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北京 高一 期中 2023-11-04 19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经济与社会、时事政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顷刻间变成了用处不大的碎片,这个欧洲人对此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反映了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这些原始习俗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①氏族长的强制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
③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④当时人们的觉悟高,因此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2-08更新 | 27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高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段话说明(       
①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迈入文明时代
④国家产生后就一直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3. 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
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
2023-12-18更新 | 800次组卷 | 398卷引用:统编版(2019)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同步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4. 我国的某一历史时期,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这些农民依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这说明(       
A.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B.依附的农民是地主私有财产的一部分
C.地主是全部生产资料的占有者D.收取实物地租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阅读下面对话:
“妈妈,天太冷了,为什么不生火?”     
“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
“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以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与其母亲的对话。
关于经济危机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利润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的商品绝对过剩
②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相对过剩
③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④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在系统钻研英国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批判研究资产阶级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深入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恩格斯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最终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成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他们(       
①能够深入社会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贯彻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抛弃了资产阶级的理论成果,完成了理论创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③看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④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的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和唯心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制度D.空想社会主义和生产资料公有制
2023-12-18更新 | 290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莫尔的《乌托邦》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摩莱里在《自然法典》中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不同发展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点在于(     
①都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                       
②都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力量
③仅从理性和正义等原则出发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04更新 | 361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
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
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
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2023-05-14更新 | 1030次组卷 | 73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①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③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④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11-13更新 | 567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宣言》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对上述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①无产阶级的产生意味着资产阶级的灭亡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一旦生产过剩,就会导致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④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英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普鲁士王朝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西藏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主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A.没有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模一样的
B.资产阶级国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C.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都不可能存在社会形态的跨越
D.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3. 某高一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下列最适合作为研究课题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B.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023-03-11更新 | 295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池州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它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
①它有新的领导力量,即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②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即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③它有了新的前途,即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④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5.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包括(       
①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求得君主立宪的实现
③彻底改变贫穷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④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坐落在陶然亭公园内的慈悲庵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现辟为博物馆,内设五个展室,展出近百幅历史图片,再现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慈悲庵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观众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重回那个“觉醒年代”,那时(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是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两次革命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我国当时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分为两个步骤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8.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下列属于“一化三改”的是(   )
①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
②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0.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③意味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表明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01更新 | 405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下列对会议中心议题、改革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十二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C.十四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D.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
2023-06-19更新 | 252次组卷 | 4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