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兴宁市齐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广东 高一 期中 2023-10-03 2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吕氏春秋》指出“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与没落的奴隶制相比较新兴的封建制度(     
①生产资料由公有制变成私有制②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③土地等大部分生产资料分归农民所有④更能促进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某校同学在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中,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④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马克思指出;“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
④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调整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来完全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原因有(     
①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
②个体农业经济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④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0-27更新 | 655次组卷 | 23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一中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练习: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没能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其原因有(     
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
②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党的八大召开后,我国(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2-06更新 | 257次组卷 | 104卷引用: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一致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8更新 | 165次组卷 | 6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一五计划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③改革开放的世界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2021年6月,新华社播发署名“宣言”的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以下能印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①中国抗疫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中国有了进步的方向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得以确立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景区,红船就停泊在南湖湖心岛。1921年,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这是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大事件。对这种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     
A.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不能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
C.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D.世界上存在一种制度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鲜明提出“三个一以贯之”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是(     
①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好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③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