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山东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12-19 14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在这个社会,人人平等,产品平均分配,出现了“天下为公”的局面。这种现象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是(     
A.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组成的B.生产力水平低下
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D.没有战争,人们和睦相处
2022-12-15更新 | 12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嘉积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下列事件按因果排序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产生
②贫富分化,不平等
③生产力发展
④阶级出现
⑤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⑥个体劳动盛行
A.③⑥①②④⑤B.③①⑥②④⑤C.⑥③①②④⑤D.③①②⑥④⑤
2022-12-15更新 | 1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让国宝活起来!阔别两年,《国家宝藏》第三季如约而至。在节目中,我们邂逅到下图中的两件国宝,它们存在于______社会。人类进入这个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实现了历史的进步,根本原因是________。(     

司母戊鼎        金面铜人头像
A.奴隶广泛使用了金属工具B.封建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
C.奴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D.封建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2021-10-20更新 | 54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诊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又逐渐代替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这一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封建社会消除了阶级剥削      
②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生产资料归统治阶级所拥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我国封建社会有一首民谣这样唱到:“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息高、苛捐杂税如牛毛,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进监狱”。这首民谣反映了(       
①地主剥削农民的手段
②地主剥削农民的根本原因
③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下,没有生活出路
④封建国家统治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2-11-19更新 | 959次组卷 | 39卷引用:统编版(2019)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英国工业革命后至今,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多次瀑发局部性的经济危机,还爆发了影响世界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如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008年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等,均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6.以下现象属于经济危机表现的有(     
①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②供求失衡,商品价格上涨
③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
④股价狂涨,持股者追加买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下列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④经济危机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对立的根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19世纪初,圣西门的理想是要建立“实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和谐制度”,欧文进行了“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这些都表达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但他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       
①他们的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要早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③工人阶级还没有成长壮大,没有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张
④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还不充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还未充分暴露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11更新 | 19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
①空想社会主义    
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9-13更新 | 708次组卷 | 19卷引用: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产生的理论来源B.因时代需求而产生
C.解决了社会矛盾D.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22更新 | 379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关于《共产党宣言》,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②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
③主张阶级调和,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12-1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某校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以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④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8更新 | 81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4.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无产阶级一无所有
③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10更新 | 1959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果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的曲折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具有缺陷的
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很难实现的
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9-12-14更新 | 1269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一中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练习: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告诉我们(     
①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彻底失效
②社会主义革命必然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③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能战胜资本主义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长期存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12-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历史证明,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原因是(       
①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中国无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力量十分弱小,不能承担领导使命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但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反帝反专制的历史需要才产生的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9.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救亡图存斗争的基础上,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特点是(     
①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②农村包围城市
③实现武装起义
④竞选获得全国政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只有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斗争目标的革命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彻底纠正了教条主义错误,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让我们党日益成熟。这主要体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A.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B.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C.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D.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④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某地拟以党史为题材拍摄系列微电影,其中,描述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历程的是(     
A.1990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B.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广泛传播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D.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故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被称为我国的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重要贡献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B.制定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C.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
2022-12-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伟大变革的完成(     
①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向人民民主的转变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要标志
③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实现了中国从资产阶级专政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8. “一百年以后的中国,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激昂话语,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发现真理的喜悦以及信仰的纯真。百年历程,创造人间奇迹,我们用胜利告慰先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②2020年底,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④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国在一大批重大创新工程上取得突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2-09-02更新 | 43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这个主要矛盾
②这一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有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已经被消灭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0.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战略转移
④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022-12-15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二十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二、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较难(0.4)
31. 2022年9月30日,《求是》杂志发布习近平的文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章强调: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忠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揭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终结论”的观点一度甚嚣尘上。日裔美籍学者福山认为,美国式的自由民主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终点”。然而,“历史终结论”并未经受起时间的检验:率行西式民主和迷信自由市场不仅未能如愿给世界带来发展,反而将不少国家拖入苦难的深渊。“历史终结论”已被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所证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戳穿“历史终结论”理论迷思的利器,也在实践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出无可比拟的制度化势。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大踏步行进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谁终站谁呢?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历史终结论”于以驳斥。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32.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宣部联合推出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聚焦展现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走过的非凡历程。

材料一   “如同春雷唤醒大地,改革开放书写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篇章,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

“这是一条正确之路。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平潭浪涌,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我们在无路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最终成就了一次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浩荡进军。”

“这是一条强国之路。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9亿元;2021年,已经站上10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近年来每年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规模……改革开放撬动了至今仍在持续的历史性前进。”

“这是一条富民之路。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7.4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改革开放大潮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你对“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理解。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从根本意义上说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伟大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9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该展意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在党中央领导下继续前进,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事政治

试卷题型(共 31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9
主观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时事政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单题
20.65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单题
30.65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40.6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50.85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单题
6-70.6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题组
80.65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单题
90.85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单题
100.65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单题
110.85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单题
120.65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单题
130.65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单题
140.94十月革命的胜利单题
150.65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单题
160.65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单题
170.85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单题
180.6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单题
190.9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200.6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单题
210.65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单题
22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23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240.65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党的二十大单题
250.65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探索时期的理论指导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260.6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单题
27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单题
280.65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及其要求单题
290.65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单题
300.85改革开放的标志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单题
二、主观题
31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辨析题
320.65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共产党宣言  党的二十大材料分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