不容易接受对于聚落形态的跨区域的统一解释。这样的聚落不再是实体,而是一束关系,对聚落作如此想象恰是社会学所擅长的。

(摘编自《聚落的三重性:解释乡村聚落形态的一个分析框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更注重社会建构的力量,这造成了它与地理学之间有着难以相融的巨大分歧。
B.聚落的规模虽与时间有关,越古老的往往越大,但区位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影响因素。
C.研究部落的动态变化能帮助人们在复杂的变量中理清头绪,加深对聚落规律的理解。
D.将每一个聚落看成是实体的观念,不利于从关系的角度对聚落的跨区域做统一解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这就意味着社会学对于房屋和聚落这些实体空间的关注,就目前来看,还是相对不够的。
B.文化中有“聚族而居”的说法,但“聚”不等于比邻而居,即使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人们也会分居在大小不一的聚落中。
C.人们对聚落形态演化过程的描述有共识,可被概括为“生--长--变”三阶段,但对其原理与机制,研究者们尚缺少共通点。
D.集村的出现晚于散村,且是一个长期发展或演变的过程,其主要驱动力为偏动态的社会、政治、人文需求等社会人文因素。
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地理学家认为耕作半径对小农经济聚落的形成有影响,平原的聚落规模一般会比山区的更大。
B.先秦到秦汉,百姓居住场所经历了由在封闭有围墙的聚落到与生活在无围墙聚落并存的变化。
C.中国农耕地区总体上位于北半球的南方,在这个区域的气候条件下很早就发展出了分散群落。
D.地处浙江省中北部的诸暨市,在撤并村镇政策执行的力度上,与其他各县市有明显的差异性。
4.地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如何才能形成对聚落形态的统一解释?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5.作者如何论述影响聚落形成的变量是复杂的?请根据文本的第2至4节,简析该部分的论证思路。
2024-03-07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待

[美] 海明威

那匹该死的马倒在腿上的时候,他想大神经一定当真给压断了。腿的确一点儿也不痛。除了刚才转身时有些动作才使他觉得痛,那是因为断骨挤压着旁边的肌肉了。

他伸手拿过轻机枪,从弹仓里取出子弹夹,又从口袋里摸出备用弹夹,把枪筒一折,拆开,往枪管里瞄了瞄,重新把弹夹推进弹仓,直到听到的一声响,才转头看向山坡下。也许半个小时,他想,现在,放松些。

他望向山脚,望向松林,试着什么都不想。

他望向河流,想起在桥下阴凉的黑影里时它的模样。我希望他们来,他想,可别他们还没来就昏迷了或怎么的。你猜,这时候谁会更好受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还是就这么直接面对它的人?他们能得到许多安慰,而我们知道没什么可怕。①只有拖得又长又痛苦,让你尊严尽失时,死亡才是坏事

所以,你很幸运,明白吗?你一个都没遇上。他们走了,太好了。他们走了,我就什么都不在乎了。这就是我说的那种情况,这样真是好极了。想想吧,要是他们全都倒在大灰马的那片山坡上,情况会有多不一样。或者,要是我们全都困在这里等死呢。不,他们走了,他们脱身了。现在,只盼进攻能赢了。你想要什么?什么都要。我什么都想要,给我的我都要。就算这次进攻不行,还有下次。

我想跟祖父聊聊这一次。我敢打赌,他从来没有穿越火线,到敌后去找自己人,唱这样一出好戏。你怎么知道?说不定他干过五十次。不,他说。现实点吧,没人能干五十次这样的事,五次都不行,说不定连一次能比得上这个的都没有。当然有,他们肯定干过,我希望他们马上来,他说。

我希望他们现在就来,因为腿开始痛了,一定是肿了。

我们干得蛮顺手,结果却碰上了坦克,他想。不过,幸亏我在桥下的时候坦克没来。一件事出了差错,就势必引起不良的后果。我们应当有轻便的短波发报机。是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应当具备的。②我还应当带一条备用的腿儿来

如果我昏过去什么的,我就一点儿用处也没有了;如果他们使我苏醒过来,他们会问我很多很多问题,酷刑,拷打,什么都干得出来,那就不好。最好是别让他们干这些事情。

快点儿吧。让敌人快点儿来吧。让他们来。快让他们来

想想他们正在离开,他说。想想他们正穿越森林;想想他们正跨过小溪;想想他们正骑马穿过石楠丛;想想他们正爬上山坡;想想他们能平平安安度过今夜;想想他们在赶路,整夜不停;想想他们明天就能藏好;想想他们,该死,想想他们。对于他们,我就只能想到这么多了,他说。

想想蒙大拿,不行。想想马德里,不行。想想喝上一杯清凉的水,好,就像那样,像喝一杯清凉的水。你这个骗子,不会有事的。只会像那样,没事的。那么,动手吧。现在就动手,现在动手是对的。来,现在就做。不,你一定要等。等什么?你知道的,那就等吧。

我再也等不下去了,他说。再等下去,我就要晕过去了。我知道,因为已经三次出现这种感觉了,我都撑过去了。可我不知道再来一次会怎样。我猜,大概你是有内出血了,就在腿骨断掉的那一块。特别是还翻了个身,结果就肿起来了,让你越来越虚弱,害得你开始晕了。现在动手吧,没问题。真的,我告诉你,那没问题。

可如果你能等得到,拖住他们,哪怕就一小会儿,或者干掉领头的军官,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能好好做到任何一样,就能……好,他说。他趴着,非常安静,努力坚持着,他能感觉到,有什么正从自己身体里溜走,就像你留意到有时雪从山坡上开始悄悄融化一样。然后,他轻轻地说,就让我坚持到敌人上来吧。

罗伯特·乔丹的运气非常好,就在这时,他看到骑兵小队走出林子,穿过公路。他看着他们走近,开始爬坡。罗伯特·乔丹看见他们上了山坡,现在,离他很近了。往下望去,他看见公路、桥和桥那头长长的车队。他久久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然后,他抬头望向天空。空中飘浮着大朵大朵洁白的云。他摊开手掌,按了按身边的满地松针,伸出手,摸了摸面前掩护着他的松树树皮。

然后,他调整好姿势,尽量舒服,双肘撑在松针上,枪口紧贴住松树树干。

那名军官顺着游击队踩出的马蹄印策马小跑而来,他很快就要到达罗伯特·乔丹躺着的地方,现在只有二十码的距离了。这个距离,完全没有问题。那名军官是拜伦多中尉,他从拉格兰哈来,下方哨所被袭的报告一到,他们就接到命令,出发了。他们辛辛苦苦赶来,却因为桥被炸断,不得不兜回去绕个大圈,从高处横穿峡谷,再从林子里绕出来。他们的马都汗湿了,喘着大气,不得不一再催逼,才能小跑起来。

拜伦多中尉注视着那条马蹄印,渐渐靠近,他面容瘦削,神色肃穆。他左臂弯里的手提机枪横搁在马鞍上。罗伯特·乔丹伏在树后面,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免得双手发抖。他在等,等待着这军官来到松林和绿意盎然的草坡相接的那块阳光明媚的地方。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抵着树林里的松针怦怦跳动。

(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天津人民出版社,有删改)

[注]①整部作品以美国人罗伯特·乔丹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所有情节浓缩于三天之内。节选部分是他在炸桥后撤退时身负重伤,送别战友和爱人后,独自留下阻击追击的敌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击队炸桥成功,但中途遇到了敌人的坦克,出现了意外。而在罗伯特·乔丹跟队友撤退时,战马摔倒压断了他的一条腿,使他无法行进。
B.“他们走了,太好了。他们走了,我就什么都不在乎了。”送别战友和爱人后的罗伯特·乔丹拂去牵挂,充满舍己为人的勇士精神,人性得以升华。
C.“我想跟祖父聊聊这一次”这节,主人公借与祖父的隔空对话,不仅表达对祖父英勇善战的钦佩,也为自己在艰难的等待中寻找精神的支撑。
D.一方面,罗伯特·乔丹拖着疲惫虚弱的伤躯,焦急等待着敌人的到来;另一方面,他久久注视周围的一切,表现出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与留恋。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是主人公对于死亡的思考,在他看来,人在死亡时,要拥有用行动来主宰生命的意识,那才是有价值的死亡。
B.句子②是“我”的自嘲,表现了“我”在痛苦中仍具备的乐观幽默,与《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有所不同。
C.句子③简洁明快,语气急切,可以窥见海明威电报体的写作风格,也传神地刻画出了“我”迫切期待与敌人交战的心理。
D.句子④犹如特写镜头。拉近的过程,让读者有着强烈的代入感、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8.请梳理概括该节选部分中主人公罗伯特·乔丹的心理变化。   
9.有人认为,小说中作者将“自然时空、心理时空与现实时空交织在一起,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2024-04-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之中,率疲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

材料二: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注]①由余:西戎大臣。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分。   
由余数谏A不听B缪公C又数使人D间E要由余F由余遂去G降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陌,东西向田间小路;中国,专指中原地带,“戎夷”不属于“中国”。
B.“金城千里”和“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含有一样的句式。
C.弊,义同“疲”,此指疲惫无力;与“下罢极”句中的“罢”含义不同。
D.怪,认为……奇怪,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振兴六代先祖开创的基业,用武力统一天下后,继续以此术扩大版图,加强边防,认为只要据天险严防死守,就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B.秦皇朝的优势仍在,但地位卑贱的陈涉却凭着拙劣的才能、不良的兵力、粗陋的武器,发起暴乱并且迅速颠覆了实力强大的秦皇朝的统治。
C.由余参观了秦国的宫室、储备后说,如果让鬼神来打造,会觉得劳心,如果让人去制作,百姓也会很辛苦,指出了秦统治者生活过于骄奢淫逸。
D.秦缪公遵从内史廖的建议,送戎王一些歌舞艺人,以便让他玩物丧志,荒废政务,再用离间计让戎王对由余产生嫌隙,接着偷偷招降了由余。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14.联系两则材料,简析“圣人之治”的特征。
2024-04-0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唐]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黄门:侍奉皇帝的近臣,和诗中的“相国”都指杜甫的从叔杜鸿渐。②苍水:地名,在今四川开江。③秦:与“论兵地”都指都城长安。④画麒麟:宣帝画功臣霍光等十一人图像于麒麟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指出杜韶地位尊崇,年纪轻轻就担任开江使,杜门人才济济,名家皆出其里。
B.根据诗歌中间两联的内容可知,乡弟和从叔将从四川出发,途经水路、陆路,奔赴长安。
C.本诗的前三联重在叙事,主要写乡弟将陪同杜相国归朝觐见皇上,为尾联抒情作铺垫。
D.全诗叙事虚实结合,兼有抒情。尾联“莫度”“早闻”相对,寄寓了诗人的真诚期许。
16.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4-04-0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和自高自大有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适的《燕歌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也点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取材虽然细微但意旨却极博大,所举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04-06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1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在沪发布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此次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不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①      。如类型分布广泛,包括读音差错、用字差错等内容;热议问题多,“多巴胺”“支原体”的背后都是社会热点;时代色彩浓,短视频成差错泛滥区,很多视频创作者缺乏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敬畏意识。

①差错指出是为了纠偏,②也是为了尊重文字表达的规范性,③这也早已是社会共识。④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民族,⑤也是一部汉字发展史。⑥从镌刻历史的殷商卜骨,⑦到笔书民族气韵的翰墨丹青,⑧汉字文化不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⑨也见证了历史变迁、文明演变。⑩当前不规范字词的使用情况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就是因为很多人意识到文字准确表达。

文字的不规范表达,_。对用户来说,在碎片化阅读时代,不规范用字不仅会增加信息的接收难度,还可能带来极大的误解;对各大平台来说,短视频等内容中错别字频现,会削弱发布内容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对文化传承来说,不规范的用字不利于文字表达的规范性和长远发展。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06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船追得很紧。

                                                      

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20.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
②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
③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
④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A.③①②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④③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水在两旁‘哗,哗哗,哗哗哗’地流过”,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0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下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未来;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注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论述类文本
6-90.65外国小说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过秦论》  《史记》  史传文  单篇论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杜甫(712-770)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94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190.65辨析并修改病句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20-220.65修辞手法  衔接与排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材料作文  引语式材料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