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江省三门县尚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考模拟测试(一)政治试题
浙江 高二 学业考试 2022-11-04 32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政治与法治、时事政治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1.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有限,只能维持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就不可能繁衍生存下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C.生产工具极具优势D.建立平等互助关系
2023-11-25更新 | 298次组卷 | 6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 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     
①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状态
②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12-11更新 | 19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 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2023-12-18更新 | 790次组卷 | 398卷引用:统编版(2019)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在古罗马奴隶主眼里,奴隶都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我国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奴隶和农民一样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③地主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农民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是(     
A.获取大量的货币资本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获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2022-10-29更新 | 257次组卷 | 48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6.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英国等各国羊毛价格不断上涨。于是,许多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纷纷用篱笆把大片土地圈起来辟为牧场,把成千上万的农民从家园赶走,使他们沦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
①需要大批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②提高了工人的地位,缓和了阶级矛盾
③体现了资产阶级依靠暴力活动来掠夺大量财富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资产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同学们通过认识和比较各种社会形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理解到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     
A.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B.生产力是否是社会化大生产
C.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否是公有制D.经济基础是否决定上层建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9.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这注定是失败的。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弊端是(     
①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没有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陈培永谈到,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理论的飞跃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
③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
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23更新 | 350次组卷 | 163卷引用:统编版(2019)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二课综合检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告别马克思”“历史的终结”“共产主义大失败”等唱衰论调一度甚嚣尘上。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却让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在世界范围内高高举起。针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生机活力
④中国走上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  )
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12-29更新 | 401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4.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     
①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②使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④探索出一条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
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2-10-13更新 | 6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四十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正确的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相同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     
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8.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从党的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从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八大的召开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党的八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党的八大认识正确的有(     
①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2-10-13更新 | 573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东省博兴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9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
2024-02-01更新 | 351次组卷 | 30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次会议(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明确了改革重点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2022年5月19日,李克强出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为了中国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需继续依靠改革开放。这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②有利于极大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会根本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
④能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激发创造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3. 2021年6月,新华社播发署名“宣言”的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以下能印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是(     
①中国抗疫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中国有了进步的方向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得以确立
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C.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治国理政能力
D.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5.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     
A.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C.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3-03-16更新 | 32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沂源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26. 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出,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以下对“四个伟大”表述正确的是(       
①伟大梦想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伟大工程指的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伟大事业指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伟大斗争指的是坚持实干兴邦,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多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多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27. 作为苏州刺绣一支的沈绣,在保持苏绣传统的同时,常借鉴西洋画的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使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可见沈绣创作(   )
A.立足现实B.面向未来C.不忘本来D.吸收外来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8. 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认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这属于(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正式拉开序幕,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俄乌冲突的爆发不仅影响了这两个国家正常经济活动的开展,也迅速波及了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这表明(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任何两个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30. 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等正极力阻挠着我国的发展。这说明(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2. 谣言被转发一万遍也不会成为真理。这是因为(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主观与客观不能达到统一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D.真理和谬误之间不存在由此及彼的桥梁
2022-10-25更新 | 1191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份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为改善人口结构,应对老龄化趋势,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从独生子女到“单独二胎”“全面两孩”,再到“三孩生育”,我国不断根据实际优化生育政策。生育政策的不断优化说明(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变化着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使其能推动社会发展   
④特定的社会存在构成了社会意识的物质内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10-14更新 | 824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三校联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传统思想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智慧。下列说法中,着眼于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是(     
A.天人合一
B.协和万邦
C.推己及人
D.民为邦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5. 从中医到皮影,从剪纸到景泰蓝……中华文化闪耀冬奥舞台,中国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讲述着与世界的“美美与共”。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吸收外来文化,才能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四、主观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主观题-简答题 | 较易(0.85)

36.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在扶贫开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进步。例如: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当前,脱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历程,走过风霜雪雨,创造人间奇迹。从1921到1949,再到1956,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照亮了中国前进的方向;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一中全会,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伟大的梦想正成为现实。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认识。
2023-02-11更新 | 457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辨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8. 高二某班同学就“如何创造美好生活”进行探究,搜集材料,充分讨论,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美好生活是自己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J县H村经过深入调研,摸清了本村“水乡”家底;按照农业发展规律,生产优质大米,发展黄桃、桃等水果产业,形成立体、多元、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村民起早摸黑地苦干了几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到4.6万元。该村呈现了一派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观点二:美好生活要靠政府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与帮助。

T县M村所在的开发区,依托省际协作机制引进外省企业。企业在村里建养殖场养羊。村民种牧草、加工饲料、进厂务工。一家企业带富了一个村。同时,政府为村庄配套蓄水、滴灌设施。土地有了水源,生产得到了发展。农民新的生活、乡村新的局面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


(1)以上两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路径。请选择一种观点,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加以评析。
(2)请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谈谈青年学生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如何有所作为。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政治与法治、时事政治

试卷题型(共 3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4
多选题
1
主观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哲学与文化
3
政治与法治
4
时事政治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单题
20.85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单题
30.94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单题
40.65封建制生产关系  奴隶制生产关系单题
50.6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题
60.8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题
70.8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80.65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单题
90.85空想社会主义单题
100.65空想社会主义  工人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单题
110.85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党宣言单题
120.85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单题
130.8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单题
140.65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探索复兴之路的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150.85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单题
160.85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单题
170.6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单题
180.85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单题
190.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改革开放的标志单题
200.85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单题
210.65改革开放的标志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单题
220.65改革开放的意义单题
230.65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单题
240.85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单题
250.85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单题
260.8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正确认识“四个伟大”单题
280.8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单题
290.85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单题
300.85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310.8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单题
320.94真理的内涵  真理是客观的单题
330.6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单题
340.85中华文化内容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单题
350.65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北京冬奥会单题
二、多选题
270.8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三、主观题
360.8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简答题
370.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梦的本质材料分析题
380.6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联系的多样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其方法论  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辨析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